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睪固酮 睪固酮與皮質醇 睪固酮 睪固酮 與皮質醇 與皮質醇 與皮質醇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睪固酮 睪固酮與皮質醇 睪固酮 睪固酮 與皮質醇 與皮質醇 與皮質醇

一、睪固酮

本研究的睪固酮數值如表 8 所示,由表可知 30 分鐘 70% V‧

O2 max 下坡跑後所產 生的睪固酮數值落在 8.18-34.53 nmol/L 的正常範圍內 (睪固酮分子量為 288.42),同時 由圖 13 可知,安慰劑組之睪固酮濃度在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呈現出最大值後開始 下降,在運動後第 60 分鐘時已經接近運動前水準,這樣的變化情形與先前的研究相似 (Fry, Kraemer, & Ramsey, 1998; Hakkinen, Pakarinen, Kraemer, Newton, & Alen, 2000;

Kraemer 等, 1999; Tremblay, Copeland, & Helder, 2004; Volek, Kraemer, Bush, Incledon,

& Bostes, 1997)

BCAA 組之睪固酮濃度變化幅度很小,在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呈現出最大值後

開始下降,在運動後第 60 分鐘時略低於運動前水準; BCAA+CHO 組之睪固酮濃度在 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呈現出最大值後開始下降,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時已顯著低於 運動前水準 (p< .05),並且持續到運動後第 60 分鐘 (p< .05)。

Tremblay 等 (2004) 認為運動後睪固酮濃度的變化情形和運動型式與受試者平時 所習慣從事的運動訓練有關,Tremblay 等比較耐力訓練者與阻力訓練者,在進行 40 分 鐘 50-55% V‧

O2 max 跑步或與跑步等熱量消耗之阻力訓練後,體內睪固酮濃度的變化情

形,研究顯示: (1) 阻力訓練者在進行阻力運動後其睪固酮濃度的變化曲線與耐力訓練者 相似,其中阻力訓練者的數值變化幅度大於耐力訓練者,兩種受試者的濃度變化曲線皆 是在運動結束後達最大值,之後開始下降,在運動後 2 小時的採血點上達最低點並且 低於運動前水準,之後數值開始恢復,直到運動後 4 小時的採血點,阻力訓練者的數 值已恢復到運動前水準,但耐力訓練者的數值則仍低於運動前水準; (2) 阻力訓練者在進 行耐力運動後,其睪固酮濃度幾乎維持運動前水準,但在運動後 4 小時的採血點上,

其數值會低於運動前水準; (3) 耐力訓練者在進行耐力運動後,其睪固酮濃度的變化曲線 在運動後達最大值後,隨即開始下降持續到運動後 4 小時,在運動後 4 小時的採血點 上,其數值已低於運動前水準。綜合上述可知,本研究中 BCAA+CHO 與安慰劑組之 睪固酮濃度變化曲線與上述文獻中耐力訓練者進行耐力運動後之變化類似,而 BCAA 組之濃度變化曲線幾乎維持運動前水準,顯示增補 BCAA 可有效延緩運動後睪固酮濃 度下降的趨勢。

另外,本研究數據顯示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會顯著降低睪固酮濃度,這樣的實驗結 果與與先前研究相似 (Bloomer 等, 2000; Hsu 等, 2011; Stephen 等, 2006; Volek 等, 2001),上述研究皆顯示在高胰島素濃度期間,睪固酮的濃度會暫時受到影響,變化趨 勢與胰島素相反。推測可能是因為睪固酮與胰島素皆是屬於同化荷爾蒙,因此這兩種激 素的分泌會互相干擾 (Widmaier 等, 2006)。胰島素的功能主要是將血糖召回肝臟與肌肉 中儲存,而睪固酮召集蛋白質合成肌肉、骨骼與皮膚之功能,當生物體在儲存受質時,

會依照身體當時所缺乏的物質,來決定優先儲存那種受質,由於運動會使肝醣大量消耗,

接著消耗脂肪與蛋白質,因此當運動停止時身體將會先儲存已大量流失的肝醣,其次是 脂肪與蛋白質,所以當體內產生高胰島素濃度時,睪固酮分泌會有暫時被抑制的現象產 生。

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 (高血糖、高血脂與高血壓) 和睪固酮濃度有關 (Kaplan , Meehan, & Shah, 2006; Mammi 等, 2012),關鍵在於患有代謝症候群的受試者,其胰島素

