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問題解決與合作的學習

建構論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重視主動參與式的學 習。在「問題解決式」(problem solving)的學習活動中,可讓學生透 過對問題情境的思考、資料蒐集與分析、設計解決方案、討論分享等 活動,促使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此外,為使學習者能達成某種預設 的學習成果,建構主義非常強調學習者間的互動,因此主張小組式「合 作的學習」,透過同儕間對問題討論、溝通等社會協調過程,達到有 意義的學習分享,建立較客觀的學習成果(朱則剛,1996)。再者,

就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創造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創造的過 程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洪文東,2000)。茲將問題解決的意義 與歷程、問題解決的模式分別敘述如下:

一、問題解決的意義與歷程 (一)問題解決的意義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而言,用來定義「問題」的一個標準訊 息處理架構(information-processing framework)乃由幾個狀態

(state)所構成:(1)一個目標(goal)或是目的狀態(end state);

(2)一個初始的或是開始的狀態(starting state),也就是對問題所 做的描述;(3)一些中間狀態(intermediate states),用來描述為達 成該目標之所有可能的解決路徑(solution paths)。而每一個解決 路徑是由一些個別的步驟所組成,這些步驟會將個體由開始的狀 態運作到其目標狀態。這整個包含初始、中間、及目標狀態的過 程即組成了一個「問題空間(problem space)」(如圖 2.5 所示)

圖 2.5 不同型態的問題空間

資料來源:岳修平譯(1998: 288)。

再者,不同學者對「問題」的看法雖是見仁見智,但大多數 的心理學家皆同意一個問題有其一定的特性(Mayer,1992)即 是:

1.指定(givens):問題開始於一定條件之一種狀態。

2.目標(goals):問題想要達到的目標,須經由思考將問題由現 況轉化到目標狀態。

3.障礙(obstacles):思考者以某種方式改變問題的目前狀態或目 標狀態,但其未知正確答案,亦即未能明顯獲得問題解決。

因此,我們可知「問題」的形成要素在於:初始狀態、目 標、以及解決途徑。而「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的意義,

便是運用個人先前已具備的經驗、知識、技能和了解(初始狀 態),去思索、探究、推理(解決途徑),以滿足未能解決的陌生 情境之需求(目標)。所以,所謂「解決問題」需要將許多已知 的知識與技能加以組織,運用這些知能找出解決方法或途徑,而 順利將所遭遇的問題加以解決。

(二)問題解決的歷程

在認知心理學裡所談論的問題解決著重於問題空間,因此 無論一個問題的「問題空間」之特性為何,其問題解決的歷程卻 是相同的。在初始階段中,問題解決者會對該問題形成一個表徵

(form a representation),其表徵的組成可能包含在工作記憶中活 化的訊息,以及其他外在的表徵。一般而言,這樣的表徵會含有 對該問題的「已知」部分(givens),例如,當面對一道以文字形 式呈現的代數問題時,人們總是先讀懂這道問題,並在工作記憶 中呈現其意義,包括指定變項的數值。或者,他們也可能會在紙 上寫下一些方程式,表示出他們認為該問題的已知部分。這些表 徵便會活化而存於長期記憶中關於文字問題的知識,好比辨識出 該文字題的類型,並且從而形成可用來找出解決該問題方法的線 索。這個活化解決方法的歷程會被應用在所處的情境中。至於知 識的活化歷程與應用,調合在一起即是所謂的問題解決歷程中的

「搜尋問題空間」。最後,人們還會對所使用的解決辦法是否成 功進行評估(evaluation)。

上述的這些歷程序列,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可能會發生數 次。換句話說,在形成一個問題之初始表徵,及活化該表徵的相 關知識後,問題解決者可能會發現所活化的知識其實並不適用

(如:在評估解決辦法後,結果發現該問題並沒有被解決)。接 著,該問題解決者可能會形成另一個新的表徵,並活化不同的知 識,以形成線索來找出不同的解決歷程,而這個過程的結果會再 被評估。如此,重複的動作或循環的歷程會一直被持續,直到一

由上述內容可知,問題表徵本身對問題解決的成功與否是 最重要的關鍵,因為表徵可以決定長期記憶中的哪類知識會被活 化。人們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可以用來形成一個好的問題表徵。有 時,一個問題可能是個熟悉的問題,而問題解決者也會辨識出它 是個熟悉的問題。這種情形對於問題解決者而言,要形成一個好 的問題表徵便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了,因為他並不需要在長期記憶 中仔細搜尋該問題的表徵方式,便可輕易的形成某個表徵,如此 長期記憶中自然會有解決辦法、或是與解決辦法有關的概念。換 句話說,解決辦法可能是以生產法則的形式被儲存的。反過來 看,有些問題對問題解決者而言可能是較不清楚的,或是較不熟 悉的,此時他們便要用到推理歷程,幫助自己對本身所有的、或 是可得到的訊息,勾畫出較好的結論。

無論要解決的問題為何,都可以應用相同的問題解決歷 程,即:形成表徵、搜尋問題空間、以及評估解決方法。其詳細 說明如下:

