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相關研究

一、創造力與問題解決的相關研究

就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進行查詢,發現國內以創造力為研究 主題的碩、博士論文有 400 多篇,其中以國中、國小學生為研究對 象的論文則有 100 篇左右,研究的範疇為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 育、體育、藝術等專業領域,其涉及的主題相當廣泛且多元,此正 與創造力的發展取向不謀而合。

本研究僅就創造力、問題解決、教學實驗等關鍵詞就上述 100 篇論文進行限制查詢,發現有 8 篇論文(江美惠,2004;何宜軒,

2005;李金樹,2006;林佳蓁,2004;張振松,2001;陳威龍,2005;

曾俊鋒,2006;蔡麗玲,2004)。茲將此八篇論文內容敘述如下:

(一) 張振松(2001)為探討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 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自然科

「灰塵與水中微粒」為教學單元,針對國小五年級四個班進行 教學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的流暢 力、開放性、變通力、獨創力、標題及總分等項目顯著優於控 制組;實驗組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的冒險性、好奇性、想 像力、總分等項目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在問題解決測驗的 解釋推論、猜測原因、逆向原因猜測、決定解決方法及總分顯 著優於控制組。此研究的教學活動僅七節時間,由於實驗時間 過短,所得數據可能會有交互作用。

(二) 蔡麗玲(2004)為探討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童的

學生、家長等三個層面;低成就學生較無法理解兩教學單元的 科技概念,中高成就學生較無法理解連通管的原理。

(三) 林佳蓁(2004)為探討問題解決模組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 領域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的影響,採取準實驗研究法,

以「太陽與四季」為教學單元,針對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級進行 教學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在科學創造力測驗的科學創造 力、流暢力、變通性等項目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中成就學 生對提升科學創造力顯著優於控制組。

(四) 江美惠(2004)為探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對國小資優學 生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自編 的教學單元,針對 68 名資優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結果發現:

實驗組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中圖形的流暢力、變通力、獨創 力、精進力等顯著優於控制組,語文的流暢力、變通力、獨創 力等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在問題解決測驗的總分、解釋推 論、決定解決方法等顯著優於控制組。

(五) 何宜軒(2005)為探討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中學生 科技創造力的影響,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自編八週教學單元,

針對國中二年級四個班級進行實驗教學,結果發現:國中生皆 適合使用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來提升科技創造 力;高創造力的國中生更適合使用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 活動來提升科技創造力。

(六) 陳威龍(2005)為探討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生創造力 及學習成效的影響,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自編八週(24 節)

教學單元,針對國小五年級二個班級進行實驗教學,結果發 現:實驗組在威廉斯創造性活動的開放性、變通力、獨創力、

精密力等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的 冒險性、想像力、好奇性、總分等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學 生於學習成效未達顯著差異,但在延宕後測部分,實驗組顯著 優於控制組。

(七) 李金樹(2006)為探討 Parnes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對國小學 童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創造力的影響,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自 編 12 週教學單元,針對國小六年級四個班級進行實驗教學,

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的得分顯著優於控制 組;實驗組在科學創造力測驗的流暢性、獨創性、總分等顯著 優於控制組;學生對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持正面的評價。

(八) 曾俊鋒(2006)為探討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資優生學習 態度、創造力、後設認知及學習成效的影響,採準實驗研究法,

以自編教學單元,針對國小六年級二個班級進行教學實驗,結 果發現:實驗組的資優生在學習態度、創造力、後設認知等顯 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在學習成效未達顯著差異。

由上述內容可知,此八篇論文除蔡麗玲採取個案研究,其餘七 篇論文皆是以準實驗設計進行研究。研究所用的研究工具大多為:

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三篇)、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三篇)、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一篇)、科學創造力測驗(四篇)、問題解決測 驗(三篇)等。

有七篇的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在創造力的總分表現有顯 著差異,較控制組學生佳;在創造力的分項能力部份,在流暢力、

的總分表現有顯著差異,較控制組學生佳;在問題解決測驗的分項 能部份,在解釋推論、決定解決方法等是有顯著差異。有二篇論文 的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成效是未達顯著差異。有關此 八篇論文的彙整內容如表 2.15 所示。

表 2.15 創造力與問題解決相關研究彙整

根據 Treffinger et al.

