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結語

本論文希望能重構或建構金聖歎小說「人物」之理論架構及批評用語,

凡區分出六個層次,本論文為中篇,著重論述「人物」描寫「文法」,及其背 後之「美學原則」,所得之結論具述如下。 

小說「人物」描寫之「文法」,即相當於今之「人物塑造」之方法,

其居於背後之「美學原則」指導,凡分析歸納了七項:(一)「筆頭有畫」、

「如畫」:即講究畫面感;(二)「如聞其響」、「如見其人」:即講究具臨場感;

(三)「如活」、「神理」、「摹神之筆」即講究能具如活傳神寫照出某種內在神

理之美感;(四)「兩兩寫來,對炤入妙」:即講究具對炤美感;(五)「文章之 妙,都在無字句處」、「筆墨都停處」:即講究具不言而喻之美感;(六)「不意 之處」、「以不覺故,於是遂喜」:即講究具不經意流露之美感;(七)「凡一箇 好漢出現,必有一番出色語」即講究均衡美感原則等。

關於金聖歎「人物塑造」之「文法」,凡分析歸納了二十項,其下又有細 分。其列述之次第:從「人物」如何被介紹出場,由直接或側面漸及間接的 描寫,乃至對比及其他的描寫法,最後涉及評價意味的描寫手法:

(一)為「立傳」法,其細目又分:(1)「一人有一人之傳」,如林沖、

史進等傳皆是;(2)「二人合傳」,如朱仝及雷橫之合傳;(3)「插出小傳」,

如在盧俊義本傳下又插出燕青及李固兩篇小傳。 

(二)「出法」,或稱「出身」法:即人物各種「出場」法,其細目包括

(1)由人物「口中敘出」,有時是人物自道,或出自其他人物之口;(2)「省 文筆法」,此法則由敘述者之口以概述之法敘出。 

(三)「畫出」形貌法:介紹人物的形貌,亦同屬介紹人物出場之法式,

包括(1)「出身便畫」,一出場便交代出人物的形貌來;(2)「未出身先畫」, 未出場便先由其他人物之口交代其形貌;(3)「已出身却不畫」,等少時或多 時再畫:人物已出場却不交代其形貌,待或長或短的時間再交代。 

(四)「描摹」法:即描摹人物的各種情狀,如沈睡光景或倚老賣老等。 

(五)「出色」法:凡一箇好漢出場必有一番出色語,其細目包括(1)

「調遣勻停」法,即逐箇出色,讓每一位好漢皆有出色的機會之法;(2)「生 熟停勻」法,即讓新舊頭目都有出色的機會,如讓新到者立功即是此法之用 例;(3)「久冷應熱」法,即不讓某些人物太冷,注意讓所有人物都有發揮 的機會;(4)「行文避熟」法,即行文避俗筆之熟爛之寫法;(5)參差法,

如楊志肩胛上亦有一點,是非截然二分的寫法;(6)「疏密相間」法,指人 物經營有疏有密之法;(7)「有賓有主」法,指人物經營重視區分賓主,講 究有賓有主之法,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8)「史家相讓」法,如兩位 好漢相遇便如兩峰對插,便以史家相讓之法來安排其動作的進退。 

(六)「眼中」法:為側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即借其他人物「眼中」所見 來描寫人物,包括借看者「眼中」,來表現人物之形象裝扮、人物關係及心理 狀況等,其下又分出(1)由「一人一次」看出;(2)由「一人兩番」看出;

(3)由「眾人或多人」看出等法。 

(七)「身上」「行徑」法:如由林沖「身上」行動即其舉止動作,寫出 其愛刀之情,在西方此屬「間接描寫法」,金聖歎的用法包括:借人物「身上」

「行徑」來寫其個性、類性、心理反應等。 

(八)「口中」「說話」法:亦屬西方「間接描寫法」之一種,金聖歎的 用法同樣包括:借人物「口中」「說話」來寫其個性、類性及心理反應,其下 又分出(1)「聲口」法,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之法;(2)「夾敘法」,金氏 又稱「不完句法」,指急切裏兩人一齊說話,而用一筆夾寫出來之法。 

