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模理論之相關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基模理論之相關文獻探討

延續前一小節之探討,例行動作對於各類型的運動項目普遍具有正向的助益 效果,例如:具有例行動作的運動員罰球命中率提高、射擊的準確率較高,以及 高爾夫推桿的準確率較高等許多相關性研究。追溯此例行動作概念,可以在許多 研究中發現例行動作的概念是基模理論的延伸發展。

(劉馨,2013;梁嘉音、卓俊伶,2011)指出就基模理論的觀點,原有制定好 的例行動作,就如同籃球員設定某一的初始情境與特定的反應參數,以便自動化 執行的動作程式,若順序會內容有所更動,可能會使個體無法尋找到適當的基 模,動作程式無法順利進入該程序,致使表現失敗的現象。因此以下就學習的基 模理論與動作控制的基模理論來探討例行動作,同時舉出例行動作背後所支持的 相關理論。

一、

學習的基模理論

張春興(1995)指出心理學者在研究人類的知覺與記憶歷程時,發現人類具備 一種複雜的組織系統,稱為「基模」。此系統是個體用來認識周圍世界的基本模 式,此模式是由個體習得的各種經驗、意識、概念等構成一個與外界現實世界相 對應的抽象的認知架構,樂樂棒的打擊概念亦同。它是存在人腦海中的認知架 構,包含了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概念、這些概念的屬性,以及這些屬性之間的關係,

打擊者便可根據外在世界之屬性切換所需的打擊方式。

基模(schema)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知識表徵(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的一種,是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理論中的基本觀念之一,

皮亞傑用基模來解釋個體如何認識並適應環境。他認為當個體面臨刺激情情境或 問題情境時,會先用既有的認知架構與之核對,產生認知作用,也就是說將所遇 到的新經驗,納入其舊有經驗的架構之內,這種歷程稱之為同化。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裏的 (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徵的分別在於它是比 較大的和較有組織的,也是比較抽象和模糊。基模是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 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 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由於這些特點,很多人覺得基模這概念難以掌握。

二、動作控制的基模理論

Schmidt(1975)的基模理論包含兩個中心概念:類化動作程式(generalized motor program,簡稱GMP)以及動作基模(motor schema)。類化動作程式的概 念是基模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假定,其概念是指運動中有相同類的每一個動作,而 非單一操控的動作,一旦執行工作所需的動作參數確定後,一個類化動作程式便 能指揮、執行一組相似的動作(林清和,2006)。樂樂棒球的例行化動作便是根 據此一理論發展,透過例行動作將心中基模的與現實打擊情況連結。

Schmidt認為要透過學習來發展此動作基模,而動作基模係從一連串的動作 刺激中摘要粹取而得的抽象規則,亦即個體在動作產生時會短暫的儲存下列四種 訊息,主要的訊息來源有:

(一)初期狀況情境(initial conditions):指執行動作前的訊息瞭解,包括 個體在動作之前知覺肢體的空間位置、周圍環境的視聽訊息、目標距離等。

(二)產生動作反應的特殊性(response specifications):在動作實施時所 需之參數(Parameters)包括力量大小、速度快慢等訊息,這些相關的訊 息必須被儲存。

(三)動作反應的感覺結果(sensory consequences):動作產生後從眼睛、耳 朵及本體感受器得到之實際回饋訊息,通常發生在運動中或運動後。

(四)動作反應的結果(response outcome):動作完成後與原先想要達成目標 差異之相關外在回饋訊息,就是對於動作結果的獲知。

此四種訊息會暫儲存在短期記憶之中,經過在不同情境下的反覆練習並以摘 要或抽象的方式產生連結,形成動作基模。且認為動作練習過程中所發展的運動 基模包含兩個層次:回憶基模(recall schema)以及再認基模(recognition schema),回憶基模的主要功能是引導個體如何產生動作反應;再認基模主要是 評價反應正確與否。再認基模是透過過去經驗而建立,個體依實際動作結果和感 覺結果等訊息做連結,並考慮當時起始情境而作出動作反應,動作反應之前會先 獲得該動作反應起始情境及欲達之動作結果訊息,並加以考慮。在動作反應之 後,便能得到原先欲達之動作結果和實際感覺結果之訊息,因為情境不同所獲得 反應結果的訊息也不同,但個體能從練習過程中界定二種訊息間的關係作出修

由上述所知,基模理論係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假定個體在記憶系統中具有 儲存動作經驗與將新舊動作類化的能力,透過類化動作程式建構一組抽象的記憶 表徵,形成一組執行動作的規則或概念(Magill, 1998;Schmidt & Lee, 1999), 也就是記憶中以互相關連而有組織的方式,儲存之訊息體(林清和,2006)。基 模理論指出,個體的動作學習透過練習,能使知覺與行動間發展出一組執行動作 的規則,也就是個體可將其想法與動作組織,建構成為一種內化的經驗,並將此 經驗當作是本身的一種概念或策略(Shaffer, 1988)。

三、小結

根據Schmidt動作控制與學習基模理論,回憶基模對於每一次的動作具有關 鍵性的影響,在動作執行前記住初始情境,行為者從過往的經驗,也就是回憶基 模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動作反應參數,已完成此次的動作執行。例行動作的出現便 是幫助行為者從過往儲存的相似行為反應中選擇類似的動作參數,並界定特別的 行為參數來完成即將發生的一系列動作表現。

但是,國小學童的打擊例行動作根基尚未扎實,比賽中不穩定的打擊狀況便 可能是例行動作參數變化而受到影響,此一概念將透過本研究之數據來做進一步 分析,包含前況結果和性別等不同變項,期望能透過例行動作操作時間的資料蒐 集分析球員受到例行動作的變化而影響打擊結果的實際情況為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