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實施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實施

生活科技課程乃是反映社會變遷,由工藝教育蛻變而來,本節主要 在敘述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目標、內涵、及教學策略。

一、國中生活科技課程標準的目標

教育部 84 年公布的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標準,指出我國生 活科技教育旨在培養日常生活所需之科技素養(教育部,1995)。其目 標為:

(一) 了解科技的意義、演進、範疇、重要性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 文化的影響。

(二) 能運用基本工具、設備、材料、產品以及相關的程序和方法。

(三) 認識各種和科技有關的職業和教育訓練領域,並發現本身在科 技方面的興趣、性向與才能。

(四) 增進在科技社會中調適、價值判斷、問題解決和創造思考的基 本能力,以及勤勞、合作、愛群和服務的積極態度。

從課程目標來看,基本上包含了認知、技能、情意與生涯試探四方 面的目標(鍾一先,1997)。

二、國中生活科技的課程內涵 (一) 課程架構

生活科技的課程架構乃根基於「科技與生活」發展出「資訊與

(二) 課程綱要與時間分配 1. 科技與生活:

主要探討科技的意義、科技的演進、科技與生活的關係,

教學時數為四小時。

2. 資訊與傳播:

內容包含:資訊與傳播概說、電腦應用、識圖與設計、圖文 傳播與電子傳播等,教學時數為四十四小時。

3. 營建與製造:

內容包含:營建概說、住家設備使用與維護、製造概說與常 用器具之設計與製作等,教學時數為三十六小時。

4. 能源與運輸:

內容包含:能源與運輸概說、能源與動力與運輸等,教學時 數為二十四小時。

三、實施方法

依據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標準(教育部,1995),對於生活科技 之教學實施方法,強調以下幾項要點:

(一) 教材之編選,應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綱要,並適合學生身心發 展與未來需要。從教材綱要可見,教材內容強調在生活環境中 探討科技及其衍生的問題,著重有關科技系統的資源、程序、

方法、應用與衝擊等之探討(鍾一先,1997)。

(二) 教材內容應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並整合其他學科所學,應 力求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以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

(三) 教學應廣泛採用各種教學策略,並靈活運用適當之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問題解決策略為中心,循下列步驟:(1) 確認問題,(2)擬訂解決方案,(3)執行解決方案,(4)進行評鑑

等程序來安排活動。

(四) 教材綱要中的教學項目,應儘可能以教學類別為群集系統,透 過單元活動或作業教學加以整合。

(五) 教學單元的時間安排,應使大部分的時間運用在實作的學習活 動上,即透過教學活動的作業學習,傳授完整的科技系統中之 各項概念。

(六) 應重視特殊需要學生的輔導:

1. 對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應鼓勵其自行計劃作業以發揮其潛 能並培養創造力。

2. 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除加強個別輔導外並應調整其學 習進度、廣度與深度。

3. 對於身心障礙之學生,應依其特殊困難及需求,實施個別化 教學及輔導;必要時得與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協同輔導之。

四、生活科技的教學策略

在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標準(教育部,1995)中指出,生活科技 的教學應廣泛採用各種教學策略,並靈活運用適當之教學方法,常用的 生活科技教學策略,包括八種教學策略與四種教學方法,教織成一個教 學策略矩陣,形成 32 種教學策略網路(黃能堂,1995),茲分述如下:

(一) 八種教學策略

1. 概念式學習教學策略

概念式學習途徑是把科技系統或現象中的主要概念辨認出 來,然後透過結構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這些概念,進而產 生學習遷移,認識其他相似的現象或事物(黃能堂,1995;鍾 一先,1997)。

2. 學科整合教學策略

學科整合教學策略是把其他學科中與科技相關的知識內容 關聯起來,進而增強兩者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其他 科目與生活科技相關的概念,將之與生活科技結合,融進生活 科技教育中來教學(鍾一先,1997)。所以,在進行生活科技 課程時,可以將數學、理化、藝術、環境科學等相關知識融入 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更能完整地了解科技。

3. 社會/文化教學策略

社會/文化教學策略是將科技學習從技術層次,擴展到強 調科技對個人日常生活及生涯的影響,與對社會文化的衝擊,

以增加學生面對相似的科技問題與抉擇時的決策能力,並提昇 其科技素養(陳威志,1999;鍾一先,1997)。

4.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乃是透過問題解決的途徑,使學生得以 熟悉運用問題解決的程序與方法,以培養更高層次的問題解決 能力(鍾一先,1997)。其主要是運用學生的思考能力,從確 認問題、問題呈現、擬定解決方案、執行解決方案、評估問題 解決方案等步驟,以達成問題解決的目標。