阻抗上升 (胰島素處理血糖的能力下降) 因此導致體內胰島素濃度維持在較高水準,此 時往往伴隨著低睪固酮濃度的情形發生,由此可知胰島素與睪固酮濃度變化有相互影響 的關係存在。另外,運動結束後胰島素的分泌,可增加肌肉組織中雄性荷爾蒙接受器的 數量,促進細胞對睪固酮的吸收與利用,導致血液中睪固酮濃度暫時下降的情形產生 (Kraemer 等, 2006)。

綜合以上討論可知: (1) 增補支鏈胺基酸有延緩睪固酮濃度降低的趨勢; (2) 增補支 鏈胺基酸時額外搭配碳水化合物將導致胰島素濃度增加,而抑制了睪固酮的分泌; (3) 許 多研究數據顯示,胰島素濃度變化趨勢與睪固酮濃度之變化趨勢相反。

二、皮質醇

皮質醇分子量為 362.46,人體內皮質醇濃度變化與一天的週期有關係,通常早上 8:00 時濃度最高,下午 4:00 時濃度最低,皮質醇正常範圍為: 137.95-689.73 nmol/L (8 AM); 68.97-344.86 nmol/L (4 PM)。本研究結果發現 3 組受試者之皮質醇濃度變化曲線 相似,皆是在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達最大值後開始下降,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時,已 低於各組運動前水準,在運動後第 60 分鐘時仍低於運動前水準。這樣的變化情形與 Tremblay 等 (2004) 的研究相符,他們的數據顯示受試者進行 40 分鐘 50-55% V‧

O2

max 跑步或與跑步等熱量消耗之阻力訓練後,皮質醇濃度在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達最 大值,之後開始下降而低於運動前水準並且持續此現象到運動後 4 小時。

Tremblay 等 (2004) 認為運動後皮質醇濃度的變化情形和受試者平時習慣從事的 運動訓練與當下進行的運動模式有關,研究顯示: 阻力訓練者在進行阻力運動後,其皮 質醇濃度的變化曲線和耐力訓練者相似,皆是在運動結束後達最大值,之後開始下降,

直到運動後 4 小時低於運動前水準,其中阻力訓練者的數值變化幅度大於耐力訓練者;

阻力訓練者在進行耐力運動後,其皮質醇濃度的變化曲線在運動開始時就呈現下降趨勢,

最後維持低於運動前水準直到運動後 4 小時,耐力訓練者在進行耐力運動後,其皮質 醇濃度的變化曲線在運動結束後才呈現下降趨勢,最後維持低於運動前水準直到運動後 4 小時,其中耐力訓練者的數值變化幅度與阻力訓練者相似。

有研究指出增補碳水化合物可以提升血糖濃度刺激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對糖質新 生作用的需求,進而可能降低皮質醇濃度 (Haff, Lehmkuhl, McCoy, & Stone, 2003)。Sousa 等 (2010)、Tarpenning 等 (2003) 與 Stephen 等 (2006) 的研究數據也顯示攝取碳水化 合物飲食可以顯著降低運動後血中皮質醇濃度,但是在本研究中卻未看見胰島素與皮質

醇有這樣的關係存在,本研究推論可能原因為: BCAA+CHO 組的受試者在攝取 CHO 後血糖濃度大幅上升,接著胰島素濃度增加準備降低血糖,但身體有穩定血糖機制,為 了避免大量的胰島素反應過度,導致血糖太低而產生危險,因此身體可能會先分泌一些 激素來準備穩定血糖,這種穩糖機制可以保護人體,因此皮質醇或一些相關升醣激素會 在胰島素濃度大幅上升時分泌 (Widmaier 等, 2006),而這樣的穩定機制,可能將因高血 糖而降低的皮質醇濃度再度往上提升,綜合兩種機制一起作用的結果,因此本研究未能 觀察到高胰島素濃度伴隨低皮質醇濃度的現象。

綜合以上討論可知: (1) 30 分鐘 70% V‧

O2max 下坡跑運動會降低皮質醇濃度; (2) 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或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對皮質醇濃度變化曲線影響很小; (3) 研究顯示,進行阻力運動後皮質醇濃度的變化幅度最大,而進行耐力運動所引起的濃度 變化幅度較小; (4) 本研究 BCAA+CHO 組未能觀察到高胰島素濃度伴隨低皮質醇濃度 的現象,可能是因為身體穩定血糖的保護機制 (高胰島素濃度,皮質醇濃度上升) 與高 血糖時醣質新生作用需求降低 (高胰島素濃度,皮質醇濃度下降),此兩種機制綜合作用 的結果。

