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茲就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對教學者的建議、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說明如下:

一、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目前國內以學習共同體探討的文獻仍有尚,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考 慮國小、高中職或大專以上的課程研究。

(二)研究學科

在國內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的文獻,少數是國文、英文、數學,建議 未來的研究者可將學習共同體運用在其他學科的教學,如自然科學或社會 科學、綜合領域等探討,以多方研究學習共同體運用於教學之成效。

(三)研究對象及版本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為由康軒出版社於民國 104 年 1 月出版之第二冊國 中國文課本第一課至第四課課文,以及語文天地一之教材為主,無法遍及 他版本之教材內容實施,建議未來可拓展研究版本及其他年級實施,或許 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得到更豐富的教學成效。

(四)研究時間

在相關的文獻中,發現研究時間不超過一學期,實際教學節數有 限。建議未來嘗試規劃較長的研究時間。學生接觸學習共同體的時間越 多,則研究者可討論的層面越廣,亦可更加深入,想必研究成果會更為豐 盛。

二、對教學者的建議

(一)給予足夠的討論時間,並利用計時器輔助

因學習共同體重視深度的討論,且討論、引導、分享、歸納均需時間,

其討論時間必須充裕且充實。在此研究中中,研究者發現自己對於時間的 管控不夠流暢,為有效運用時間,建議可利用計時器輔助,以增取時效。

(二)教學設計多元化,增進教師提問技巧

研究者由學習共同體運用在國中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中發現,學力 較低的學生,其進步非一蹴可幾。因為,長期的學習成就不佳,使他們自 信心不足,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及引導。在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或對話設 計部分更顯得重要,也有賴教師一同利用研討會或互相觀課來進行反思及 自省,並透過觀摩以訓練教師提問技巧。

(三)尊重學生,多採正向言語,並鼓勵學生發問

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牽引著學生的心,若教師秉持著尊重學生的態度,

多鼓勵學生,耐心引導學生,營造良善的學習共同體環境,學生進步的可 能性將大為增加。若學生能不吝發問,則學習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四)開放教室

本研究發現,因協同教師及家長進入研究者教學現場,觀看教學,

並以回饋單或與研究者交流對話,提供教學回饋,有助教學者省思教學,

進而改善教學品質。所以,建議不妨以開放的態度,將教室開放給老師、

家長觀課。雖然,家長可能忙於工作,不容易抽空參與孩子的學習。但可 多與家長溝通,結合家長的學習共同體。

(五)隨時成為一位學習者,與協同教師對話

尋找教學經驗豐富、相處愉悅又樂於指正盲點的協同教師,觀摹其課 堂教學,但不對教師教學做任何評價,將重心放在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

並加以省思。

三、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建議學校鼓勵成立教師專業社群,一同觀摩、探討及精進教師之教學能 力,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並在經費充裕時,邀請相關的專家到校演講 或辦理教師相關的研習,以協助教師提昇相關教學知能。

(二)鑑於本研究中的學生,會將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運用在其他的科目的學習,

倘若學校行政單位能鼓勵各科教師彼此合作,使教師能經由協同合作學習 的方式,與同科或跨科的老師們一同成為學習共同體,經由各領域教師的 合作,進行教學討論,觸動彼此間的學習及成長,進而達到各領域教材的 統整與銜接,學生定能因此受惠。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刁世智(2004)。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學習共同體建構的研究(碩士)。山東師範大 學, 山東。

方志華(2012a)。參訪日本「學習共同體」中小學之述評。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1,20-27。

方志華(2012b)。佐藤學「學習共同體」對比十二年國教的教育改革意涵。載於 黃政傑(主編),十二年國教課程教學改革-理念與方向的期許(頁

213-236)。臺北市:五南出版社。(http://163.20.45.202/plan2.php/) 方志華(2014)。如何在學習共同體課堂研究中「看見學生」。教師天地,188,

17-23。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臺北市:師苑。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旭彤(2009)。建立互惠的語文學習共同體。教研天地,5,5-6。

王君(2013)。基於課堂的語文學習共同體創建研究(碩士)。蘇州大學, 江蘇。

王海潮(2011)。岔河中學教師學習共同體建構研究(碩士)。河北師範大學, 河 北。

王瑞邦(2013)。一個督學的學習共同體之路:分區模式的實踐經驗。新北市教 育:學習共同體特刊,38-52。

王瑩(2012)。輔導員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碩士)。浙江工業大學,浙江。

王蔚(2008)。網路課程中學習共同體的設計研究——以《教學設計》網路課程 為例(碩士)。遼寧師範大學, 遼寧。

王曉晴(2013)。團隊合作:手牽手才走得到的勝利國度。親子天下雜誌,47。2014 年 12 月 3 日取自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5051

1&login=true

王靜(2010)。網路學習共同體參與主體的學習動機研究(碩士)。廣西師範大學,

廣西。

王蕾(2007)。線上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碩士)。東北師範大學,吉林。

付萌(2014)。校企合作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研究(碩士)。蘇州大學,江蘇。

包藹黎(2007)。邁向課堂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的反思與重建(碩士)。上海 師範大學,上海。

任秋麗(2010)。資訊環境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碩士)。上海師範大 學,上海。

佐藤學(2010)。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鐘啟泉譯)。上海:華東。 (原 著出版於2006)

佐藤學(2012a)。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陳靜靜、鐘啟泉譯)。上海 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原著出版於2003)

佐藤學(2012b)。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黃郁倫、鐘啟泉譯)。臺北 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於2006)

佐藤學(2012c)。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原著出版年:2004)

佐藤學(2013)。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雜誌。(原著 出版於 2012)

何淑禎、林明煌(2014)。學習共同體對國小學童在學習策略改變上的探究。

發表於 2014 年「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未出版,嘉 義縣。

何琦瑜(2012)。【台灣現場】啟動教與學的革命。親子天下(2012)。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learning3/taiwan/article01-2.

