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同質性考驗

本研究將實驗參與者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各 13 人,年齡分別為 10.38±0.51 歲和 10.38±0.65 歲,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其前測之基本資料、運動表現的同 質性。

一、各組間的基本資料同質性考驗

由表 4-1-1 結果顯示各組間的身高、體重無顯著差異,代表兩組實驗參與者 在基本資料上具有高同質性。

表4-1-1 各組間基本資料同質性考驗

項目 組别 平均數 標準差 F值 P值

控制組 142.54 8.17 身高(公分)

實驗組 146.42 7.69

.003 .211

控制組 35.92 7.86

體重(公斤)

實驗組 40.42 6.88

.079 .133

二、各組間運動表現前測同質性考驗

由表4-1-2可得知各組間在運動表現測驗(深跳、立定跳遠、20公尺衝刺跑

、敏捷跑)的前測值上無顯著差異,代表兩組實驗參與者在訓練前具有高同 質性的運動表現。

表 4-1-2 各組間運動表現前測同質性考驗

第二節 增強式訓練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一、深跳

由表 4-2-1 的描述性統計可知,控制組在深跳的前後測成績分別為 36.08±4.25 公分以及 36.62±4.96 公分,實驗組分別為 38.23±5.07 公分以及 44.62±6.17 公分,

實驗組的進步空間較為明顯,再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 測的差異百分比,所得到結果如表 4-2-2,經過八週的增強式訓練之後,實驗組 的進步百分比為 16.97±9.65 優於控制組的 1.75±9.91,且達顯著水準(p<.05)。

項目 組别 平均數 標準差 F值 P值

控制組 38.23 5.07 深跳(公分)

實驗組 36.08 4.25

.815 .252 控制組 168.85 19.60

立定跳遠(公分)

實驗組 170.38 14.89

1.119 .824

控制組 3.96 .31

20m衝刺跑(秒)

實驗組 3.93 .20

1.463 .779 控制組 13.43 1.16

敏捷跑(秒)

實驗組 13.55 .86

1.964 .781

表 4-2-1 深跳之訓練前後的描述性統計

控制組(N=13) 實驗組(N=13)

組別

變項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深跳

(公分) 36.08±4.25 36.62±4.96 38.23±5.07 44.62±6.17

表 4-2-2 各組間深跳的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控制組(N=13) 實驗組(N=13)

項目 前後測的差異

百分比(%)

前後測的差異 百分比(%)

P 值

深跳 1.75±9.91 16.97±9.65 .001*

*p<.05

0 5 10 15 20 25 30

深跳改變(%)

控制組 實驗組

*

圖 4-2-1 控制組與實驗組訓練後的深跳改變百分比(*p<.05)

二、立定跳遠

由表 4-2-3 的描述性統計可知,控制組在立定跳遠的前後測成績分別為 170.38±14.89 公分以及 177.69±11.43 公分,實驗組分別為 168.85±19.6 公分以及 186.31±19.11 公分,實驗組的進步空間較為明顯,再以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比較實

(公分) 170.38±14.89 177.69±11.43 168.85±19.6 186.31±19.11

表 4-2-4 各組間立定跳遠的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三、20 公尺衝刺跑

由表 4-2-5 的描述性統計可知,控制組在 20 公尺衝刺跑的前後測成績分別 為 3.93±0.2 秒以及 3.89±0.2 秒,實驗組分別為 3.96±0.31 秒以及 3.80±0.29 秒,

實驗組的進步空間較為明顯,再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 測的差異百分比,所得到結果如表 4-2-6,經過八週的增強式訓練之後,實驗組 的進步百分比為 4.07±1.86 優於控制組的 1.09±2.86,且達顯著水準(p<.05)。

表 4-2-5 20 公尺衝刺跑在訓練前後的描述性統計

3.93±0.2 3.89±0.2 3.96±0.31 3.80±0.29

表 4-2-6 各組間 20 公尺衝刺跑的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四、敏捷跑

由表 4-2-7 的描述性統計可知,控制組在敏捷跑的前後測成績分別為 13.55±0.86 秒以及 13.21±0.76 秒,實驗組分別為 13.43±1.16 秒以及 12.98±0.74 秒,

實驗組的進步空間較多,再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測的 差異百分比,所得到結果如表 4-2-8,經過八週的增強式訓練之後,實驗組的進 步百分比為 3.08±4.27 優於控制組的 2.41±2.86,但未達顯著水準(p>.05)。

表 4-2-7 敏捷跑在訓練前後的描述性統計

控制組(N=13) 實驗組(N=13)

組別

變項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敏捷跑

(秒) 13.55±0.86 13.21±0.76 13.43±1.16 12.98±0.74

表 4-2-8 各組間敏捷跑的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第三節 增強式訓練對肌電反應的影響

51.79±197.08、165.57±237.88 優於控制組的 3.47±62.49,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 驗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測的差異百分比之顯著性,股直肌和腓腸肌達顯著差

表 4-3-2 各組間深跳的積分肌電值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控制組(N=13) 實驗組(N=13)

項目 前後測的差異

百分比(%)

前後測的差異 百分比(%)