1.形成表徵:在問題出現後,解題者必須以其具備的知識先對問 題加以表徵,找出解決問題的線索;

2.搜尋問題空間:在問題表徵形成後,解決者必須依問題狀況的 變化,隨時修正其對問題狀態的表徵;選擇適合的解題策略 以克服障礙,完成目標;

3.評估解決方法:在獲得解決方法後,解題者必須對所得的答案 作檢核以確定答案能成功解決問題。

(三)問題解決的步驟

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常會經歷杜威所提的問題解 決五個步驟即:(1)瞭解與思考;(2)探究與計畫;(3)選擇策略;

(4)尋找答案;(5)省思與擴展問題。這五個步驟雖說是解決問題 的關鍵歷程,但各個階段都必須運用到諸多高層次的創造思考、

批判思考的能力,方能順利尋得適當的解決方案,這也就是說解 題的「方法(過程)」至少和「答案(產品)」是同樣重要的。

再者,解決問題是思考的心理活動歷程,顯然杜威所提的 五步驟觀點是最有系統的解決方法,而 Wallas(1926)分析解決 問題時個人思考的步驟有四:準備(preparation)→蘊釀

(incubation)→豁朗(illumination)→驗證(verification),可 說是最早利用內省法(introspection)分析解決問題的步驟

(Mayer,1992)。後來的學者研究創造力時,常常引用 Walas 的看法,將此解決問題四個步驟視為一種「創造」的歷程(Wiles

& Bodi,1981;陳龍安,1995,張玉成,1993)。同時,Treffinger 和 Isaksen(1992)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的 6 個步驟,其內容敘 述如下:

1.發現混亂(mess-finding); 2.發現資料(data-finding); 3.發現問題(problem-finding); 4.發現主意(idea-finding);

5.發現解決方案(solution-finding); 6.接受發現(acceptance-finding)。

題解決方法。框架法(frames)被認為是應用學生認知的空間思 考能力以促進問題解決的策略。框架是一種呈現知識的格子、

矩陣或基礎架構,當框架作為一種問題解決策略時,是由教師 或學生將其主要觀念分配於縱軸和橫軸兩個層面所形的組織。

問題解決的相關資訊皆可填入細格中,在細格中可見到事實、

例子、概念、描述、解釋、經過、程序等不同訊息。

框架法在外型上看似二維空間的表格,但因知識內容和教 學目標的特性,而有三種類型:矩陣(matrix)框架、問題/解 決(problem/solution)框架、目標/行動(goals/action)框架(West, Farmer & Wolff,1991)。問題解決框架法是由使用者在欄位的 最左側縱軸列出問題或事件的項目,再隨之描述問題的行動和 結果。

問題 行動 可能結果

#1

#2

#3

目的/行動框架法與問題/解決框架法頗為類似,只是最 左側縱軸欄在導引學生思考事物的目的或目標,以及可能解決 問的計畫(方案),如此學生可以更具體羅列出各問題的目的與 預期達成的結果。

目標 計畫 行動 結果

#1

#2

#3

二、問題解決的模式

(一)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

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PS)模式常被 使用來提升創造力,當個人或群體想要把創意用在解決問題時,

就會想到運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法(董愉斐、伍瑞瑜,2005)。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是由美國學者 Parnes(1967)所發展出 來的,此模式係以系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它特別強調問題解決

提出可使用腦力激盪術(brain storming),利用集體思考的方式,

使創意可以相互激盪,發生連鎖反應,以引導出擴散性的思考。

在聚斂性思考的實施,可依小組成員對事物所提出的廣泛構想,

進一步評估其合理性與可行性,以決定是否暫時保留、修改、放 棄或決定採用,讓創意可以聚斂(陳龍安,1998)。

在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中,可運用下列各種啟發創造 思考的策略,使教學更生動活潑,以便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考的 能力(陳龍安,1998):

1.解凍或暖身。

2.提供創造的線索。

3.鼓勵與讚美。

4.腦力激盪。

5.屬性列舉法。

6.形態分析法。

7.六 W 檢討法。

8.單字詞聯想。

9.分合法。

10.目錄檢查法。

11.自由聯想技術。

12.檢核表技術。

13.六六討論法。

14.六三五默寫式激盪法。

15.創造十二談。

(二)Glass 問題解決歷程模式

Glass 和 Hoyoak(1986)將問題解決分成四個階段:1.形成 初期問題表徵;2.計畫解題方法;3.重思問題;4.執行並檢討結 果,如圖 2.7 所示。

圖 2.7 Glass 與 Holyoak(1986)問題解決的四個階段 資料來源:賴羿容(2001: 39)。

有關 Glass 問題解決歷程模式的 4 個階段的說明敘述如下:

1.形成初期問題表徴:在問題解決的第一階段,解題者首先要建 構出問題的心智表徵,例如:目前的問題是什麼?在怎麼的 情境下發生此類問題?它是屬於那一類問題?這個過程涉及 對問題的解析與分類。

2.計畫解決方式:根據經驗及相關知識中找尋可能的解題方案,

2.計畫解決方式:根據經驗及相關知識中找尋可能的解題方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