三、睪固酮/皮質醇比值

本研究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如表 10 所示,由表可知數值皆在正常範圍內且與其他文 獻 數 據 相 符 (Hsu 等 , 2011; Tremblay 等 , 2004) , 睪 固 酮 / 皮 質 醇 之 正 常 範 圍 : 11.86×10-3-250.30×10-3 (8 AM) 與 23.72×10-3-500.65×10-3 (4 PM)。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可 視為體內同化環境與異化荷環境的平衡狀況,此數值上升表示體內處於同化合成的環境,

數值下降表示體內處於分解代謝的環境 (Urhausen, Gabriel, & Kindermann, 1995)。

本研究之安慰劑組於運動後立即與運動後第 45 分鐘的採血點上,其睪固酮/皮質醇 比值皆未顯著變化,但是於運動後第 60 分鐘時,其數值高於運動前水準; BCAA 組於 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其睪固酮/皮質醇比值未顯著上升,但是在運動後第 45 與 60 分鐘時,其數值皆高於運動前水準,其中運動後第 45 分鐘之數值顯著高於同時刻之 BCAA+CHO 與安慰劑組 (p< .05); BCAA+CHO 組於運動後立即的採血點上,其睪固酮 /皮質醇比值未顯著上升,但是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時,其數值顯著低於 Post 0 之數值 (p< .05) 並且低於同時刻之安慰劑組。由上述可知: 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可提升睪固 酮/皮質醇比值,利於同化環境的產生,但是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會降低 睪固酮/皮質醇比值而不利於同化環境的產生; 比較增補支鏈胺基酸與支鏈胺基酸+碳水

化合物對同化環境所產生的效果差異,發現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似乎沒有產生如本研究 當初預期之正面加成效果,也就是混合增補會產生更高的睪固酮/皮質醇比值,相反地反 而降低了單獨增補支鏈胺基酸時所產生的正面影響。

根據本研究的實驗結果可知,運動後短期增補支鏈胺基酸 (232.5 mg/kg BW) 將透 過提升睪固酮濃度而使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增加,對同化環境產生正面影響。Stephen 等 (2006) 對未受訓之男大生於單次阻力運動期間短期增補支鏈胺基酸 (75 mg/kg BW),結 果獲得支鏈胺基酸增補對睪固酮與皮質醇濃度變化沒有顯著影響。Sharp 等 (2010) 對 有阻力訓練經驗之男性,在為期一週之阻力訓練前 3 個星期,每天增補支鏈胺基酸 (82.5 mg/kg BW day),結果獲得支鏈胺基酸增補可以顯著降低受試者訓練後皮質醇濃度 和提升睪固酮濃度。綜合上述可知: 支鏈胺基酸增補可改善運動後睪固酮濃度下降的情 況,若是希望透過短期增補達到提升同化環境的作用,則支鏈胺基酸之增補劑量宜提升 至 232.5 mg/kg BW,此劑量對同化環境所產生的正面效果和 Moore 等 (2009) 針對蛋 白質增補劑量的探討結果相符合。

根據本研究的實驗結果可知,運動後短期增補支鏈胺基酸 (232.5 mg/kg BW) 將透 過提升睪固酮濃度而使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增加,對同化環境產生正面影響。Stephen 等 (2006) 對未受訓之男大生於單次阻力運動期間短期增補支鏈胺基酸 (75 mg/kg BW),結 果獲得支鏈胺基酸增補對睪固酮與皮質醇濃度變化沒有顯著影響。Sharp 等 (2010) 對 有阻力訓練經驗之男性,在為期一週之阻力訓練前 3 個星期,每天增補支鏈胺基酸 (82.5 mg/kg BW day),結果獲得支鏈胺基酸增補可以顯著降低受試者訓練後皮質醇濃度 和提升睪固酮濃度。綜合上述可知: 支鏈胺基酸增補可改善運動後睪固酮濃度下降的情 況,若是希望透過短期增補達到提升同化環境的作用,則支鏈胺基酸之增補劑量宜提升 至 232.5 mg/kg BW,此劑量對同化環境所產生的正面效果和 Moore 等 (2009) 針對蛋 白質增補劑量的探討結果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