P 值

股直肌預先活化期 -11.07±60.46 74.55±122.52 .033*

股直肌反應期 -11.75±54.53 95.08±137.88 .016*

股二頭肌預先活化期 51.79±197.08 91.32±121.57 .544 股二頭肌反應期 15.16±62.72 99.89±119.84 .033*

腓腸肌預先活化期 3.47±62.49 165.57±237.88 .026*

腓腸肌反應期 13.45±68.94 78.35±77.29 .033*

*p<.05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預先活化期積分肌電值改變(%)

控制組 實驗組

*

*

股直肌 股二頭肌 腓腸肌

圖 4-3-1 控制組與實驗組訓練後股直肌、股二頭肌與腓腸肌 在預先活化期的積分肌電值之改變百分比(*p<.05)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反應期積分肌電值改變(%)

控制組 實驗組

* *

*

股直肌 股二頭肌 腓腸肌

圖 4-3-2 控制組與實驗組訓練後股直肌、股二頭肌與腓腸肌 在反應期的積分肌電值之改變百分比(*p<.05)

二、各分期出現肌電峰值的時間

各分期分別以落地前 150 毫秒為預先活化期,落地後 250 毫秒為反應期。

從表 4-3-3 的描述性統計得知,實驗組在訓練後股直肌、股二頭肌以及腓腸肌的 預先活化期出現峰值的時間有提早出現,控制組則都沒有,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 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測的差異百分比之顯著性(表 4-3-4),只有股直 肌達顯著(p<.05)。

在反應期出現峰值的時間從表 4-3-3 的描述性統計得知,實驗組在股直肌、

股二頭肌與腓腸肌有提早出現,控制組在腓腸肌有提早出現,再以獨立樣本 t 檢 定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測的差異百分比之顯著性(表 4-3-4),股直肌 與腓腸肌達顯著(p<.05)。

表 4-3-3 訓練前後各分期出現峰值時間的描述性統計

控制組(N=13) 實驗組(N=13)

組別

變項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股直肌預先活化期

之峰值時間(ms) 88.69±35.94 99.08±43.66 103.15±31.43 75.77±41.76 股直肌反應期之峰

值時間(ms) 178.84±72.08 191.23±70.42 181.62±61.88 113.69±65.24 股二頭肌預先活化

期之峰值時間

(ms)

78.92±49.47 80.92±36.72 93.69±43.83 92.03±36.81 股二頭肌反應期之

峰值時間(ms) 135.08±67.34 160.62±73.13 144.01±78.68 133.15±80.91 腓腸肌預先活化期

之峰值時間(ms) 56.62±44.28 83.23±45.38 82.54±43.19 66.15±37.39 腓腸肌反應期之峰

值時間(ms) 131.61±78.01 104.23±78.6 146.62±65.54 56.08±53.16

表 4-3-4 組間各分期出現峰值時間的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期之峰值時間 118.66±298.81 22.89±75.77 .274 股二頭肌反應期之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預先活化期峰值時間改變(%)

控制組 實驗組

股直肌 股二頭肌 腓腸肌

*

圖 4-3-3 控制組與實驗組訓練後股直肌、股二頭肌與腓腸肌 在預先活化期的肌電峰值出現時間之改變百分比(*p<.05)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反應期峰值時間改變(%)

控制組 實驗組

股直肌 股二頭肌 腓腸肌

* *

圖 4-3-4 控制組與實驗組訓練後股直肌、股二頭肌與腓腸肌 在反應期的肌電峰值出現時間之改變百分比(*p<.05)

三、各分期之傅利葉中位數頻率轉換值

從表 4-3-5 的描述性統計得知,在預先活化期方面,控制組在訓練八週後股 二頭肌、腓腸肌的傅利葉中位數頻率轉換值有增加,實驗組在股直肌、股二頭肌 的傅利葉中位數頻率轉換值有增加;在反應期方面,控制組在腓腸肌之傅利葉中 位數頻率轉換值有增加,實驗組則在股直肌、腓腸肌之傅利葉中位數頻率轉換值 有增加。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前後測的差異百分比之顯 著性,所得到結果如表 4-3-6,發現組間都沒有顯著差異。

表 4-3-5 訓練前後各分期之傅利葉轉換值的描述性統計

控制組(N=13) 實驗組(N=13)

組別

變項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股直肌預先活化

期之 FFT(Hz) 299.28±114.89 283.35±87.72 296.88±104.11 316.11±73.38 股直肌反應期之

FFT(Hz) 299.28±114.89 283.35±87.72 296.87±104.11 316.11±73.38 股二頭肌預先活

化期之 FFT(Hz) 267.12±123.76 297.8±94.43 286.87±123.82 336.24±117.26 股二頭肌反應期

之 FFT(Hz) 335.64±71.52 293.57±99.27 310.39±104.79 270.79±99.27 腓腸肌預先活化

期之 FFT(Hz) 258.41±71.17 275.84±71.65 343.84±81.79 313.7±91.02 腓腸肌反應期之

FFT(Hz) 253.91±76.76 322.72±98.38 298.38±94.22 321.87±97.97

表 4-3-6 組間各分期之傅利葉轉換值的差異百分比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檢定結果

FFT 38.28±71.61 17.9±50.15 .409

-2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反應期傅利葉改變(%)

控制組 實驗組

股直肌 股二頭肌 腓腸肌

圖 4-3-6 控制組與實驗組訓練後股直肌、股二頭肌與腓腸肌 在反應期的傅立葉之改變百分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