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博物館附設圖書館實例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四節 國內博物館附設圖書館實例

以參加 2011 年世界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的 16 座社教機構為 例,以其中 7 座博物館作為本研究的參考實例。

一、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中正紀念堂於民國 69 年成立,展示蔣公紀念文物,以及宏偉建築與雅致庭 園景觀,提供民眾瞻仰蔣公與遊憩之場所,堂內主體建築為 127,031 平方公尺。

中正紀念堂開放後 9 年,始籌劃圖書館之建置,於民國 82 年中正紀念圖書室正 式開放,提供民眾相關的圖書館服務。民國 94 年 6 月圖書館因重新規劃空間而 封館,至民國 98 年 7 月始再次對外開放,以提供蔣公及近代史資料為主,原屬 專門圖書館的中正紀念圖書館,原本服務一般民眾,轉為以特定讀者為主,為蒐 藏特定主題,精簡人力與空間成本,從「圖書館」改為「圖書室」的規模,主要 支援內部研究及博物館業務、蒐集國內外蔣公相關資料、提供讀者與內部同仁歷 史知識、辦理相關活動與研討會、配合處務政策發展,以典藏珍貴圖書資料與運 用其館藏價值。

中正紀念堂目前隸屬單位為教育部,預計民國 101 年政府組改後單位改為 文化部,全館工作人員約 150 人,組室分為 6 組 3 室,未來組改後,6 組 3 室改 為 6 組 2 室,圖書室的業務主管從文教組移到展覽組,組室改名為研究典藏組。

目前中正紀念堂的組織圖詳見圖 2-5。

早期圖書館空間為 400 坪,人員最多到 6 位,為因應社教業務的需要而編 制組成,包括專員跟約僱人員,正常時段人數維持在 3 到 6 位之間。直到民國 94 年左右,陸續地人數調整成為 1 名人員管理,空間縮小為 115 坪左右,業務 包括圖書館管理、公務採購、編目系統維護、處理行政公文、圖書期刊編目、整

架盤點、新聞資料剪輯等例行性工作,並兼辦組室相關的活動課程。

圖 2-5: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架構圖

參考官方網站(2011):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22

圖書室位於建築主體的東側展廳後方,因為動線不變與指標不明確,平日 讀者使用率不高。館藏資料從 4 萬多冊,淘汰篩選到現在將近 2 萬冊。民國 94 年之前,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為附近社區民眾,自民國 98 年重新開放為圖書室後,

對象以內部同仁與研究者為主,停止閱報與自習服務,開放時間由週一至週日,

改為週一至週四的時段。

目前圖書館藏約 1.8 萬多冊,空間規劃為圖書閱覽區、參考書區、期刊區、

檢索區、研究室與辦公室,閱覽區有 12 個座位,檢索區有 2 個座位,期刊分兩 區,一區是圖書室內,為學術性的期刊,另一區在展廳外,為一般性期刊與贈閱 期刊。館內同仁可自由進入並借閱,民眾則需申請才可進入,但不開放借閱。圖 書室內提供包括館內圖書與期刊閱覽、館藏查詢、閱覽、研究室討論、參考服務 等。設有網站,對外提供查詢館藏、相關網站的連結,對內有期刊資料庫及內部 相關新聞剪報與資料庫檢索,以支援研究和協助館務發展等為主,其實附設圖書 館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如圖 2-6 為現場所拍攝的現況。

館長

副館長

文教組 展覽組 園藝組 總務組 機電組 警衛組 人事室 會計室 政風室 秘書

建築主體 圖書室

期刊區 圖書區

圖 2-6: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中正紀念圖書室 參考來源:網站與自行拍攝(2011 年 10 月)

二、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為紀念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於民國 61 年 5 月 16 日開館,

原隸屬臺北市教育局,民國 75 年合併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後改隸屬教育部,為 三級社教機關。國父紀念館主體建築的空間為 29,464 平方公尺,戶外園區為 81,324 平方公尺。以發揚中山思想、史蹟、史料之蒐藏、研究與展覽為目標,推 廣社會教育及促進文化藝術交流,集合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藝文中心及表 演會的綜合性社教機構。

為弘揚中山思想及推廣社會教育,強化蒐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功能,特 別設立「孫逸仙博士圖書館」。圖書館位在建築物東側,服務區域包括 2 樓及地 下 1 樓。民國 63 年國父紀念館的附設圖書館在 1 樓,由駐派的國民黨黨史館負 責管理經營,民國 92 年 3 月教育部核定,與黨史館終止合作後遷移他處,將 31 萬餘冊館藏移出,僅留下 2 萬餘冊。之後圖書館改成 2 樓與地下 1 樓兩層的空間,

於民國 93 年 4 月重新對外開放,成為以中山思想與近、現代史研究之專業圖書 館。

國父紀念館目前隸屬於教育部,民國 101 年隸屬單位預計改至文化部,全 館工作人員約 100 多名,設有 6 組 1 所 3 室(國父紀念館組織圖,如圖 2-7),圖 書館業務單位為文教組。圖書館館員早期最多任用到 4 位,如今人員調整至 2 位,1 位為正式與 1 位為約聘人員,2 樓為主要一般圖書區,也為圖書館辦公行 政區,此區塊屬於開架閱覽管理,平日還有 1 名志工輪班協助,主要對內服務,

