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實驗設計首先以三種跳箱高度進行前測,取最佳的深跳高度進行八週的跳 箱訓練,其高度為25 公分,訓練的原則採漸增負荷方式,參考McNeely(2007)

如表3-1 及 3-2 的訓練強度、回合、次數以及休息時間設計出訓練課程,第一週 以低強度的直屈蹲跳進行訓練,訓練回合×5,重複次數×8,雙腳與地面接觸次 數為8×5×2=80 次,回合間的休息時間為兩分鐘,第二、三週實施深跳訓練,訓 練回合×5,重複次數×6,回合間休息時間為兩分鐘,雙腳與地面接觸次數為 5×6×2=60 次,第四、五週實施深跳訓練,訓練回合×5,重複次數×8,回合間休 息時間為兩分半鐘,雙腳與地面接觸次數為5×8×2=80 次,第六、七週實施深跳 訓練,訓練回合×5,重複次數×12,回合間休息三分鐘,雙腳與地面接觸次數為 5×12×2=120 次,第八週實施深跳訓練,訓練回合×5,重複次數×6,回合間休息 時間為兩分鐘,雙腳與地面接觸次數為5×6×2=60 次(如表 3-3)。

表 3-1 訓練的強度(雙腳觸地次數)(修改自McNeely, 2007)

程度 強度 低強度 中強度 高強度

初學者 80 60 40

中程度 100 80 60

高程度 140 120 100

表3-2 訓練的休息時間(修改自McNeely, 2007)

訓練時間 重複次數間的休息時間 回合間的休息時間

<1 秒 5-10 秒 1-2 分

1-3 秒 無 2-3 分

4-15 秒 無 2-4 分

15-30 秒 無 3-5 分

表 3-3 訓練課程(雙腳觸地次數)

週次 訓練方法 訓練回合 重複次數 訓練量

第一週 直膝蹲跳 5 8 80

二、三週 深 跳 5 6 60

四、五週 深 跳 5 8 80

六、七週 深 跳 5 12 120

第八週 深 跳 5 6 60

第六節 統計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在比較經由八週增強式訓練後,在深跳、20公尺衝刺跑、立定 跳遠、敏捷跑是否有顯著差異,同時藉由在深跳過程中,觸地前150ms之預先活 化期以及落地後250ms(反應期)的積分肌電值(Integral EMG, IEMG)、分析落 地前與落地後出現肌電峰值(Peak)的時間、落地前與落地後的傅利葉(FFT)中 位數(median F)頻率轉換值。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12.0中文視窗版軟體 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如下:

一、以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基本資料以及訓練前運動表現的同質性

二、以獨立樣本t 檢定考驗兩組間前後測差異百分比之顯著性

(一)運動表現

運動表現的測驗方式如實驗方法,將(後測-前測)/前測×100 所得的資料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兩組間深跳、立定跳遠、20 公尺衝刺跑、敏捷跑的 百分比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肌電值分析

擷取資料的動作流程如圖 3-6,將落地前 150ms 與落地後的 250ms 的積分 肌電值、出現峰值的時間、傅利葉中位數頻率轉換進行分析,將(後測-

前測)/前測×100 所得的資料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兩組間的百分比是否有 顯著差異。

三、本研究之顯著水準定為α=.0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八週增強式訓練對於男童在運動表現與肌電反應的影響,

將所得到的結果分述如下:

第一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同質性考驗。

第二節 增強式訓練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