(九)「心上」活動法:此法在西方亦屬「間接描寫法」之一,依金聖歎 之用例,同樣可以區分出:借人物「心上」活動來寫人物之個性、類性及心 理反應等。 

(十)環境描寫法:指寫環境便是寫人物,在西方亦屬「間接描寫法」

之一,然在金批水滸之中只有兩例,雖亦無專門用語,然其意却甚顯豁,如 將梁山泊環境寫得精嚴富實,即深表泊中有人。 

(十一)綜合法:即將「身上」「行徑」、「口中」「說話」、「心上」活動、

環境描寫,或「眼中」等描寫法綜合搭配運用之用例,金聖歎同樣借綜合法 來描寫人物之個性、類性及心理反應等。 

(十二)「背面鋪粉法」,即「反襯」法或「形擊」法:三者實是一事,

此法應是金批水滸「人物」描寫法中最耳熟能詳的,即借描寫相反事物來對 比襯托出所欲表現的主題來,如以李逵之真來反襯宋江之假,此法在金批水 滸中用得極多。

(十三)「正襯」法,或稱「襯染之法」,其下又細分出二項:(1)以人 為襯:如《水滸傳》作者以李成愛索超,來襯梁中書之愛楊志;(2)以環境 為襯:如作者勤寫雪天之嚴寒,即在襯染索超之精神,此畫家所謂「襯染之 法」。 

(十四)「對炤」法,金聖歎或稱「兩扇一聯法」:「反襯」法及「正襯」

法皆有賓主,然「對炤」法沒有賓主之分,其下又可細分出四項(1)反對:

如晁葢只是直,宋江只是曲,此晁宋之別;(2)「前後相炤」法:指人物前 後之行徑或處境不同之對照,如楊志在天漢橋下之失意,與後在演武廳前之 得意,前後處境兩相對照;(3)正對:如曹正之妻長得像鬼,與後文張青之 渾家亦像鬼,兩者作對,以為正對;(4)正對與反對混用:如魯達與武松兩 傳,除魯達救許多婦女而武松殺許多婦女,為「反對之例」外,其餘數事皆

為「正對」,兩傳「敘事多彷彿相準」,魯達有的,武松也有,這在西方稱為

「平行敘事」,兩傳亦包含「平行人物」與「平行情節」二者。 

(十五)「纖瑣處」法,或稱「頰上三毫」法、「瑣屑處」法:即由細處、

小處、閒處來寫人物,金氏云:「大處寫不盡,却向細處描點出來」,如潘金 蓮「洗手剔甲」為武松安排飯食,由纖瑣處寫出其對武松的別具用心。 

(十六)「調侃」法:即揶揄、嘲諷之意,相當於今之「諷刺法」,金氏 有時會標出「調侃」二字,有時不標,只將設諷的內涵點出;《水滸傳》作者 極喜在人物的名字上做手脚,暗寄諷刺之意,有時人物的意義正與其姓名相 反而形成「反諷」,如「極貪鄙人却名義」;有時作者不便明言,而將諷刺之 意暗藏於情節中而形成「暗諷」,然金聖歎却無「反諷」及「暗諷」之用語。 

(十七)「得與」法:金聖歎已注意到 108 好漢所以入選的資格,如白 勝所以得與於 108 好漢之列,其原因在於不供出晁葢等人的「義氣」,本文 提煉金批之術語為「得與」法,相當於西方之「選邊法」。 

(十八)「綿針泥刺法」,或稱「皮裏陽秋」法、「深文曲筆」、「閒中冷筆」、

「史家案而不斷之式」,此五事實是一事。「綿針泥刺法」是比喻性用法,即 金批水滸「泥中有刺」、「綿中有針」之筆,作者所寓寄之深意或褒貶,並不 形於字面上,而須深入其中方能探得,這是一種曲筆的寫法,謂之「深文曲 筆」,如寫「宋江恪遵父訓不住山泊」,是作者的「閒中冷筆」,若從史家寫史 而言,則是「案而不斷之式」。宋江表面上很有「義氣」也非常「孝順」,然 實際上他的殺人嫁禍、他的為達目的不惜草菅數百人命,作者雖未做任何評 斷褒貶,然却大書兩邊之事件,即為「史家案而不斷之式」。 

(十九)「缺之而不書」法:金聖歎認為,「缺而不書」之法乃《水滸傳》

作者,仿《春秋》之筆法,如不書「欒廷玉」之死,意在「為賢者諱」,又製 造令讀者「氣悶」之文學效果。 

(二十)「敘事微而用筆著」法:指文字表面雖不明示,然作者却於其中 刻意經營點竄,細心的讀者仍何透過蛛絲馬跡,察覺其暗寓的好惡態度來,

如寫盧俊義之娘子見丈夫離家不流淚,却流淚於管家李固車仗離家時,其中 所暗寓的「奸情」須細心的讀者才能覺察得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