(2000)的創造性問題

表 2.15(續) 創造力與問題解決相關研究彙整

二、樂高應用的相關研究

就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國外教育類資料庫進行查詢,發現 以樂高應用於教學的研究論文計有 13 篇(吳志緯,2002;吳斯茜,

2005;李謀正,2005;林智皓,2007;洪秋萍,2005;高惠玲,2007;

許欣男,2006;許雅慧,,2005;黃世隆,2004;劉洲,2004;Jarvinen,

1998;Sipitakiat & Cavalo,2003;Turbak & Berg,2002;Wu,2002)。 茲將此十三篇論文內容敘述如下:

(一) 吳志緯(2002)為探討電腦樂高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 的成效,採質的研究,以自編的樂高教學單元,針對六位國小 學童進行為期一個月(36 小時)的研究,結果發現:電腦樂 高提供豐富且具高互動性的科學學習環境;樂高教學方案可提 供學童問題解決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經驗,且讓學童有正向的 科學學習態度。

(二) 黃世隆(2004)為探討電腦樂高對高中生程式設計學習的成 效,採行動研究,以計算機概論課程為教學單元,針對高中一 年級 79 位學生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學生認為使用電腦 樂高有助於提升程式設計的學習興趣及成就感;學生對驅動電 腦樂高硬體的指令感到困擾。

(三) 劉洲(2004)為探討 LEGO Mindstorms 對高中程式設計教學 的成效,採準實驗研究法,實驗組採用 LEGO Mindstorms 及 一般程式編釋工具的程式設計學習,控制組採用一般程式設計 編釋工具的程式設計學習,結果發現:LEGO Mindstorm 未能 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成效;LEGO Mindstorms 有助於程式設計的

(四) 李謀正(2005)為探討電腦樂高對國小學童創造力的影響,採 內容分析法,以自編的教學活動,針對 12 位國小學生進行研 究,結果發現:電腦樂高課程能提供學生極佳的科學過程技應 用環境;電腦樂高能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及創造力。

(五) 吳斯茜(2005)為探討網路輔助電腦樂高課程對學童問題解決 態度的影響,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自編 15 小時的網路輔助電 腦樂高課程進行實驗教學,結果發現:使用網路輔助電腦樂高 課程與一般電腦樂高課程進行教學後,學生的問題解決態度無 顯著差異。

(六) 洪秋萍(2005)為探討電腦樂高對學習創造力的影響,採內容 分析法,以自編 10 個教學單元,針對 12 位國小五年級學生進 行為期 10 週(20 小時)的研究,結果發現:合作學習有助於 學生的學習,且創造力都有提升;有男生的組別在功能性角色 及創造力表現優於全部女生的組別。

(七) 許雅慧(2005)為探討 LEGO Mindstorms 對高中生程式設計 學習的成效,採準實驗研究法,35 位高一生為實驗組接受 LEGO Mindstorms 程式設計課程,35 位高一生為控制組接受 VB 程式設計課程,結果發現:LEGO Mindstorms 有助於高階 程式設計;LEGO Mindstorms 有助於學生理解程式設計觀念。

(八) 林智皓(2007)為樂高動手做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的影 響,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自編動手做教學單元,針對國小五、

六年級 26 位學生進行 20 節教學活動,結果發現:LEGO 動手 做教學有助於物理學科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科學創造力的提 升;LEGO 動手做對學習態度、創意思維均有成長。

(九) 高惠玲(2007)為探討 LEGO Mindstorms 創新教學對高職資 訊科專業實習的教學成效,採實驗研究法,以自編 LEGO Mindstorms 創新教學,針對高職資訊科三年級 33 位學生進行 12 週教學,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的開 放性分數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均 無顯著差異;實驗組學生在實業學習成就顯著優於控制組。

(十) Jarvinen(1998)為探討 LEGO DACTA 對科技教育課程的成 效,採實驗研究法及質性研究法,利用工作坊方式進行教學,

針對六位五、六年級學生進行 18 小時的教學實驗,結果發現:

社會互動可促使科技性問題解決與學習;學童皆能在社會互動 的情境下彼此學習;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協助者的身分。

(十一) Turbak 和 Berg(2002)為探討機械人設計工作室課程對大 學通識教育的成效,以自編 12/13 週機械人課程,讓 150 位不 具程式設計、機械製作經驗的學生進行學習,結果發現:課程 有助於引起具有不同背景及興趣的學生加入;課程可促使學生 們積極投入動手做的設計及完成專案;學生可有創意地表達自 己的創意與想法。

(十二) Wu(2002)為探討 LEGO Mindstorms 對國小學童 MST 學習 的成效,採觀察法及訪談法,以自編教學單元,針對 10 位小 學五年級學生進行二個月的研究,結果發現:LEGO 的環境可 技援「數學-科學-科技」概念的統整性學習;學生的心智處

(十二) Wu(2002)為探討 LEGO Mindstorms 對國小學童 MST 學習 的成效,採觀察法及訪談法,以自編教學單元,針對 10 位小 學五年級學生進行二個月的研究,結果發現:LEGO 的環境可 技援「數學-科學-科技」概念的統整性學習;學生的心智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