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本資料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9-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表12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描述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N(%) χ2

性別 0.000

男 17 (51.50) 17 (51.50) 34 (51.50) 女 16 (48.50) 16 (48.50) 32 (48.50)

家庭結構 0.804

小家庭 11(33.30) 13(39.40) 24(36.40) 三代同堂 13(39.40) 14(42.40) 27(40.90)

大家庭 9(27.30) 6(18.20) 15(22.70)

total 33 33 66

*p < 0.05 **p < 0.01 ***p < 0.001

三、節能減碳資訊來源

在研究樣本中,學童取得節能減碳的資訊來源中,以學校老師為最高,佔57.6%;

其次為家庭成員,佔45.4%;第三則為電視,佔40.9%;教科書(佔16.7%)及同學(佔10.6%) 所佔的比率偏低。與許琇玲(2006)、湯宜佩(2006)、張凱惠(2006)獲取全球暖化相關知 識的來源相類似;與林韋如(2008)的分析結果顯示為電視、學校課程與老師,不太相 同。

表13

研究樣本節能減碳資訊來源次數分配表

項目 次數(百分比)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N(%) 排序

學校老師 19(57.6) 19(57.6) 38(57.6) 1 家庭成員 15(45.5) 15(45.5) 30(45.4) 2 網路 11(33.3) 11(33.3) 22(33.3) 4 學校布告欄 8(24.2) 10(30.3) 18(27.3) 5

教科書 6(18.2) 5(15.2) 11(16.7) 8 同學 3(9.1) 4(12.1) 7(10.6) 9

報紙雜誌 7(21.1) 11(33.3) 18(27.3) 5 電視 15(45.5) 12(36.4) 27(40.9) 3

表13 (續)

項目 次數(百分比)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N(%) 排序

宣傳單 8(24.2) 6(18.2) 14(21.2) 7 total 33 33 66

四、家人從事與節能減碳相關行為

根據本研究樣本,學童之家人目前最常從事與節能減碳相關的行為中,以隨手 關燈佔59.1%最高;其次為隨手關水龍頭,佔50%;第三則為垃圾分類,佔36.4%。

由上述數字顯示,學校推行隨手關電、關水已行之有年,成效十分良好。而在2001 年臺北市政府通過臺北市「資源垃圾強制分類回收管理辦法」後,各地方政府亦隨 之響應,故垃圾分類在家庭已成為常態。不過,近年所推行的廚餘回收則成效不彰,

僅佔3.0%,顯示家庭在廚餘回收這個方面仍然有待改善。而多用雙腳走路,亦只佔 3.0%,顯示現代家庭對交通工具依賴之深,尤其在學童走路上學方面,仍有待學校 加強宣導。

表14

研究樣本家庭從事與節能減碳有關行為次數分配表

項目 次數(百分比)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N(%) 排序

購買有環保標章的產品 2(6.1) 6(18.2) 8(12.1) 9 使用廚餘桶回收廚餘 0(0.0) 2(6.1) 2(3.0) 13 垃圾分類 14(42.4) 10(30.3) 24(36.4) 3 購買食物時不拿免洗餐具 3(9.1) 3(9.1) 6(9.1) 11 自備購物袋 7(21.2) 3(9.1) 10(15.2) 6

騎腳踏車 2(6.1) 2(6.1) 4(6.1) 12

資源回收 6(18.2) 8(24.2) 14(21.2) 5

塑膠袋重複使用 13(39.4) 8(24.2) 21(31.8) 4 少用化學清潔劑 5(15.2) 4(12.1) 9(13.6) 8 購買本地食材 3(9.1) 4(12.1) 7(10.6) 10

表14 (續)

項目 次數(百分比)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N(%) 排序

多用雙腳走路 0(0.0) 2(6.1) 2(3.0) 13

隨手關燈 20(60.6) 19(57.6) 39(59.1) 1 隨手關水龍頭 12(36.4) 21(63.6) 33(50.0) 2 拒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6(18.2) 4(12.1) 10(15.2) 6

Total 33 33 66

五、學童現況

本節主要分析研究樣本在教育介入前之減碳知識、減碳信念、自我效能、減碳行 為可能性的現況,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一) 減碳知識