5. 科技系統整合教學策略

生活科技中涵蓋傳播、營建、製造及運輸等主要系統,而 系統整合教學策略就是將這些系統視為一個整合體,強調這些 系統的整體性,將各個科技系統間的關係提示給學生,在教學 活動中,融入各種不同的科技體系知能的認識,以彰顯各個科 技體系之間的關係,讓學生了解科技系統間的統整性,使學生 對科技有整體觀(鍾一先,1997)。

6. 工業詮釋教學策略

工業詮釋教學策略乃是將工業視為科技中一個很重要的組 成份子,因此生活科技教學應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去體驗或模擬 工業技術的與工業活動,讓學生研究這些系統,並學習其相關 的行業,將有助於學生科技素養的提昇(陳威志,1999;鍾一 先,1997)。

7. 系統模式教學策略

DeVore(1985)認為科技應以系統模式進行研究,包含輸 入、過程、輸出與回饋。輸入部份代表任何科技系統的命令或 目標;過程代表用來完成命令或目標的的概念、技術或原則;

輸出部分則包含結果及對社會、文化與環境等正向或負向的影 響;回饋部分則為監視系統或稱為控制系統(黃能堂,1995;

陳威志,1999)。

8.科技未來教學策略

科技未來教學策略即以預測的方式來定義並解決科技問 題。在科技未來教學策略中,經常運用趨勢分析、假想情境,

以及演繹與歸納的邏輯思考,來預測科技的未來發展情況(黃 能堂,1995;陳威志,1999)。

(二) 四種教學方法 1. 講解與示範

講解與示範是最基本且廣為被運用的教學方法,講解法適 用於引發學習動機,說明技能學習的相關知識;示範教學則通 常用於講解之後,主要用來介紹技能操作的方法級說明操作與 安全上的注意事項(鍾一先,1997;陳威志,1999)。

2. 團體互動

團體互動式在合作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以兩人或小組的 方式,共同尋求所有參與人員都能獲益的學習結果(鍾一先,

1997)。團體互動可以增加學習成就、創意思考、學習態度、

同儕互動與自尊(陳威志,1999)。

3. 發現、探究與實驗

發現、探究與實驗是實施問題探索中一種相當有用的教學 技巧,將學習的焦點放在探索的過程,並對不尋常的現象提出 解釋。學習的過程包括陳述問題、形成假設、發展工作計劃、

進行實驗工作、蒐集資料與提出結論(黃能堂,1995;陳威志,

1999)。

4.遊戲與模擬

遊戲是讓學生對某些真實世界的模擬狀況加以選擇,以增 加其思考、判斷的能力(Johnson,1988)。遊戲與模擬經正確適 當的格式化後,能影響學生認知、情意與技能的發展,而引導 初個人價值系統的組織,亦即學生在遊戲與模擬的相互作用 下,可以更明確地定義價值系統(鍾一先,1997)。

由上述八個教學策略與四種教學方法可知,生活科技教育強調多元 化的教學策略,教材與生活結合,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同時側重 創造、思考與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並彈性運用比較分析、決策與應用 等心理認知活動,以有效地達成課程與教學目標。整理如下:

1. 本科目教學宜廣泛採用各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適當之教學 方法,採學生活動為中心之教學設計。「生活科技」之教學 應以活動方式為主,理論教學佔百分之二十五,操作部分佔 百分之七十五。

2. 教學單元目標之設計與教學活動之安排,應重視學生的個別 差異,輔導學生循手腦並用的程序、兼顧認知、情意和技能 三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3. 教學活動之設計宜以解決問題方式為原則。

4. 教師除採用教科書實施教學外,應善用其他資源以增強教科 書之功能。

5. 特殊學生之輔導

(1) 對於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應鼓勵其目行計劃作業以發 揮其潛能並培養創造力。

(2) 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除加強個別輔導外並應調整 其學習進度、廣度與深度。

(3) 對於身心障礙之學生,應依其特殊困難與需求,實施個 別化教學及輔導;必要時宜與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協同輔 導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