初體驗(11-20 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樹彬(2005)。中小學學習共同體之構建:理念與策略(碩士)。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

余肇傑(2014)。淺談佐藤學「學習共同體」。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5),122-125。

吳明隆(2002)。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俊憲(2013)。與佐藤學有約:學習共同體為教育帶來一泓活水。靜宜大學實 習輔導通訊,15,8-11。

吳珮瑩(2014)。新北市學校教育人員對「學習共同體」理念知覺情形及實施 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

吳清山(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初等教育學刊,12,1-18。

吳勳(2007)。論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碩士)。上海師範大學,上海。

吳巍瑩(2005)。走向融合——一個學習共同體成長的歷程(碩士)。南京師範大 學, 江蘇。

呂怡慧(2014)。大學社工實習運用學習共同體經營模式之成效評—以長青園 日照中心為例。發表於 2014 年「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 會,未出版,嘉義縣。

呂振發、蔡宜佳(2014)。雲林縣朝陽國小發展學習共同體歷程之研究。發表 於 2014 年「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未出版,嘉義縣。

呂善道(2014)。應用學習共同體於國中國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臺東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臺東縣。

李小美(2006)。基於網路學習共同體學習的研究(碩士)。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

李俊佐(2014)。基於研究生課堂的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以教育技術專業為例 (碩士)。四川師範大學,四川。

李春明(2007)。基於博客師範生學習共同體的互動研究(碩士)。首都師範大學,

北京。

李懿真(2014)。十二年國教國中二年級國文教學研究(碩士)。淡江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臺北縣。

沈盛圳(2012)。「學習共同體」迴響:我的教學小革命。親子天下雜誌,37。

周淑豔(2010)。專業發展背景下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碩士)。河北師範大 學,河北。

季煒梅(2013)。基於班級“學習共同體”的中考數學複習教學實踐(碩士)。浙 江師範大學, 浙江。

尚佳(2010)。小學生美術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實踐研究(碩士)。南京師範大學,

江蘇。

尚茹(2007)。學習共同體:教師成長的新途徑。繼續教育研究,2007(1),

141-142。

岳麗娜、李玉斌(2008)。學習共同體知識建構的連續性問題研究。現代遠程教 育研究,2008(1),19-21。

於豐(2013)。基於智慧手機環境的中學學習共同體創建研究(碩士)。上海師範 大學, 上海。

易麗君(2010)。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基於網路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湖 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0(12),108-109。

林文生(2013a)。2013 論壇/學習共同體的實踐。2014 年 12 月 3 日取自

http://quality-learning.net/MediaWiki/index.php?title=2013%E8%AB%

96%E5%A3%87/%E5%AD%B8%E7%BF%92%E5%85%B1%E5%90%8C%E9%AB%94%E7%9A%8 4%E5%AF%A6%E8%B8%90

林文生(2013b)。學習共同體的基礎建設:先導學校工作備忘錄。新北市教育:

學習共同體特刊,24-37。

林卲昀(2008)。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法治認知與法治態度之行動研究。臺北市

發表於 2014 年「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未出版,嘉 義縣。

林佳秀、張自立、辛懷梓(2013)。透過「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補救教學之研 究。國民教育,54(1),105-111。

林明地、連俊智 (2013)。教育領導的學習共同體-學校領導動力剖析。學校 行政,85,137-155。

林政逸、吳珮瑩(2014)。新北市前導學校實施學習共同體現況、困境與因應 策略之研究。發表於 2014 年「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未出版,嘉義縣。

林淑娟(2014)。學習共同體融入國小低年級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林靜涵(2012)。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建構研究(碩士)。四川師範大學, 四川。

林騰皎(2013)。教育的寧靜革命正悄悄蔓延。載於佐藤學著,學習革命的最前 線(5-7 頁)。臺北市,天下文化。

武俊學(2006)。基於網路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研究(碩士)。河北大學,河北。

姜宏尚(2014)。學校發展學習共同體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臺南市一所國小為 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洪連統、楊恩慈(2014)。當「學習共同體」走出書本……――學習共同體實 踐的自我敘說研究。發表於 2014 年「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 研討會,未出版,嘉義縣。

紀家雄 (2013)。中小學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領導核心技術之探討。學 校行政,85,156-172。

夏清林等譯(2000)。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孫旭濤(2008)。Web2.0 環境下非正式學習共同體的研究(碩士)。曲阜師範大學,

山東。

北。

孫靜靜(2013)。多元智慧視點下學習共同體構建的行動研究(碩士)。揚州大學,

江蘇。

徐逸娟(2013)。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培育研究(碩士)。蘇州大學,

江蘇。

徐睿(2007)。高校教師網路學習共同體的知識建構(碩士)。江西師範大學, 江 西。

高欣峰(2006)。網路社區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碩士)。曲阜師範大學, 山 東。

高翠鴻(2012)。興味淋漓,其樂也陶陶:「學習共同體」理念在班級經營的應 用。新北市教育,5,35-39。

張文傑(2010)。基於網路學習共同體的問題解決模式研究(碩士)。華東師範大 學, 上海。

張再明(2014)。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教師天地雙月刊 189 期。

張明輝(1999)。九十年代中小學學校教育革新之策略與展望。教育研究集刊,7

(43)。103-137。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創新。臺北市:學 富文化。

張治(2013)。中職動漫專業教學中學習共同體構建的研究(碩士)。上海師範大 學, 上海。

張彥美(2009)。網路環境下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碩士)。山東師範大學,

山東。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堯卿(2014)。高中老師,您準備好了嗎?談如何提升教師實施學習共同體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