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 國史建構:民族主義的理想與現實

(一) 史地教學與編寫教科書

《史地學報》2 卷 1 期登出一篇〈今夏中華教育改進社關於史地教育之 提案及歷史教育組地理教學組之會議紀錄〉的特載,其中有三個議案似可做 為此一普遍現象的注腳。其一,徐則陵提議組織委員會以研究歷史教學問題

389;其二,朱希祖提議有關中學中外史地教學的內容與順序,其三,竺可楨 與白眉初提議調查蒙藏地區390

在討論中外史地教學的次序時,朱希祖認為:中學校宜先教地理後教歷 史,教地理歷史均宜以本國外國同時並授,本國外國歷史時間之分配均宜以 上古中古近古占二分之一,本國外國現代史均宜提前先授,其後隨時補講,

至畢業時之時事為止391。由此一提案可以看出當時歷史學界對史地教學的一 般看法,亦即中西並重,詳近略遠,尤其加重現代史部分,此乃以經世致用 為中心的史地教學。由此或可蠡測由於內憂外患的紛至沓來,學術界對當代 中外局勢的關懷實已成為共識。

任何學術風氣的形成,絕非旦夕之間風起雲湧,而係有其源遠流長的傳 統。重視史學經世的精神,固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普遍關懷,追求富強更 是近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所努力的目標,史地學報派對歷史地理學的提倡,

亦可從此一角度加以思考;“南高”師生創立《史地學報》,致力於歷史地理學 研究,加上對當代時勢的關懷,凝聚了研究歷史地理學的風氣,此風氣彼此 激盪的結果,形成整體的學術關懷,為歷史地理學的興起,寫下新的一頁。

389 議案內容如下:「歷史一科,關於陶養公民至為重要。吾國中小學歷史教學各方面,亟 宜加以研究,以期改善而收歷史一科應有之效果,茲請提議組織委員會,研究關於中小 學歷史教學之問題。」 (《史地學報》,2.1: 45)案:徐則陵時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系 主任,為史地研究會指導員。

390 《史地學報》,2.1: 63。

391 《史地學報》,2.1: 55。

除了觀察、分析時事,致力於經世史學與歷史地理學外,史地學報派對 史地教學亦多所關心,並有所建言。

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似乎特別關心教育問題,不獨史地學報派為然,因 而此時期的教育改革建議可謂琳瑯滿目,各出機杼。史地學報派對教育改革 的興趣,主要仍在史地範疇,出現在《史地學報》上的相關文字,有學者們 的討論記錄,有史地學報派的個人意見,亦有個人所撰寫的史地教科書;譬 如一篇署名叔諒的評論文章〈中國之史學運動與地學運動〉中,作者就對史 地教學提出了三個意見:1.中小學史地教本之編纂;2.史地教員之檢查,或 設法補濟其缺;3.設法普及國民之史地常識392。竺可禎則在〈地理教學法之 商榷〉一文中,說明地理學是「研究地面上各種事物之分配及其對於人類影 響之一種科學,在中小學則尤須重於事物對於人類之影響,即人文地理」393, 所以他認為「專論地球上事物之分配而不及於人生之關係者不謂之良善之地 理學」,而「我國中小學地理教師嚮多專述地面上事物之分配,對於人生之 影響,毫未顧及,取其糟粕,遺其精神,地理學遂成為省縣山川物產名稱之 字典,宜其乾枯無味,為學者所不喜」394。為了改進此一現象,竺可禎建議 應擴大地理學的範圍,並且將地理學列為聯絡各學科的樞紐395;此類看法雖 不免有過度擴大地理學範圍之嫌,但亦可見史地學報派之用心。而在《史地 學報》中,對史地教學提出整體意見的,是 2 卷 1 期的〈今夏中華教育改進 社關於史地教育之提案及歷史教育組地理教學組之會議紀錄〉,其中有一項 梁啟超的提案「中學國史教本改造案並目錄」,對當時的國史教學提出針砭

392 《史地學報》,2.3: 13。

393 《史地學報》,2.3: 16。

394 《史地學報》,2.3: 17。

395 竺可禎指出:「地理學之範圍既廣且大,舉凡地球上物質如地形,氣候,物產,人口,

鐵道,航線之分布莫不與地理有關,故教授地理學者不求擴充地理上之範圍,而在限制 地理之範圍,編織各種地理之要素,成為系統,以人類為前提,而使之貫成一氣,論其 位置,則地理學實介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故在中小學地理實處於特殊之地位。

因其與各學科均有關係故,實為聯絡各科之樞紐也。」 (《史地學報》,2.3: 17)

及改進之道;梁啟超認為當時的國史教學有幾個重大的缺失:(1)現行教科書 全屬政治史性質,其實政治史不能賅歷史之全部。(2)舊式的政治史,專注重 朝代興亡及戰爭,並政治趨勢之變遷亦不能說明。(3)關於社會及文化事項,