但民眾可在開放時間內進館閱覽,惟不開放對外借閱;圖書館主要支援內部研 究,文教組內有 1 名研究人員,主要彙編館內學術出版品,以及協助解答民眾相 關歷史問題。

位於 2 樓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為一般圖書閱覽室,共計 32 個閱覽座,提供 一般圖書、參考書、期刊、論文等資料,也是館員平日辦公區,目前館藏統計為 3.8 萬多冊,收藏中山思想、國民革命及近、現代史等主題館藏。其地下 1 樓的 勵學室為學生自習與課程教室,像是報刊閱覽室,提供民眾 20 多種報紙、50 多 種期刊閱覽,還有兒童閱覽室等空間規劃,雖然為專業圖書館,卻提供學生與一 般大眾閱覽服務需求,不限於學術研究等功能,是一間兼顧到家庭與學校教育的 圖書場所。

圖 2-7:國父紀念館-組織架構圖

來源網站(2011):http://www.yatsen.gov.tw/chinese/about/organization.php

兩樓層的圖書館開放時間不同,2 樓只開放週一至週五,在國定假日及週末

2 樓圖書閱覽室 2 樓書庫

B1 報刊閱覽室 B1 兒童閱覽室

B1 勵學室 B1 研習教室

圖 2-8:國父紀念館-孫逸仙博士圖書館 參考來源:自行拍攝(2011 年 10 月)

(三)國立歷史博物館(北部)

蘊含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鄰近科教館 (舊館)、藝教館及植物園,在「南海學園」樹立起獨特的建築聚落,頗具都市景

觀的價值。建物基地面積為 4,467 平方公尺,於民國 44 年創立,在前教育部長 張其昀先生引頸期盼下成立,以蒐藏、研究文物為基礎,為弘揚歷史、文化、教 育功能的「文物美術館」,且是政府遷臺後開辦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館,掌理國內 歷史文物、美術品之蒐集、展覽以及相關研究等業務。

史博館全體館員約 80 幾人,設有 1 處 3 室 4 組(組織圖,如圖 2-9),副館長 下有秘書成立公共事務小組,典藏組下成立資訊小組,研究組下成立編譯小組、

歷史考古小組、臺澎水下考古小組等業務。目前史博館隸屬單位為教育部,民國 101 年政府組改後,隸屬單位預計改為文化部,附設圖書室單位主管不變,仍屬 於研究組之業務單位,協助研究出版、參考諮詢、圖書採購、交換贈送、借閱、

分類編目等事務。

圖 2-9: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架構圖 參考官方網站(2011):http://www.nmh.gov.tw/zh-tw/Home.aspx

附設圖書室自民國 75 年正式成立,民國 75 年之前,尚未有正式空間與專 屬的人員管理,場地遷移 3 次,第 1 次從 4 樓走廊(現為茶坊),搬至地下 1 樓遵 彭廳(演講用地)以及地下圖書室;第 2 次將全數圖書搬至地下圖書室;第 3 次則

館長

副館長

文化服

務處 人事室 會計室 秘書室 推廣教

育組 典藏組 展覽組 秘書

研究組

將地下室整修與裝潢,改為現有的獨立空間。民國 75 年以前,館員都是一人圖 書館的管理模式,直到民國 87 年,配合政府進用身心障礙人員至公部門服務機 會,另增 1 位身障人員協助。

礙於建築空間限制,圖書室與檔案室共用同一個空間,由於空間狹小而圖 書室不主動對外開放,主要服務對象為館內同仁與志工老師,如果民眾或學生團 體對於相關主題有研究需求,仍可於開放時間內申請進入,若讀者人數多時會借 用隔壁的會議室。圖書室開放時間為平日上班時間,假日則不開放。

館藏核心為藝術、考古、文物、歷史等主題內容,加上館內出版品與期刊,

大約有 3.1 萬多冊,光碟資料約有 3000 件。由於書架書滿為患,未來若館內空 間不敷使用,會考慮將不常使用的館藏,移至新北市中和區的庫房,然而,目前 為便於查找資料,盡量維持書架現有狀況。圖 2-10 為研究生至現場所拍攝的照 片。

館內多數為研究員,每年必須經過正式的審查過程發表文章,當做考核評 鑑的標準,因此,圖書室作為館內同仁的後勤支援,提供出版品管理以及相關服 務,加強史博館學術研究的基礎。附設圖書室未設置網站,礙於空間限制不主動 公開圖書之空間,主要為對內使用,因此,相關的圖書系統,也僅供作內部查詢 與作業之用途。

史博館大門 4 樓走廊(早期圖書放置處)

B1 圖書室入口 閱覽座

光碟視聽資料 移動式書架

圖 2-10:國立歷史博物館-圖書室 參考來源:自行拍攝(2011 年 10 月)

(四)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北部)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以下簡稱藝教館),由民國 45 年教育部部長張其盷先 生,思考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建設,在人力與經費艱困的情形下,選擇臺北市南海 路植物園創建「國立藝術館」,民國 74 年更名為「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負責

掌理臺灣藝術教育的研究、推廣與輔導等事宜。

「南海園區」則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南海路上,蔣中正總統時期任命於教 育部長張其盷先生,在此區規劃興建許多文化教育的設施,其中包括臺北植物 園、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立藝術教育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舊 館,現為南海書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舊館,已移到士林區)等教育特區,其 中位於植物園區內的藝教館,和鄰近的科教館(舊館)與史博館,整區稱之為「南

「南海園區」則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南海路上,蔣中正總統時期任命於教 育部長張其盷先生,在此區規劃興建許多文化教育的設施,其中包括臺北植物 園、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立藝術教育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舊 館,現為南海書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舊館,已移到士林區)等教育特區,其 中位於植物園區內的藝教館,和鄰近的科教館(舊館)與史博館,整區稱之為「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