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引入是近年來的事,所以相關的研究仍偏少,目前國內相 關論文發表也相對不多。但是,學習共同體的確為教育提供了重新思考的方向,

能夠觸動教師調整教學,彼此共學,並引動學生學習,成為共同學習的好夥伴。

茲就學習共同體之基本理論研究及學習共同體之運用研究來說明:

壹、 學習共同體之基本理論研究

學習共同體已在日本風行三十年,隨著資訊的傳播,學習共同體來到臺灣亦造 成一股旋風,學者專家開始對學習共同體提出自己的見解,茲就學者專家對學習共同 體基本理論相關論述統整如下:

表 2-4 學者專家對學習共同體基本理論相關論述 習」(riciprocal learning)的情境,促使教 師和教師、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

續表 2-4 學者專家對學習共同體基本理論相關論述

表 2-5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彙整表

以Why-How-What 黃金圈理論進行分析,發展出中小學校 長帶領學校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五個核心技術,Why 是指

續表 2-5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彙整表

續表 2-5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彙整表

續表 2-5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彙整表

續表 2-5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彙整表

續表 2-5 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彙整表

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可知,將學習共同體運用於教學活動時,有以下特徵:

1. 教學歷程中,學習主導權在學生身上,學生能主動學習與討論,願意再次 參與課堂學習。

2. 能提升學生學習風氣與興趣,課堂學習變得熱絡。

3. 學生能重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小組之間能協同學習,並在討論時彼此尊 重、聆聽、發表和成長。

4. 教學能相長,教師與學生能透過教學過程彼此共同成長,有新的收穫。

5. 教師開始與其他老師產生互動,共同備課或議課,激盪出新的火花。

參、 一般的教學、合作學習與學習共同體的比較

過去傳統教學為何有這麼多的學生從學習中逃走?原因在於我們未將學習的 主體性交給學生(薛雅慈,2014)。教學需滿足學生需求,使其能夠良性互動,才 能促使學生用心學習,若是老師講,學生抄的一言堂,學生根本無法享有學習的 樂趣。倘若將學習權利到學生手上,他們便會自動求知,持續尋求學習,這樣的 學習才是珍貴有意義的。

「合作學習」簡言之,是一種將個別學生組成小組或團隊,然後藉由成員間 的合作以達成特定教學目標的策略(Ellis, 2001)。Slavin(1985)認為合作學習 是一種有結構性、有系統性的教學策略,在學習中教師將不同能力、性別、種族 背景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小組內一起學習,此種教學策略可適用於大部分的學科 及各個不同的年級,尤其是中小學階段。Slavin指出合作學習的歷程乃是一般教 學的一種變革,將學生分配在四至六人的異質性的分組中一起學習,大家一起分 享經驗、接受肯定與獎賞,一起為了任務目標而努力。合作學習的進行會因程序、

預期結果及獎賞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及策略。合作學習與一般傳統 小組學習不同的是:強調將學生做異質性的分組,小組間成員必須兼顧自己與他 人的學習,強調的是團體的績效,而非英雄式的個人成就(黃政傑、林佩璇,1996)。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不完全依賴教師,從參與體會到知識的力 量進而感受學習的快樂。此與當前臺灣許多中、小學正實踐佐藤學倡導的「學習

相近,且經常被運用,但也經常和學習共同體混淆。然而,合作學習與學習共同 體的理念還是有些許的差異,例如:分組人數、分組屬性、座位安排、班級氣氛、

學習方式、任務安排、學習成就、學習目標、思考模式及教室開放、教學觀摩等 皆有不同(謝惠萍,2014)。其異同分析如表2-6所示:

表2-6 一般的教學、合作學習與學習共同體的差異分析

項目 一般的教學 合作學習 學習共同體 分組人數 不分組 以3-6人為主 以4人為主

分組屬性 不分組 異質分組 隨機編組

座位安排 排排坐、面對黑板 無特別規定 以「ㄇ」字形排列 教學方式 老師講,學生聽 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 (續) 班級氣氛 教師引導 熱烈討論 以傾聽為主

學習方式 個人 分組學習 協同學習

任務安排 獨立完成 任務分派明確 無領導者 學習成就 個人績效 追求小組成績最高分 不是追求重點 學習興趣 不易提升 明確進步 明確進步 學習目標 個人目標 小組目標 個人學習伸展跳躍

思考模式 獨立思考 一致性 多元性

參與者 只有自己 以教師為主 學校、教師群、學生 及家長 教室開放 不開放 不開放 開放教室觀課

教學觀摩 以評論老師的教法

為主 以研究教材教法為主 以研究學生學習表 現為主

資料來源:引自謝惠萍(2014)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 響。

綜上所述,可見合作學習乃是針對不同的教學活動,利用團體分組的方式設 計出來的教學策略,以異質分組的方式,和同儕一同合作完成任務目標之學習型 態。薛雅慈(2014)採質性訪談方式探究國中專任教師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革新 經驗,研究發現佐藤學的學習三部曲中,國中教師最常實踐的是「協同學習」;

而「協同學習」傾向於「合作學習」中的小組討論與表達,而非佐藤學所倡導的 聆聽串連與回歸;對國中學生而言,學習共同體能提升學習動機與群性陶冶;教 師因學習共同體的啟動而活化自身的教學,也因此看到了課堂風氣的正向改變(引 自何淑禎、林明煌,20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