本研究之減碳知識共有7題,由表15中得知,實驗組學童以第二題:「全球各國 正為了救地球而積極推行『節能減碳』」,答對者未達半數,僅佔42.4%。對照組學 童則以第四題:「世界上主要的碳排放量來自畜牧業(養羊、養牛)等」,答對者佔 48.5%;第六題:「『京都議定書』是討論有關經濟貿易的問題。」,答對者最少,僅 佔39.4%。此外,兩組學童對於現行學校正在推行或宣導政策的得分皆較高,如:第 一題:『全球暖化』是為害21世紀人類文明生存的危機之一,答對者佔98.5%;第七 題:「多吃蔬菜少吃肉」可以幫助降低全球暖化,答對者佔97.5%;得分最低的則是 與減碳的相關會議的知識,答對者僅佔51.5%。

經t檢定發現:實驗組及對照組在減碳知識上,第二題:「全球各國正為了救地 球而積極推行『節能減碳』」(t = -5.899,p <0.001)以及第六題:「『京都議定書』是 討論有關經濟貿易的問題。」(t = 2.000,p≦0.05)雖具顯著差異,但總體而言,實 驗組及對照組並無顯著差異存在(t = -1.127,p>0.05),亦即兩組研究對象的減碳知識 具有同質性。

表15

學童前測減碳知識得分狀況分配表

項目 實驗組(n = 33) 對照組(n = 33) 合計(n = 66) 答對人數(%) 答對人數(%) 答對人數(%) t 值

第1 題 32(97.0) 33(100.0) 65(98.5) -1.000 第2 題 14(42.4) 32(97.0) 46(69.7) -5.899***

第3 題 17(51.5) 19(57.6) 36(54.5) -0.488 第4 題 21(63.6) 16(48.5) 37(56.1) 1.236 第5 題 20(60.6) 21(63.6) 41(62.1) -0.250 第6 題 21(63.6) 13(39.4) 34(51.5) 2.000*

第7 題 31(93.9) 33(100.0) 64(97.0) -1.437

*p < 0.05 **p < 0.01 ***p < 0.001

(二) 減碳信念

本研究係模塑健康信念模式,將學童有關減碳的信念分為四個構面,受測之兩 組學童均以自覺環境暖化嚴重性得分最高,實驗組平均得分為26.82,對照組平均得 分為26.70,表示學童對於地球暖化會對台灣造成嚴重的影響均持肯定的想法。兩組 均以自覺減碳行動利益性的得分最低,實驗組平均得分為20.88,對照組平均得分為 20.21。

經t檢定發現:兩組研究對象在減碳信念之自覺環境暖化威脅性上無顯著差異(t = -1.040,p > 0.05)、在自覺環境暖化嚴重性上也無顯著差異(t = 0.158,p > 0.05)、在自 覺減碳行動利益性上亦無顯著差異存在(t = 0.844,p > 0.05)、在自覺減碳行動障礙性 上也同樣無顯著差異存在(t = -0.734,p > 0.05),顯示兩組研究對象的減碳信念具有同 質性。

表16

學童減碳信念得分狀況表

因素構面 實驗組(n = 33) 對照組(n = 33)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自覺環境暖化威脅性 25.03 4.012 26.03 3.795 -1.040 自覺環境暖化嚴重性 26.82 3.005 26.70 3.235 0.158 自覺減碳行動利益性 20.88 3.314 20.21 3.100 0.844 自覺減碳行動障礙性 21.73 2.362 22.18 2.663 -0.734

*p < 0.05 **p < 0.01 ***p < 0.001

(三) 自我效能

本研究樣本之自我效能量表共12題,各題皆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形式給 分,每題最多5分,最少1分,自我效能量表共計60分。實驗組學童以第十題:「我會 減少冰箱開門次數與時間」的表現最好,平均得分為4.27;對照組學童則以第七題:

「我會使用有環保節能標章產品,如:省電燈泡等電器產品。」的表現最好,平均 得分為4.3。兩組受試學童均以第六題:「在戶外掃地時我會先灑水,以減少塵土飛 揚。」的得分最差,以第十題:「我會減少冰箱開門次數與時間」表現最好;其次為 第十一題:「我會多吃蔬菜少吃肉」,此結果可能與該學校積極推行「節約用電」及

