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減碳教育介入策略之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6-4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減碳教育介入策略之相關研究

自1987年聯合國環境特別委員會(Special Committee on the United Nationsn Environment)所提「共有的未來」報告書,發表「世界環境權宣言」(World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al Rights)後,國內外許多學者即針對全球暖化的知識與行為進行研 究,但針對減碳知識與行為所進行的研究則較少。

一、國內外減碳知識與行為相關之研究

本研究將國內外有關減碳知識與行為的研究整理如表7,以為本研究編製減碳知 識行為量表的參考依據。

表7

國內外有關減碳知識與行為的研究整理表

作者 研究目的 研究工具

劉智傑(2007)

調查國內民眾對「節能減碳」觀念的認知、態度 意向與行為表現之現況研究,經由個人屬性變

項,瞭解其知識、態度、行為間之相互關係。 問卷調查

馬耀祖(2009)

研究政府宣導節能減碳政策的傳播相關成效。以 人口變項、科學素養、涉入程度、新環境典範以 及中央/周邊模式等個人特質,探討與傳播效果 之間的差異性外,亦從推動政策的政府部門、宣 傳廣告或短片、媒介依賴度等面向,來瞭解其與 傳播效果之間的關聯性。

問卷調查

徐文泉(2009)

探討醫院的員工的節能減碳知識、態度及行為是 否會因其不同背景而有差異,並藉由問卷統計找 出造成差異的影響因素,並檢視員工是否因參加 節能減碳課程而產生節能減碳行為的差異。

問卷調查

林姵君(2009) 探討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情形,及影響

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因素 問卷調查

郭家玲(2010) 探討大臺北地區國中學生的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

知識、態度、行為意向現況。 問卷調查

周芝嬿(2010)

為能了解國小學童節能減碳知識的來源,已知、

未知概念內容及是否存在迷思概念等,自編製國 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知識標準化評量表,

以提供國小師生進行節能減碳概念教學時之學習 診斷、成就評定、教學改進的評量工具。

問卷調查

表7 (續)

作者 研究目的 研究工具

蕭煌龍(2010)

探討彰化縣國小教師節能減碳之核心素養及教學 模式現況,並瞭解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對節能減碳 知識認知、態度、行為與教育模式之影響,以及 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為與教育模式四者間的 相關性。

問卷調查

毛榆涵(2010) 旨在瞭解花蓮地區國小學童關於全球暖化及節能 減碳之覺知、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表現。

自編教材及 問卷 鄭善修(2010)

分析我國國小自然教科書中節能減碳概念,主要 瞭解節能減碳概念的知識內涵,並瞭解節能減碳 概念在自然教科書中的數量與內容呈現情形。

內容分析法

余國頌(2010)

探討臺北縣國小學童在對碳足跡的之認知情形,

並分析『碳足跡低碳生活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 童「碳足跡概念」、「碳足跡態度」的影響,及 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問卷調查

董秋敏(2010)

針對台北、彰化及台南三縣的國小高年級學童進 行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的調查,以了解國小高年 級學童對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的現況,比較不同 背景的國小學生對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的差異,

並分析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的相關性。

問卷調查

陳麗昭(2010)

應用AHP 理論,針對大專院校教育主管機關、專 業領域能源教職員、非專業領域能源教職員以及 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進行大學校園教職員對於 推動節能減碳之認知與行為之重要性評估,藉以 找出一致性的共同觀點,統合整理所獲得之研究 結果,可作為政府在推動大學校園教職員節能減 碳認知與行為的參考。

問卷調查

陳佩紋(2010)

以創新擴散理論為基礎,調查消費者對碳標籤的 認知與態度;以期在政府推動碳標籤計畫之前,

先瞭解民眾對於碳標籤政策的看法與認知。

問卷調查

 

二、九年一貫課程全球暖化教材分析

在教育部所公佈之九年一貫課程中,環境教育是七大學習領域共同的議題,其 中,全球氣候變遷更是環境教育探討的主要議題。環境教育起源於1972年的聯合國 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所發表之「人類宣 言」,該宣言的內容促使人類第一次正視環境的問題,也開始關切與研究與環境有 關的教育,之後「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與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 (Agenda 21),更使得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所以在我國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即將環境教育列為七大學習領域的重大議題當中的一要項。

2010年的世界環境日(6月5日),馬英九總統更是公布《環境教育法》,使我國 成為世界上少數將環境教育立法推動的國家,其中明定全國各機關、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及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每一年都要安排所有員工、教師及學生參加4個小時 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另外教育部也訂有「國民中小學落實節能減碳具體建議」,

希望配合「政府部門節能減碳措施」規定,達成於2015年累計總體節約能源7%的目 標;在國民中小學方面,則須落實各項可節能的措施,除特殊理由外,每年要以負 成長1~2%為目標。

在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中,有關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全 球暖化」環境議題的教材內容,主要規劃在國中第四個學習階段(即7-9年級),課程 內容主要在探討暖化的成因。在國小第三個學習階段(即5-6年級)中,「社會及自然 生活學習領域」也有規劃相關的課程,主要是在說明暖化現象及對其對環境的影響,

如空氣污染簡介、空氣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如何做好空污防治、人類活動對自然環 境的破壞、濫砍濫伐致使森林面積驟減對大氣及土地的影響、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 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溫室效應的基本認識等。

環境議題包含自然資源、環境問題、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生態系統五個次概 念,就現行國小教科書占有率最高的三種版本來看,康軒版以環境保護概念出現58 次多,約佔35.4%最高,生態系統概念卻只出現4次,佔2.4%最少;環境問題則以南 一版最高,出現54次多,約佔24.8%;翰林版則是以自然資源所佔為最高,出現49 次多,約佔22.7%。若以概念比例來看,三個版本中的自然資源、環境問題、環境 保護三個概念合佔的比例都達70%以上;而生態系統資源利用概念的比例在三個版 本中都同樣偏低。整理如下表8。

表8

康軒、南一、翰林版環境議題所屬次概念出現次數及所佔百分比表 版本

次概念

康軒版 翰林版 南一版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自然資源 50 30.5% 49 22.7% 42 19.1%

環境問題 47 28.7% 48 22.2% 54 24.6%

環境保護 58 35.4% 48 22.2% 50 22.7%

資源利用 5 3.0% 44 20.4% 42 19.1%

生態系統 4 2.4% 27 12.5% 32 14.5%

合計 164 100% 216 100% 220 100.0%

其中在環境問題概念中,三個版本均多以災害概念呈現,其中又以南一版的比 率為最高;翰林版則是出現次數最多。以內容而言,康軒版、翰林版災害概念是呈 現在以環境議題為主的課文中,南一版則是在說明氣候、生活及土地利用時加入災 害的概念,因此更能突顯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但「節能減碳」,在三個版本中出現 的比例偏低,且資源回收在臺灣已行之有年,資源回收觀念早已落實在學童生活中,

在學校教育中,資源回收也是日常生活教育的重點,所以在教科書中並無須特別強 調。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6-4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