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偵知及滅火設備介紹

第三節 熱煙危害與煙流特性

煙是火災發生時無可避免的一種產物。在火場中,可燃物因氧化 作用而迅速放熱增溫,引起極速猛烈的燃燒。燃燒的過程中更有一種

「熱分解反應」或稱之熱解的現象產生。熱解係指物質由於溫升而產 生無氧化的一種不可逆化學分解,會造成大量煙氣產生。煙通常由下 列三種型態所組成:

一、從燃燒物質中釋放出高溫蒸氣與有毒氣體。

二、已分解和凝固的未燃燒物質(煙的顏色範圍從淺色到黑色不均) 三、大量的空氣被火焰加熱進而造成渦旋型式的流動。

「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 28 條規定下列場所應設置 排煙設備:

( 1 ) 供第十二條第一款及第五款第三目所列場所使用,樓地板面 積合計在 500m2以上。

( 2 ) 樓地板面積在 1,000m2以上之居室,其天花板下方 80cm 範 圍內之有效通風面積未達該居室樓地板面積 2%者。

( 3 ) 前項場所之樓地板面積,在建築物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 效之牆壁、平時保持關閉之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及各該樓層 防火構造之樓地板區劃,且防火設備具一小時以上之阻熱性 者,增建、改建或變更用途部分得分別計算。

火災中煙流會造成能見度降低而阻礙人員避難逃生。能見度的高 低將取決於煙的成份、濃度、微粒的大小與多寡、分佈情況、照明設 備及人員現場的心理狀態。火場高溫熱煙如果濃度過高或暴露在其中 的時間過長則容易導致吸入過多煙氣而導致昏迷、休克,嚴重甚至會 造成死亡。此類煙氣大多為有機煙粒及酸性氣體,如遭受 HCl 此種 氣體刺激會快速引起眼睛、呼吸道及肺的疼痛,接著造成呼吸困難等 症狀。在未達閃燃點前火災中所產生的痲痺性有毒氣體其成份主為一 氧化碳與氰化物。建研所於 2014 年提出在避難逃生路徑上,當避難 人員於 1.8m 高處進行避難時,可視距離對避難人員的影響說明,如 表 3-5 所示。

表 3-5 煙霧濃度與可視距離的關係表

可視距離 狀況說明

20-30m

煙霧剛發生時之淡薄濃度,煙霧探測器開始有反應,此 時對不熟悉建築物動線的人會有避難障礙

5m 對於熟悉建築物動線的人亦會有避難障礙 3m 感覺昏暗時的濃度,避難人員需摸黑前進 1~2m 幾乎看不見前方

低於 1m 火災旺盛期之濃度,幾乎完全看不見,誘導燈也看不見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 20)

火災中除了有毒氣體外,高溫煙流所伴隨的高溫也會經由對流、

傳導效應與輻射效應對人體造成皮膚及呼吸道灼傷,而濃煙微粒也會 使人員在避難路線上遭受封阻。基本上避難人員最少需要 8~10m 的

可視距離才能通過煙區,而當避難人員因視線不良無法辨識避難路線

表 3-7 人體承受危害程度之指標分析表 承 受 極 限

火場溫度 氣流溫度需低於 60℃ (30min 內) 有毒氣體 CO 濃度需低於 1400ppm

CO2濃度需低於 50,000ppm

煙層濃度 能見度不得低於 8m

熱輻射值 不得超過 1.7 KW/m2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 22、23)

當建築物發生火災,形成一高溫熱煙火場,若氧氣供給不充分,

物質燃燒不完全將產生大量的固體微粒,而熱空氣之密度較冷空氣低,

將形成一明顯的上升氣流,隨著氣流移動,高溫煙流快速擴散到建築 物內每一角落。基本上建築物火災中產生的煙和高溫氣體流動有兩個 主要因素:

1. 煙層本身的流動性:這是因為所包含的高溫氣體比周圍空氣的密 度低。

2. 建築物內空氣流動:雖然與火完全無關,但因空氣的流動,而會 將煙送至建築物內各處。

這兩個因素互相的影響大小,取決於建築物內不同的情況,通常 靠近火場的地方,煙層本身的流動性將處於主要原因,而相反的,距 離火場較遠的地方,建築物內空氣流動就變得相當重要。針對火場的 煙流特性,可分為以下幾種特性:

1. 煙囪效應:因建築物內部空氣與室外空氣溫度不同產生壓力差所 造成。在建築物內部垂直通路內,產生上升的氣流稱為正煙囪效 應(Normal stack effect),相反的話,氣流下降即為反煙囪效應

(Reverse stack effect)。影響氣流流動方向的主要因素,取決於 建築物內部空氣與室外空氣的溫度差異高低。

2. 煙的熱浮力效應:因火焰上方的高溫氣體與周圍冷空氣之間的密 度不同,煙的密度較低,相對的產生煙的浮力。

3. 風的影響效應:在建築物不同方位之開口,因風向的關係,便有 不同的壓力。當建築物所有門窗或開口部都緊閉時,風的影響便 極輕微,但所有建築物都有或大或小的孔隙,如:門縫,窗縫等,

這些孔隙將因風的影響,使建築物內部的空氣產生流動。

4. 機械通風系統:由於現有建築物以密閉空間居多,大都採用空調 通風系統,尤其是中央空調系統通達各樓層,一但某一樓層發生 火災,所產生之煙霧,便利用回風與送風風管,將煙傳送到很遠 的地方。另一方面,空調系統也正被設計成為煙控的管道,利用 防火、防煙閘門(Damper)控制煙之流動,或利用空調管進行排 煙,使空調系統發揮更大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