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國中生對節目的評價

本節由「獨立樣本 t 檢定」來了解同一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對節目評價的差 異情形;並透過逐題計算答分的情形及訪談學生,了解學生對段落內容的評價。

一、對節目評價的差異情形

將各年級學生所填的評價問卷回收後,整理統計出每個年級在問卷中每題的 平均答分,如附錄十一中表一之 1 至表三之 3;將每個年級在問卷中每題的平均 答分加總,即為每個年級之平均總答分(如表 4-2-1)。每個年級之平均總答分均超 過 30 分,表示受試學生對節目的評價介於「滿意」和「非常滿意」之間。

表 4-2-1 各年級學生對節目的評價問卷平均答分

年級 平均總答分(總分 40 分)

臺北市七年級生 31.29

臺北市八年級生 31.02

臺北市九年級生 34.23

嘉義縣七年級生 31.50

嘉義縣八年級生 32.31

臺東縣七年級生 31.36

臺東縣八年級生 32.46

將每個年級在問卷中每題的平均答分,透過「獨立樣本 t 檢定」來了解同一 所學校之不同年級,對節目評價的差異情形,如下表 4-2-2、4-2-3 和 4-2-4 所示。

表 4-2-2 臺東縣學生對節目評價之 t 檢定

表 4-2-3 嘉義縣學生對節目評價之 t 檢定

表 4-2-4 臺北市學生對節目評價之 t 檢定

由表 4-2-1 至表 4-2-4 可得知,臺東縣七和八年級生、嘉義縣七和八年級生、

臺北市七和八年級生,對節目的評價都高,但評價高低差異不顯著;而臺北市七、

九年級和八、九年級對節目的評價高低則有顯著差異,代表九年級生對節目評價 最高。

學校年級 t-值 p 值

臺東縣七年級生

-1.6093 0.0635 臺東縣八年級生

學校年級 t-值 p 值

嘉義縣七年級生

1.4771 0.0852 嘉義縣八年級生

學校年級 t-值 p 值

臺北市七年級生

0.12295 0.4522 臺北市八年級生

臺北市七年級生

-2.1715 0.0244 臺北市九年級生

臺北市八年級生

-3.7439 0.0011**

臺北市九年級生

二、對段落內容的評價

將學生對節目評價的問卷中之十題選擇,依「對節目內容流程喜歡的程 度」、「對內容呈現方式喜歡的程度」和「對理化學習影響的程度」三個向度呈列,

每個年級在每個題目之平均答分和訪談意見如下:

【向度(一)、對節目內容流程喜歡的程度】

對照 POE 教學策略,將節目內容分為四個段落;茲就學生對這些段落內容 的喜歡程度分析,將每年級之平均答分、同意程度人數比例和訪談意見整理如下:

1-1:節目中「達人示範藤球製作的流程與拋藤球」這個段落吸引我的興趣。

數 據

此題平均答分為 3.17 分,各校各年級平均答分皆達 3 分以上,臺北市九 年級生答分最高。「同意」以上人數比例達 87.20%。(附錄十表 1-1)

訪 談 意 見 和 結 論

★訪談學生表示:

『達人的技術非常高超,三兩下就可以做完一個藤球了』

『對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印象非常深刻,我也喜歡他們那個有特色的聲音。』

『許多原住民的民俗技藝都已經失傳了,他能夠保留那麼棒的製作技巧,讓我 感到敬佩。』

◎學生對達人印象深刻是因為對傳統文物製作技巧之熟練度,展現其民族 特色(如服裝和語言)。

1-2:節目中「主持人在提問題時」

,我也會跟著思考想答案。

1-4:實驗後,科學老師的講解讓我了解實驗結果的原因。

【向度(二)、對內容呈現方式的喜歡程度】

意 見 和 結 論

『主持人在節目中專門搞笑,但是也會用旁白幫忙講解。』

『主持人在旁白的時候聲音很好聽、很正經,跟節目中搞笑不一樣,我可以 知道現在節目在做什麼。』

◎以旁白作段落小結和重點提示及輔助說明,可幫助學生清楚掌握節目內 容,是學生喜歡節目的重要幕後功臣,也是營造節目張力或氣氛的推手。

【向度(三)、對學習理化的影響】

3-1「藤球」這集節目內容對我學習理化課本中的知識有幫助。

數 據

此題平均得分為 3.22 分,各校各年級除了臺北市八年級生外,平均得分 皆達 3 分以上,臺北市九年級生得分最高。「同意」以上人數比例達 86.50%。

(附錄十表 2-3) 訪

談 意 見 和 結 論

★訪談學生表示:

『我們現在正在學「力」,老師還沒講到作功。』

『之前有學過功,但有點忘記,看了節目又記起來了。』

『有繩子的藤球可較高,原來跟作功有關係喔!之前還不太清楚作功是什 麼!』

◎節目內容若與課程相關,可獲得學生更高評價。

3-2我喜歡像節目中的學生透過實驗探索科學原理來學習科學知識。 經由探索活動傳遞科學概念,增加觀眾「參與感」,與 Discovery-Science 頻道「參與(Immersion)」之核心精神不謀而合,是一種成功的科學節目

和 結 論

參與感與認同感。相對而言,臺北市七、八年級學生平均答分不高,可見僅 把節目內容當成一種知識來源,其節目內容場景與生活經驗相差遙遠,因而 對節目產生的共鳴較小。

◎如文獻中所提,一個成功的科學節目源自於取材和主題的選擇,「藤球」

節目內容可提供該部落學生生活應用之需求,對於平地的學生,則應將 節目中之科學概念與生活經驗結合,如此才能更滿足學生對資訊吸取與 生活學習之收視需求。

【小結】

(一)、對照POE教學策略,學生對於以探究學習為主的節目型態中,「達人、主 持人引起動機發問問題」,「小朋友實驗活動」和「科學老師解釋科學現 象」等內容評價都達「同意」以上。

(二)、學生對於節目中輔助學習的動畫和旁白說明之評價達「同意」之標準。

(三)、九年級學生因已學過相關課程,所以對九年級學生而言,節目發揮輔助學 習的功能更高。

(四)、節目內容與臺東縣學生生活背景相關,因此引起學生較高的參與感與應用 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