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分析與研究

第三節 國內相關文獻分析

林鴻志【9】在 2005 年的研究中指出,台灣地區已邁入高齡化社 會,安養及養護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因應設立。良好的居住條件應將周 遭設施及使用者的使用情況納入考量。因此對於長照機構的規劃設計 上,對於生理逐漸退化之高齡者的日常行為及特性皆為設計重點所在,

必需兼顧高齡者行為特性與避難安全性。

因此,要如何提高安養及長照機構的初期滅火能力、及早偵知火 災能力,以及確保安全的避難逃生,必須瞭解該種機構內的防火避難 特性及內部住民特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104 年提出「老人福利機 構防火及避難安全參考手冊」以提供經營者及設計者於改善時之參考,

藉由手冊的推廣提升國內相關機構的火災安全,建立安全的照護及養 護環境。

對於高齡者的移動速度,學者陳玠佑【10】於 2009 年研究得出 老人與病患的避難步行時間比一般人多花 2~2.5 倍的時間。由此可 知,高齡人口進行疏散避難是極為不方便且需要安排額外的看護人員 以協助帶領疏散逃生,才能達到較佳的疏散時間。國內對於老人福利 機構的安全性仍存在雖合法但無法確保安全之窘境,學者李惠閔【11】

在 2015 年的研究中發現,當災民以「手動滅火設備(滅火器、室內 消防栓)」進行滅火時,受火災規模、人為因素等影響,約有 40%火 災件數是無法撲滅;而「自動撒水設備」卻高達 92%火災件數均能 撲滅,顯示該設備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同時「警報設備」、「排煙設 備」在火災發生時,高達 60~70%能正常發揮功能,惟該設備總體故 障率偏高,故被動式消防設備對於長照機構非常重要。

學者劉芸蓁【12】在 2012 年研究老人機構防火煙控避難性能改

易式自動撒水設備,其實際之滅火能力,可於單顆一般反應型撒水頭 之撒水情況下,對距離 2.3 公尺處,熱釋放率達 288.99 kW 之 A 類 木框架火災達成滅火之效。

排煙設備於長照機構之研究,從學者范韶均【16】於 2015 年的 案例調查發現,相關機構於防火避難上之共通問題出現之頻率依序為:

居室未考慮排煙設計、無設置等待救援空間、護理站未設置防煙垂壁、

梯廳無設置區劃、垂直送餐設備無遮煙設備、設有直通樓梯、避難路 徑堆置雜物等。若居室未考慮排煙設計,即使為最多輔助避難人力之 情境,多數機構仍無法全員完成避難。最後其研究檢討各居室應確保 之最小自然排煙窗面積,其所需之排煙窗面積會因居室面積和床數有 所不同,約為 0.35m2~4.83m2

學者高志瑋【17】在 2014 年研究中發現對於牆上的自然排煙來 說,增加排煙口的高度比增加排煙口寬度,其效能提升高。而當居室 中自然排煙無法達到安全條件時,建議安裝機械排煙為輔,可以增加 避難等待空間的受援時間及增加避難成功率及逃生率。在有撒水情境 下對於煙層高度之研究,學者張依如【18】以傢俱、辦公椅、油池作 為火災情境之燃料進行研究,由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空間所設定之排 煙量在最大抽風量(35.7CMM)情況下,於 1.8m 高度也就是避難人員 高度來看,其能見度比無抽風情況有改善趨勢。另外在撒水的情境下,

由於撒水所造成的衝擊力,使得空間煙層無法保持完整,呈現亂流趨 勢,但針對 1.8m 之高度能見度變化可看出,撒水是具有正面效應,

其中以 PU 泡棉於有撒水情況下能見度呈現維持 10m 以上。

藉由上述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其要點進一步整理分類如下:

 火警偵煙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