「週一無肉日」有關。經t檢定發現: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自我效能上之第四題:「不 用電腦時,我除了會將電源關掉,也會將插頭拔掉。」(t = -2.075,p< 0.05)、第七 題:「我會使用有環保節能標章產品,如:省電燈泡等電器產品。」(t = -2.887,p <

0.05)、以及第九題:「我買飲料會使用環保杯,以減少垃圾量。」(t = -3.307,p < 0.05) 等三題雖具顯著性差異。但總體而言,實驗組及對照組並無顯著差異存在(t = -1.566,p > 0.05),顯示兩組研究對象的自我效能具有同質性。

表17

學童自我效能得分狀況分配表

項目 實驗組(n = 33) 對照組(n = 33)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第1 題 3.12 1.293 3.55 1.416 -1.271 第2 題 3.91 1.234 4.06 1.197 -0.506 第3 題 3.27 1.206 3.88 1.431 -1.860 第4 題 3.27 1.232 3.91 1.259 -2.075*

第5 題 3.42 1.480 3.48 1.439 -0.169 第6 題 2.61 1.478 2.64 1.558 -0.081 第7 題 3.58 1.146 4.30 0.883 -2.887**

第8 題 3.06 1.273 3.55 1.583 -1.371 第9 題 2.30 1.237 3.36 1.365 -3.307**

第10 題 4.27 0.911 4.12 1.111 0.606 第11 題 4.21 1.083 3.91 1.128 1.113 第12 題 3.33 1.109 3.06 1.456 0.856 自我效能總分 40.36 8.824 43.82 9.095 -1.566

*p < 0.05 **p < 0.01 ***p < 0.001

(四) 減碳行為可能性

本研究樣本之減碳行為可能性量表共10題,各題皆採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形 式給分,每題最多5分,最少1分,自我效能量表共計60分。實驗組、對照組學童均 以第二題:「我會做垃圾分類」的表現最好,平均得分為4.15;其次為第一題:「我 外出用餐時,會自備餐具、杯子」及第五題:「購物時我會自備購物袋」,平均得分 均為3.89;表現最差者為第十題:「我會走路上學」,平均得分僅有2.67。針對上述結 果,根據研究者之推測,應與校方不斷宣導,且在校用營養午餐食不再發放免洗碗 筷,並以購物袋或環保餐具做為獎勵有關;至於第十題:「我會走路上學。」的得分 最低,應與該校學童多半為越區就讀(約佔33.3%)有關。

經t檢定發現:實驗組及對照組在減碳行為可能性上之第十題:「我會走路上學。」

(t = 2.174,p < 0.05)具顯著性差異,但總體而言,實驗組及對照組並無顯著差異存

在(t = 1.678,p > 0.05),顯示兩組研究對象的減碳行為可能性具有同質性。

表18

學童減碳行為可能性得分狀況分配表

項目 實驗組(n = 33) 對照組(n = 33) 合計(n=66)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第1 題 3.82 1.131 3.97 1.287 3.89 1.204 -0.508 第2 題 4.24 1.062 4.06 1.248 4.15 1.253 0.637 第3 題 3.82 1.131 3.79 1.474 3.80 1.303 0.094 第4 題 3.85 1.417 3.73 1.506 3.79 1.452 0.337 第5 題 4.09 1.071 3.70 1.510 3.89 1.314 1.222 第6 題 3.91 1.259 3.36 1.388 3.64 1.343 1.672 第7 題 3.58 1.200 3.18 1.550 3.38 1.390 1.154*

第8 題 3.67 1.164 2.91 1.444 3.29 1.356 2.347 第9 題 2.94 1.368 2.64 1.537 2.79 1.452 0.846 第10 題 3.09 1.588 2.24 1.582 2.67 1.630 2.174*

減碳行為可能性總

分 37.00 7.878 33.58 8.682 35.29 8.405 1.678

*p < 0.05 **p < 0.01 ***p < 0.001

歸納上述結果,可看出本研究設計中,實驗組與對照組雖採立意取樣,但二組 之基本資料可概視為相同,以獨立樣本t檢定對知識、自覺環境暖化威脅性與自覺環 境暖化嚴重性、自覺減碳行為利益與自覺減碳行為障礙、減碳行為之自我效能與可 能性進行檢測,結果亦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各變項前測並無顯著差異,適合更 進一步作介入性的統計分析。

第二節 減碳教育介入後研究對象在減碳知識、減碳信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9-5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