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李剛、張厚生,〈《學衡》雜誌初探〉,《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3(南京,

2002.05): 13-14。

2. 李顯裕,〈陳垣史學探析〉,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3. 杜正勝,〈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探索──特從理論、方法與資料、課題論〉,收入:國立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主編),《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青峰出版社,1991),

頁25-76。

4. 杜正勝,〈史學的兩個觀點〉,收入:杜正勝,《新史學之路》(臺北:三民書局,2004),

157-173。

5. 林麗月,〈張蔭麟史學理論評析〉,《歷史學報(師大)》,6(臺北,1978.05): 475-489。

6. 叔諒,〈中國之史學運動與地學運動〉,《史地學報》,2.3(1923.3): 1-14。

7. 林志宏,〈戰時中國學界的「文化保守」思潮(1941-1948)─以《思想與時代為中心》〉,

中壢: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8. 段懷清,〈梅光迪的人文思想與人文批評〉,《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0.1(杭 州,2000.02): 17。

9. 胡映芬,〈傅斯年與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1900-195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1975。

10. 康虹麗,〈論梁任公的新史學和柳翼謀的國史論〉,收入:杜維運、陳錦忠(編),《中國 史學史論文選集》,三(臺北:華世出版公司,1980),429-504。

11. 張其昀,〈吾師柳翼謀先生〉,收入:《張其昀先生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8-1991),

9/4710-4718

12. 張慧中,〈蔣廷黻對中國近代史之研究及其貢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1982。

13. 彭明輝,〈五四史學的方法與方法論意識〉(臺北: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國立政治 大學文學院主辦,“五四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1999.4.24-25)。

14. 彭明輝,〈民族主義史學的興起:以考據與經世為主軸的討論(1919-1949)〉(“The Rise of Nationalist Historiography: A Discussion with Evidential Research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as the main axle,"(Heidelberg: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主辦,“中國史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比較的觀點"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1995.3.29-1995.4.2) , 39pp; 收 入 : 魏 格 林 (S. Weigelin-Schwiedrzik) 、 施 耐 德 (Axel Schneider)(主編),《中國史學史研討會:從比較觀點出發論文集》(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249-296。

15. 彭明輝,〈從歷史學期刊論文分析臺灣史學研究動向(1945-2000)〉,《國立政治大學歷 史學報》,19(臺北,2001.05): 335-364。

16. 彭 明 輝 , 〈 臺 灣 地 區 的 中 國 近 現 代 史 研 究 : 以 學 術 期 刊 與 博 碩 士 論 文 為 分 析 對 象 (1945-2000)〉,《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0(臺北,2003.05): 375-425。

17. 彭明輝,〈臺灣地區的歷史研究機構與歷史系課程(1945—199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 學報》,16(臺北,1999.05): 169-200。

18. 彭明輝,〈臺灣地區的歷史教學與研究(1945—199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

“四十年來臺灣人文教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1998.12.19。

19. 彭明輝,〈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動向:以學術期刊為分析對象(1945-2000)〉(臺北: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2;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4-033),

224pp;232,243字。

20. 彭明輝,〈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量化考察:以5種學術期刊為分析對象(1945-2000)〉,

《漢學研究通訊》,20.4=80(臺北,2001.11): 18-27。

21. 彭明輝,〈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量化考察:以歷史學報為分析對象(1945-2000)〉(臺北: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2003 ; 計 畫 編 號 NSC 91-2411-H-004-026,執行期限:2002.08.01-2003.07.31);92pp;56,268字。

22. 彭明輝,〈臺灣地區歷史學期刊論文與博、碩士論文的量化比較(1945-2000)〉,《漢學 研究通訊》,21.2=82(臺北,2002.05): 1-16。

23. 彭明輝,〈臺灣的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1945-2000)〉,Heidelberg: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主辦,“現代中國史學與歷 史思想研討會" [Workshop on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2001.5.23-27。

24. 劉龍心,〈史料學派與中國史學之科學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所碩士論文,

1993。

25. 潘光哲,〈郭沫若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起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1。

26. 黎華趙,〈張蔭麟研究──生平、著述及其史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1981。

(二) 西文部分(依作者姓名英文字母排列)

1. Dirlik, Arif. “Ta’o Hsi-sheng : the Social Limits of Change,” in Charlotte Furth eds., The Limits of Change: 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 in Republica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305-331.

