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增補對 增補對 增補對 增補對肌力與 肌力與 肌力與睪固酮 肌力與 睪固酮 睪固酮/皮質醇比值 睪固酮 皮質醇比值 皮質醇比值的影響 皮質醇比值 的影響 的影響 的影響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增補對 增補對 增補對 增補對肌力與 肌力與 肌力與睪固酮 肌力與 睪固酮 睪固酮/皮質醇比值 睪固酮 皮質醇比值 皮質醇比值的影響 皮質醇比值 的影響 的影響 的影響

本研究數據顯示 30 分鐘 70% V‧

O2max 下坡跑可以顯著降低受試者之 MVIC%

數值: 安慰劑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達最低點,顯著下降 -21% (p< .05),運動後第 48 小時仍維持 -20% (p< .05) 的下降幅度; BCAA 組之

MVIC% 數值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達最低點,顯著下降 -22% (p< .05),在運動後第 48 小時肌力恢復接近運動前水準,此時顯著高於同時刻之 BCAA+CHO 與安慰劑組數值 (p< .05); BCAA+CHO 組之 MVIC% 數值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達最低點,顯著下降 -21% (p< .05),在運動後第 48 小時肌力小幅度恢復,但仍有 -16% 的降幅 (p< .05)。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 在單次離心運動後第 15 分鐘與運動後第 24 小時,共 2 次增補支 鏈胺基酸 (232.5 mg/kg BW×2 次) 可顯著提升運動後第 48 小時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 肌力的恢復速率,而同時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則只能產生些許的恢復作用。

本研究中安慰劑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達最低點並且持 續到運動後第 48 小時; BCAA 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達最 低點,但是運動後第 48 小時肌力恢復接近運動前水準,同時顯著高於 BCAA+CHO 與安慰劑組,這樣的實驗結果與最近的文獻相符 (Etheridge, Philp, & Watt, 2008; Kirby 等, 2012; Shimomura 等, 2010),然而也有實驗證明增補胺基酸或支鏈胺基酸對損傷肌肉 之輸出功能無影響 (Jackman 等, 2010; Stock 等, 2010)。

Shimomura 等 (2010) 研究顯示: 在運動前單次增補支鏈胺基酸 (100 mg/kg BW) 將在運動後連續 3 天的測量中,受試者之最大等長收縮肌力輸出將顯著地較高; Kirby 等 (2012) 在運動前 30 分鐘、運動前立即、運動後立即與運動後第 24、48、72、96 小 時早上進行白胺酸 (每次 250mg/kg BW) 或安慰劑增補,結果發現高劑量白胺酸增補,

可幫助受試者在離心阻力運動後等長肌力輸出的維持; Etheridge 等 (2008) 在運動後立 即增補 100g 蛋白質 (內含 526.31mg/kg BW 必需胺基酸) 或安慰劑,獲得在運動後第 48 小時蛋白質增補組之肌力顯著恢復的實驗結果。

Jackman 等 (2010) 顯示於離心運動前 30 分鐘、運動後 1.5、9 與 15 小時與運 動後連續 2 天,每天增補支鏈胺基酸 (總劑量: 400mg/kg BW) 對離心運動後之肌肉輸 出功能無影響; Stock 等 (2010) 研究顯示在運動前 30 分鐘與運動後立即增補白胺酸 (45 mg/kg BW) 對受試者離心運動後第 72 小時之蹲舉次數測驗成績沒有影響。

欲解釋上述文獻之結果差異,至今尚無確切的實驗證據可以判斷,如果分析所有實 驗之增補配方,研究者發現: 在 ”運動期前後約運動期前後約運動期前後約 1 小時運動期前後約 小時小時小時” 的時段中每個實驗之 “胺基酸胺基酸胺基酸胺基酸 的增補劑量

的增補劑量的增補劑量

的增補劑量” 不同,在此期間若胺基酸劑量較高 (Kirby 等, 2012: 250 mg/kg BW ; 本研 究: 232.50 mg/kg BW; Etheridge, 2008: 526.31 mg/kgBW),似乎對受試者之肌肉力量的恢 復有正面的影響,而增補劑量較低則對肌力沒有顯著影響 (Jackman, 2010: 100.00 mg/kg BW; Stock 等, 2010: 45.00 mg/kg BW),同時在解釋這些文獻的實驗結果時,需特別注意

