•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現今台灣由於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及醫藥水準的提高,個人壽 命不斷地延長,使得社會上的高齡人口數越來越多。1993 年 12 月,

台灣老人人口的比率已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定義 7 %的

「高齡化社會」標準,直至 2009 年 3 月,我國高齡人口數更高達 10.48

%(內政部戶政司,2009),快速朝 14 %的「高齡社會」目標挺進(黃 富順,2007)。預估至 2017 年即可達到高齡社會的標準,2026 年更 可達 20 %的超高齡社會指標(行政院經建會,2009)。因此,人口老 化成了台灣社會亟需面對之重要議題,無論政府或一般社會大眾,均 需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

但反觀現今一般人對於高齡者的概念,常與「老化」、「衰退」、「孤 僻」、「封閉」等字眼相連結,覺得人老了,就應該面臨身體機能的喪 失衰退、體力或記憶能力的下降,甚至於理所當然從工作職場中撤退

下來,面臨生活上的種種挫折,彷彿高齡者的價值性已經全然消失,

負面之刻板意象瀰漫其中。在高齡社會已然形成的趨勢下,國人亟需 培養對老人的正向態度,這不僅對老人自己很重要,對其他年齡層的 社會大眾也不容忽略,年輕(幼)的人對老人的態度,也會直接或間 接的影響到老人們對自己的看法(王政彥,2004)。由教育的觀點視 之,正規教育體系的教師們,更有必要瞭解學童對老人的觀感與其相 關的影響因素,進而透過教學活動之設計與教學策略之精進,建立其 正面的意象及態度。本研究的問題背景與重要性,茲分別以下列三個 方面來說明。

一 一 一

一、、、、人口老化已成為普世現象人口老化已成為普世現象人口老化已成為普世現象,人口老化已成為普世現象,,,但社會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仍嫌但社會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仍嫌但社會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仍嫌但社會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仍嫌 不足而有待提升

不足而有待提升不足而有待提升 不足而有待提升

人口結構的老化成為了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議 題,無論是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均然,只是已開發國家首當其衝,開 發中國家則較為延緩。台灣社會亦在全球老年浪潮的襲捲下,伴隨出 生率的減少與人口壽命的延長,人口老化指數快速成長,目前已是全 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黃富順,2004a)。因此,增進民眾對於老人 的正確態度,彌平不同世代之間的鴻溝,成為一重要議題。以美國為 例,Kazemek(2000)即認為美國人民普遍缺乏對老人的正面態度及 相關素養,政府的作為必須再加強。台灣多數民眾(61.7 %%%%)亦反應

政府對高齡化社會來臨所採取的對策仍嫌不足(黃富順,2007),相 關認識老人的課程或活動宜投注更多的心力鼓勵開設,以符應社會各 界的需求。基此,為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破除社會文化中年齡歧視 的持續發酵,在教育的場域必須進行相對應的革新,老化教育的相關 概念更應廣受各界重視。

二 二 二

二、、、、兒童對老人的負面意象宜儘早導正兒童對老人的負面意象宜儘早導正兒童對老人的負面意象宜儘早導正,兒童對老人的負面意象宜儘早導正,,以培養其正確態度,以培養其正確態度以培養其正確態度 以培養其正確態度

縮短不同世代之間的鴻溝甚為重要,讓兒童即早瞭解老化的相關 知識將有助於世代之間的和樂相處。Hermanova(1995)指出與老人 相處之正向態度,應於早期的教育中儘早培養。Haught 等人曾比較 美國維吉尼亞及德州的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對老人的知識與態度,

選取了 954 位樣本,進行大規模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童的態度最 為負面(Haught,Walls,Laney,Leavell ,& Stuzen,1999)。McGuinn

& Mosher-Ashley(2002)探討年紀較輕之兒童對於老人的恐懼問 題,發現在早期生活中,若缺乏與祖父母及其他老人相處的經驗將不 利於兒童對老人的意象及態度,故建議利用機會增加世代間的交流接 觸。Klein,Council,& McGuire (2005)亦於研究中指出社會文化中 隱藏的年齡歧視與負面老化的刻板意象,可以在三歲幼兒的身上發 現;當小孩到達五歲時,其負面態度便可以明確地測量出來,當年齡 達十二、三歲進入國中時,其負面的老化態度將根深蒂固而難以改

變,換言之,與老人相處之正向態度,係根源自早期的教育,青春期 後要再設法改變其既成之意象則更加困難。林美珍(1987)則認為兒 童對老人的態度多是負向且刻板的,尤以年幼學童之情形為甚,這種 對老人的態度將會影響個人面對老人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行為,也 會影響未來,進一步形成自己成為老人時的自我概念。有鑑於此,儘 早讓兒童於國小的關鍵期接觸此類之老化認知教學,以助其建立對老 人的正面意象與積極態度將是未來台灣正規教育之趨勢與重要課題。

三 三 三

三、、、、老化知識將納入國教課程老化知識將納入國教課程老化知識將納入國教課程,老化知識將納入國教課程,,,學校教師的相關專業知能應予以強化學校教師的相關專業知能應予以強化學校教師的相關專業知能應予以強化學校教師的相關專業知能應予以強化

因應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教育部發佈「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 育政策白皮書」,強調將建構施行老人教育的全民體系網絡,透過正 規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合力推動,將老化知識納入九年一貫國教課程

(黃富順、黃明月,2006)。故未來教師亦需具備相關知能以教導學 生瞭解正確的老化知識,建立對老人的正面意象(positive image),

希冀藉由認知層面的提昇,進一步影響學童情意層面的行為表現,讓 學生更能深入體會老人的處境與正面價值,以達尊敬老人之目的。

Langer(1999)曾經指出,教師若能在小學課堂上提供適切老化教育

(aging education)的學習經驗,將影響學童之情意行為(affective behaviors)。有利於讓學生獲得對老人正向的態度與價值,改善其負 面意象。但反觀現今國內的正規教育課程,有關老年人與老化相關議

題的內容僅佔教科書中極低的比例,黃錦山(2008)曾針對國民中小 學的國語文、社會、綜合活動及健康與體育等四領域的教科書進行內 容分析研究,發現在分佈的比例方面,有提到老人或老化相關議題的 部分僅佔 3.4%而已。單就內容比重的分析即如此,更遑論具體可供 參考的教學方案,目前是付之闕如而端賴教師自編設計,但教師本身 對於此一議題之專業素養參差不齊,正亟待研究者投以更多的關注,

協助其建立適切之教學活動與策略。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基於當前的背景,無論就學術或實務上,此一主題均有其深入研 究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鑑於台灣高齡人口結構急遽增加的迫切現象,

引發研究者嘗試以國小學童的角度切入,進行其老人意象之研究,本 節茲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加以說明。

一 一 一

一、、、、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一)基於我國國小學童對老人負面意象的關注

高齡者應被視為一塊具有積極功能的瑰寶來加以開發,此點對於 整個社會的和睦氣氛極為重要,欲達到此一理想,在教育倫理上必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