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及中國大陸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及中國大陸相關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及中國大陸相關文獻

沈中華、邱志豪(1999)在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研究GDR與原股間的套利 交易。資料期間為台灣有發行ADR之公司上市日期至1998年的日資料,採用ADF 檢定、Granger因果關係及門檻共整合檢定,實證結果如下:(一)考慮交易成本後,

價差存在不一定代表可套利,而套入門檻共整合模型後發現,當價差超過門檻質 時,誤差會逐步調整回均衡狀態,當價差沒有超過門檻值時,套利機會不存在,

調整過程相當緩慢,即均衡誤差並非每一期皆朝著均衡調整;(二)領先落後檢定 結果顯示,不論存託憑證於哪個海外市場,國內原標的股價均領先海外存託憑證 市場。

吳禮祥(2000)以 1992 年至 1999 年日資料,從實際交易角度來檢驗 ADR 與 台灣原股之間的套利與價差交易是否可行。實證結果如下:(一)套利交易的樣本 期間 ADR 皆處於溢價,若要將普通股轉換成 ADR,礙於因法律規定,實務上難 以達成;(二)針對台積電和其 ADR 之價差交易,以賣出高價、買進低價的操作 方式賺取價差,但該文指出此法將會承受巨大虧損,主要是因為 ADR 發行初期 無券可空,至 ADR 增資發行有券可空時,又因美國市場牛市,ADR 漲幅超過台 灣原股,使得原先價差部位將承受嚴重虧損。

黃營杉、李銘章(2004)研究台灣母公司股票報酬與其ADR報酬間的資訊傳遞 過程。資料採用台灣各家公司ADR上市日期至2001年12月31日的日資料,利用 常態性檢定、恆定性檢定、ARCH效果檢定、白噪音、獨立性及共整合檢定等做 分析,實證結果如下:(一)台灣母公司個別的槓桿效果較顯著,說明台灣母公司 股票報酬率的波動易受到前期標準化殘差的影響,而美國市場ADR的槓桿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不顯著;(二)原股和ADR的報酬率間存有共整合現象,即是長期有穩定關係,但 短期存有波動外溢效果,具有套利空間。

周冠男、徐之強、吳昭勳(2004)研究台灣和日本的美國存託憑證與其相關變 數,如原股股價、S&P500指數與匯率間報酬與風險的動態傳遞過程,日本公司 之資料期間為197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台灣公司為1996年5月14日至 2001年10月31日,利用向量自我迴歸模型、誤差修正模型、和殘差交叉相關函數 等方法,比較日本和台灣股票的ADR報酬以及報酬波動的傳遞效果,實證結果 如下:(一)原股報酬最能解釋台灣ADR報酬的變動,日本則是原股與ADR自身解 釋ADR報酬變動的能力相當,S&P500報酬對ADR報酬的解釋能力則是台灣顯著 高於日本;(二)在波動外溢效果部分,日本波動外溢效果期間較台灣短,即是日 本ADR對資訊反應較為迅速,但兩國ADR與匯率間的波動外溢效果皆不顯著;(三) S&P500與台灣ADR間的報酬波動關係較S&P500與日本ADR間密切,顯示日本 ADR與美國股市的跨市場避險效果較佳。

楊聲勇、董澍琦、王澤世及張德立(2005)研究原上市地為亞洲四小龍的 ADR 與其原股之報酬率與波動性的日內動態傳遞過程,資料使用各檔 ADR 上市日至 2004 年的日內資料,利用 GARCH 模型和 GJR-GARCH 模型研究,實證結果如 下:(一)該文發現 ADR 和原股存在雙向的報酬外溢效果,且報酬率是原股對 ADR 的影響較大;(二)波動度的傳遞上,標的股的波動性會影響到 ADR 的波動性,

而 ADR 的波動性則不一定能影響到標的股的波動性。

蘇欣玫、徐銥琦、鄭婉秀(2008)研究ADR與其原股之價量動態傳遞過程,資 料為各檔ADR掛牌日至2006年11月15日的日資料,運用ARJI-Trend 模型,結合 Engle and Lee(1993)將條件變異數分解成恆常成份與短暫成份,與Chan an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Maheu(2002)所設定的條件跳躍強度模型,來檢驗ADR和標的現貨間之資訊傳遞 效果及日報酬率等現象,實證結果如下:(一)經由ARJI-Trend模型配適後,原股 股價報酬與美國大盤報酬皆對ADR報酬呈現正向相關,只要資訊充分傳遞,兩 者報酬率的變動也會亦步亦趨;(二)ADR和原股具有量與價的資訊傳遞關係,即 使在不同市場交易,只要資訊充分傳遞,兩者報酬率的變動就會有共伴現象;(三) 資訊或是異常資訊的衝擊,都會先透過原股現貨成交量反應,並進一步反映到 ADR,有「量先價行」之現象。

邱 建 良 、 劉 聰 衡 、 紀 嘉 政 ( 2 0 0 0 ) 研 究 台 灣 股 市 與 國 際 股 市 之 共 移 性 (co-movements)現象。資料期間為1996年至1998年的日資料,利用正定多變量 GARCH模型來驗證台灣、美國、香港以及深圳股票市場間股票報酬共移性的時 間變異特性,實證結果發現台灣、美國、日本、香港及深圳股市間不論長短期彼 此間都有相關性,但各國之間的條件相關係數並非固定不變,當重大事件發生,

如該文文中提到的俄羅斯金融風暴,各國股市之間的條件相關係數脫離原先的水 準,各市場耗時二至五天不等才能回復到恆常水準,也就是說,若投資者參考每 天的條件相關係數改變之過程來調整最適資產負債組合,則可擴大國際投資組合 風險分散的潛在利益。

張世潔(2000)研究美股和台股股價之共移性及海外存託憑證與台灣原股之 報酬波動外移溢效果。挑選 6 檔有發行 ADR 或 GDR 的台灣上市公司,資料為 1998 年 1 月 1 日至 2000 年 2 月 29 日的日資料,用 GARCH 模型做研究,實證 結果如下:(一)海外存託憑證與原股有明顯報酬外溢效果;(二)Granger causality test 檢定發現部份樣本公司的海外股價變動是源自於原股,即原股股價對海外股 價有單向的影響,但部份樣本公司則具有相互影響的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