受試者的個別差異與體能水準,因為這些因素將會影響增補結果。相關文獻整理與比較 如附錄二十一所示。

關於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可顯著恢復運動後第 48 小時之最大自主等長肌力,其 相關機制研究者推論: 根據本研究目前的結果可知,運動後 2 次支鏈胺基酸增補,將透 過提升睪固酮濃度而使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增加,對同化環境產生正面影響; (2) 運動後 增補 232.5 mg/kg BW 支鏈胺基酸可能將肌肉蛋白質之合成速率提升至最大值,因為根 據 Breen 等 (2011)、Glynn 等 ( 2010)、Moore 等 (2009) 與 Staples 等 (2011) 的研究 結果,顯示當蛋白質或胺基酸之增補劑量超過或等於 232.5 mg/kg BW 時,運動後受試 者之肌肉蛋白質合成速率將因增補而顯著提升; (3) 運動後恢復期,體內胺基酸之可獲得 性提升,將有助於淨蛋白質平衡就會往累積總蛋白質量的方向進行,此時可以預期會有 較高的收縮蛋白質製造產生,因此可能獲得較快速肌力恢復的結果 (Tipton, & Wolfe, 2004; Tipton 等, 2007)。

關於在增補支鏈胺基酸時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無法令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顯著恢 復的實驗結果,研究者推論: 可能因為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增補無法提升運動後睪 固酮/皮質醇比值 (同化環境指標),進而影響了肌力的恢復。睪固酮與胰島素皆是屬於 同化荷爾蒙,在體內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可能會有互相競爭抑制的現象 (Widmaier 等, 2006),因此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後產生的高胰島素濃度,可能抑制睪固酮分泌 (Betts 等, 2011; Hsu, 2011; Stephen, 2006),另外在許多關於代謝症候群之流行病學研究中,也發現 當受試者體內長期處於高胰島素濃度狀態時,往往伴隨著睪固酮濃度不足的情況產生 (Kaplan 等, 2006; Mammi 等, 2012)。綜合上述可知,當胰島素濃度升高時睪固酮濃度會 被抑制,若要觀察增補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是否能提升睪固酮/皮質醇比值,本研究 建議宜檢測增補後 60 分鐘以後的數值,觀察當胰島素濃度下降後,睪固酮/皮質醇比值 是否因增補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而上升。

另外,雖然高胰島素濃度可加速細胞對睪固酮的吸收與利用 (Kraemer 等, 2006),

有利於同化作用,但是本研究的實驗結果發現,增補支鏈胺酸時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

對肌力恢復只有些許的正面影響,本研究推論: 可能是因為增補 BCAA 後,BCAA 在 血液中達最大濃度的時間約在增補後 30-60 分鐘,因此 BCAA+CHO 組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時 (增補後第 30 分鐘),睪固酮已經明顯降低,但此時血液中 BCAA 濃度應達最 大值狀態,此狀態有點像是 ”有合成的蛋白質的原料有合成的蛋白質的原料有合成的蛋白質的原料” 但是卻 ”沒有可以將原料送去合有合成的蛋白質的原料 沒有可以將原料送去合沒有可以將原料送去合沒有可以將原料送去合 成的激素

成的激素成的激素

成的激素”,也就是有足夠的 BCAA 準備合成蛋白質,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睪固酮去發揮

同化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獲得增補支鏈胺基酸時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無法觀察到最大 自主等長收縮肌力顯著恢復的實驗結果。

最後,綜合上述討論可知: (1) 本研究獲得單次離心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可顯著提 升運動後第 45 分鐘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對同化環境產生正面影響,更進一步地顯著 提升運動後第 48 小時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 (2) 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則會降低運 動後第 45 分鐘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對肌力恢復沒有幫助,但是當胰島素濃度下降後,

睪固酮/皮質醇比值是否上升,則需未來更進一步的探討; (3) 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會降 低運動後第 45 分鐘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對肌力恢復沒有幫助,可能是因為睪固酮已 提早被細胞組織使用完畢,因此無法有效將血液中建構蛋白質的原料-BCAA 加以同化 合成,但是這樣的推論,未來需要更進一步的實驗探討與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