雖於每朝代之後間有敘述,然太簡略,且不聯貫396

因為教科書及教法上有上述缺點,梁啟超於是擬訂了一分「中學國史教 本目錄」,在這分目錄中,他將三年中學課程擬為 192 課,其中年代(歷史)部 分 7 課,地理部分 52 課,政治 31 課,社會及經濟 48 課,文化 53 課397,如 將地理和文化課程相加,占課程二分之一以上,可見兩者所占比重;尤其是 地理部分比歷史多出 45 課,亦可見其對地理學的重視。但要說明的是,地 理部分有許多是歷史地理學,文化部分也有許多與歷史有關者,所以這分教 科書目錄可以說是從一部中國全史的觀點來擬定的。

徐則陵在《史地學報》2 卷 4 期發表〈高級中學世界文化史學程綱要〉, 在這篇綱要中,徐則陵編列了 127 課,其中地理和文化的比重甚高,和梁啟 超的課程目錄取向相近398,或許這正代表了史地學報派對歷史與地理學的關 注:強調地理與文化課程。

就史地學報派所擬的史地教科書內容來看,基本上頗為強調地理學的重 要性,特別是人文地理;當然,在此同時也有人注意到自然地理的問題,張 其昀就企圖在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中找尋平衡的座標。

在〈學地理之興趣〉這篇為中學生的談話中,張其昀將中學六年的地理 教育劃分為地學初步、區域地理、政治地理、地學問題等四個階段399;其內

396 《史地學報》,2.1: 50)

397 《史地學報》,2.1: 51-55。

398 《史地學報》,2.4: 49-55。

399 《史地學報》,2.4: 57-62;這四個階段的內容為:

地學初步(初一)

地理之普通知識,基本觀念,必要之方法與記號。

區域地理(初二、初三)

依地形,氣候,富源,分世界為若干重大的自然區域。以代表的方法,說明各區氣 候與地文的關係,環境與人生之影響。

容基本上以中國為本位,惟仍具有世界眼光,不僅重視人文地理,同時也觀 照自然地理。此外,張其昀對大學的地理學教育亦有所用心,《史地學報》2 卷 5 期刊載了他的一篇〈兌亞二君之大學地理教育觀〉,乃係美國克拉克大 學校長亞特伍(Wallace Water Atwood)的就職演說辭〈地理在美國教育上之新意 義〉,以及哈佛大學教授兌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400的補充說明。在這篇演講 中,亞特伍和兌維斯將美國現行的地理學教育做了一個鳥瞰式的說明,張其 昀並將芝加哥大學地理系學程列為附錄401,以說明美國大學的地理教學。

在編輯教科書方面,張其昀編有《初級中學地理》三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其中 第一、二冊為人文地理,第三冊為區域地理,在編輯例言中,張其昀說明此 書的宗旨「在使學生明瞭地理與人生之關係」402,至於教材的範圍「雖普及 於人類全體,但純以祖國為觀察中心點」403,所以在詳略的取舍上,有本末 先後之序,且為顧及時事的發展,特闢一章談國際聯盟,希望能融合中外,

結合人文地文兩方面,「凡地理之普遍知識,基本觀念,必要之方法與記號,

均欲源源灌輸」,使此書成為「初學地理者之門徑」404

由上述討論,可見史地學報派對歷史地理學的關注,基本上是地理多於歷史 的,這一點從史地研究會的前身為地學研究會,已露其端倪,此與禹貢學派

政治地理(高一、高二)

定中華為本位,擇列邦與吾國關係最密者,以地理背景為主,以民族的,歷史的,

政治的三方面為輔,解釋現世界之重大問題。

地學問題(高三)

提人事為綱,博徵自然地理的材料,分題論究之(如世界之農業商路等,一一考察 所受環境之影響),對於特別問題,有充分的訓練,因而獲得解決之能力也。 (《史 地學報》,2.4: 62)

400 王學素在《史地學報》2卷2期所譯述的〈地理研究之計劃〉,介紹了美國地理學研究的 近況,其作者台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即張其昀譯為兌亞斯之同一人;〈地理研究 之計劃〉刊於《史地學報》,2.2: 19-32;相關討論請參閱本文〈《史地學報》內容分析〉。

401 《史地學報》,2.5: 25-30。

402 《史地學報》,3.3: 15;此說本於竺可禎,見竺可禎,〈地理對人生的影響〉,《史地學 報》,2.1: 1-12;相關討論請參閱本文〈《史地學報》內容分析〉。

403 《史地學報》,3.3: 15。

404 《史地學報》,3.3: 16。

的觀點略有不同,因為禹貢學派立論的基礎仍係歷史,這是兩者在取向上最 大的不同點405

身為史地學報派精神導師的柳詒徵,在史地教學的意見上與前述諸人亦 有其相通處,然其所論係以歷史教學為主題。《史地學報》2 卷 1 期柳詒徵提 出〈商榷中小學歷史教學的意見〉說明:「人的教育是兩種(1)一國的人(2)世 界的人。要教一國的人,就要曉得一國的歷史,要教一國的人同時做世界的 人,就要曉得世界的歷史」406。可見柳詒徵對歷史教育的見解,是以人為基 本的出發點,接著是由本國到世界,從現代到古代,其順序是先中國後世界,

先現代後古代,由人文而自然。

六、 史學動向:材料、方法與解釋

七、 文化保守主義者的天鵝之歌:以《思想與時代》為主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