2. Dirlik, Arif. Revolution and History, The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 Berkeley & L. A.,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3. Schneider, Axel. “Die Rolle der Historiographie und des Intellektuellen zwischen Wissens-chaft, Politik und philosophie. Verdeutlicht anhand der Historiographie Fu su-niens und Ch’en Yin-ch’üehs vom Institut für Geschichte und Philologie,” Bochum: Universität Bochum, Ph.D. Dissertation, 1994.

4. Schneider, Laurence A. Ku Chieh-kang and China’s New Histor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5. Wang, Fan-shen(王汎森). 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三) 網站

1. 王國維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futiancemetery.com.cn/ftcs/ftcs1/ftcs1-4-1.htm 資料擷取 時間:2003.12.8。

2. 王國維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guoxue.com/deathfamous/wangguowei/w-np.htm 資料擷 取時間:2003.12.8。

3. 王國維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guoxue.com/deathfamous/wangguowei/zhl.htm 資料擷取 時間:2003.12.8。

4. 王國維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jx001.com/jiaxing/asp/jxmr_wang_gw.asp 資料擷取時 間:2003.12.8。

5. 王國維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yiheyuan.com/Yg/wgw.htm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6. 向達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library.hn.cn/sxys/19990707/Content/00077813.htm 資料擷 取時間:2003.12.8。

7. 向達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nlc.gov.cn/newpage/wjls/html2003/yunxiangshizhe_xd.htm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8. 吳宓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nju.edu.cn/cps/site/NJU/nju100/people_stories 資料擷取時 間:2003.12.8。

9. 南京大學百年校慶特別網站:http://www.nju.edu.cn/cps/site/NJU/nju100/frontpage.htm 資 料擷取時間:2003.12.8。

10. 南京大學網站:http://www.nju.edu.cn/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11. 柳詒徵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nju.edu.cn/cps/site/NJU/nju100/people_stories 資料擷取 時間:2003.12.8。

12. 浙江大學網站:http://www.zju.edu.cn/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13. 清華大學網站:http://www.tsinghua.edu.cn/chn/xxjs/xxyg.htm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14. 清 華 國 學 研 究 院 簡 介 : http://www.pep.com.cn/200212/ca5226.htm 資 料 擷 取 時 間 : 2003.12.8。

15. 復旦大學網站:http://www.fudan.edu.cn/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16. 湯用彤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booker.com.cn/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17. 湯 用 彤 生 平 資 料 來 源 : http://www.nju.org.cn/html/person/list.jsp# 資 料 擷 取 時 間 : 2003.12.8。

18. 劉 伯 明 生 平 資 料 來 源 : http://seuaa.seu.edu.cn/book/detail.asp?id=26 資 料 擷 取 時 間 : 2003.12.8。

19. 劉伯明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nju.edu.cn/cps/site/NJU/nju100/people_stories 資料擷取 時間:2003.12.8。

20. 鄭鶴聲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nju.org.cn/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21. 鄭鶴聲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zhuji.gov.cn/Towns/hdjd/page/wy-wh4.htm 資料擷取時 間:2003.12.8。

22. 錢穆生平資料來源:http://www2.scu.edu.tw/chienmu/index1.htm 資料擷取時間:2003.12.8。

23. 繆 鳳 林 生 平 資 料 來 源 : http://seuaa.seu.edu.cn/book/detail.asp?id=153 資 料 擷 取 時 間 : 2003.12.8。

24. 繆 鳳 林 生 平 資 料 來 源 : http://www.nju.org.cn/html/person/list.jsp# 資 料 擷 取 時 間 : 2003.1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