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國文科教學基本理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國中國文科教學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於民國 103 年 8 月 1 日全面實施,其教育宗旨是根據 盱衡社會變遷、全球化趨勢,以及未來人才培育需求,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 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培養具 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教育部,103)。

研究者認為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對於十二年國教的實施能帶來新氣象,其意 義如圖 2-7 所示:

圖 2-7 學習共同體之於十二年國教意義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

因此,學習共同體之於十二年國教不僅能帶動學校轉型,使之成為學習型學 校,亦能觸動教師改變,讓教師能成為協同學習、提升專業的同儕,更能激盪學 生學習,成為共同學習的好夥伴。茲就針對國中國文科教學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

十二年國教之核心素養、九年一貫國語文能力教學序列具體內容加以說明。

壹、 基本理念

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國語文領域)

依據教育部 100 年所發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 育部,2011),國中國語文領域課程基本理念摘要如下:

(一) 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使學生 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

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

(二) 培養學生有效應用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 論、欣賞、創作,以融入生活經驗,擴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 思潮。

(三) 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 本國文化精髓。

學習共同體之於十二年國 教的意義

帶動學校轉型 觸動教師改變 激盪學生學習

成為學習型學校 成為協同學習同儕 成為共同學習夥伴

(四) 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 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103 年發佈)

依據教育部 103 年所頒佈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綱(教育部, 103),課程基本理念摘要表整理如下: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 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 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 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

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

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二)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兼顧 個別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

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 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 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 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教育是開發潛能、實現自我、提升國民素質的關鍵,也是國家永 續經營的夢想工程。自 103 年起,國民基本教育的年限已由九年延長 至十二年,由九年一貫過渡至十二年國教的過程中,可發現十二年國 教的實施更是重視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

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態度,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自發性的,是主 動的,致力於學生個人潛能之開發,期盼能使學生個人充分瞭解自己,

並提供適性輔導,協助達成自我實現的理想。所以,學校秉持循循善 誘的方式,希望帶動教師專業成長,引導學生提升學習動機與熱情,

更欲確保學習的品質及學習成效。因此,學習共同體融入教學,更能

貳、 課程目標

一、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國中國語文領域)

依據教育部 100 年所發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2011),國中國語文領域課程目標摘要如下,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國中國語文領域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 國語文

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擴展學習空間。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 力。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之 基礎。

4.表達、溝通與分享 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本國及外國之文化習俗。

7.規劃、組織與實踐 運用語言文字研擬計畫,並有效執行。

8.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科技與資訊,提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9.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運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教育部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 年發佈)

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課程目標

依據教育部 103 年所頒佈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 育部,103),課程目標分述如下:

(一) 啟發生命潛能

啟迪學習的動機,培養好奇心、探索力、思考力、判斷力與 行動力,願意以積極的態度、持續的動力進行探索與學習;從而 體驗學習的喜悅,增益自我價值感。進而激發更多生命的潛能,

達到健康且均衡的全人開展。

(二) 陶養生活知能

培養基本知能,在生活中能融會各領域所學,統整運用、手 腦並用地解決問題;並能適切溝通與表達,重視人際包容、團隊 合作、社會互動,以適應社會生活。進而勇於創新,展現科技應 用與生活美學的涵養。

(三) 促進生涯發展

導引適性發展、盡展所長,且學會如何學習,陶冶終身學習 的意願與能力,激發持續學習、創新進取的活力,奠定學術研究 或專業技術的基礎;並建立「尊嚴勞動」的觀念,淬鍊出面對生 涯挑戰與國際競合的勇氣與知能,以適應社會變遷與世界潮流,

且願意嘗試引導變遷潮流。

(四) 涵育公民責任

厚植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權理念、道德勇氣、社區/部 落意識、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並學會自我負責。進而尊重多元 文化與族群差異,追求社會正義;並深化地球公民愛護自然、珍 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積極致力於生態永續、文 化發展等生生不息的共好理想。

由以上資料可知,光靠傳統的講述法無法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精神,

十二年國教乃是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概念,其基本能力是多元的,全面的,不僅 重視溝通與表達,也強調團隊合作互動,及適性發展,旨在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培育世界公民,使其具備國際競爭力。將「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運用在國文科之 教學,更能讓學生藉由課堂中溝通、討論、表達及分享,培養主動探索知識,獨

參、 十二年國教之核心素養

如圖,除了三大面向,又將之區分成九大面向,分述如下(教育部,2013):

(一) 自主行動

強調個人為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能選擇適當學習方式,進行 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學習者在社會情境 中,能自我管理,並採取適切行動,提升身心素質,裨益自我精進。

其具體內涵如下:

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指具備良好的身心發展知能與態度,並 展現自我潛能、探索人性、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積極實踐。

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指具備理解情境全貌,並做獨立思考與 分析的知能,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

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指具備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有效執行,

並發揮主動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二) 溝通互動

強調學習者應能廣泛運用各種工具,有效與他人及環境互動。

工具不是被動的媒介,而是人我與環境間正向互動的管道。其具體 內涵如下:

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指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

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並理解數理、美學等基本概念,應 用於日常生活中。

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指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 習的素養,並察覺、思辨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

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指具備藝術展演的一般知能及表現能 力,欣賞各種藝術的風格和價值,並了解美感的特質、認知與 表現方式,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

(三) 社會參與

強調學習者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中,需要學習處理社會的

人都需要以參與方式培養與他人或群體互動的素養,以提升人類整 體生活品質。社會參與既是一種社會素養,也是一種公民意識。其 具體內涵如下:

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指培養道德思辨與實踐能力,具備民主 素養、法治觀念與環境意識,並主動參與公益團體活動,關懷 生命倫理議題與生態環境。

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指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並培 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素養。

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指具備敏察和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關 心本土與國際事務,並尊重與欣賞差異。

國民中學七、八、九年級屬於第四學習階段,教育部用心規劃連貫且統整的 課程內容,並以「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及「涵 育公民責任」的總體目標為課程規劃的依歸。國中學習階段乃是學生身心發展的 快速期,也是自我探索與人際發展的關鍵期,應持續提升所有核心素養,以裨益 全人發展。尤其著重協助學生建立合宜的自我觀念、進行性向試探、精進社會生

國民中學七、八、九年級屬於第四學習階段,教育部用心規劃連貫且統整的 課程內容,並以「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及「涵 育公民責任」的總體目標為課程規劃的依歸。國中學習階段乃是學生身心發展的 快速期,也是自我探索與人際發展的關鍵期,應持續提升所有核心素養,以裨益 全人發展。尤其著重協助學生建立合宜的自我觀念、進行性向試探、精進社會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