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長江三角洲地區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3-38)

台商絡繹不絕前往考察、投資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除了有為人稱頌的湖光山 色景致與流傳千古的歷史傳說外,當地的市場生態亦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而 上海、昆山、蘇州、無錫、南京、杭州、寧波等地也成為華東的經濟重點城市。 市 場上的多元包容性、環境優美良好、勞工素質較高、官員招商動作積極,以及地 方政府在法令執行與外商服務等方面執行較為徹底等因素,皆讓華東地區能在大 陸最近幾年的招商競賽中得以脫穎而出。今天在華東投資的台商,其產業群聚效 應優勢之明顯,已不遜於珠三角地區。

參照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所做的「2003 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 風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自西元 2000 至 2004 年以來,其整體 競爭力都早已超越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中無論是工業園區規劃、土地供給價格、

投資優惠條件、人才供應、市場發展、行政官員效率,重視台商情況及治安條件 都顯示本區域對科技廠商而言有相當的優勢存在,譬如說先租廠生產再買地建廠 之優惠都為本區之優良條件。

目前臺灣電子業已在長江口地區形成上下游產業聚落,聚集效果明顯,包括 了手機製造、主機板、印刷電路板、小尺寸 IC 製造、封裝、測試、自動插件機之 製造與運用、TFT-LCD 及其他電子資訊與通訊產品之成品與零組件等,相關供應 商基本散佈在以蘇州為中心之長江三角洲周邊。

大陸市場已日漸成熟,台商投資大陸之競爭也越顯激烈,台商之投資目標也 從以往為降低製造成本而赴大陸投資轉變為擴大大陸內需市場,競爭的對手也更

加入歐美等外資以及大陸本土企業等等,若只靠單一產品或不提昇產品式樣與品 質之台商將難以在大陸繼續生存。

總而言之,在大陸加入 WTO 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下,長江三角洲地區 具有下列五項總體優勢(2003 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2003):

一、長江三角洲已成為台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重要地點之一。

隨著大陸入世後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強化,在這一過程中,長江三角洲 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連接海內外市場;近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環境的 日趨完善和區域內的有效協調,地域不斷向中西部地區延伸,特別是隨著上 海經濟、金融、航運等國際經濟中心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更使得長江三角 洲經濟帶成為台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首選目標。

二、上海做為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不斷強化和完善。

上海在中國大陸積極支持下,從強化和完善經濟中心城市功能入手且改 變了上海的城市面貌,並以此為基礎結合了國際先進的理念,的確確立了在 中國大陸的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尤其是透過展開一系列的國際高層次活 動,更樹立了上海的國際形象,並帶動整個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優勢。

三、區域內良好的協調機制整合了長江三角洲的綜合優勢。

上海與周邊的江蘇、浙江歷來就有良好的產業分工、產品配套、市場輻 射的關係。2000 年起,三省市就構建區域交通體系,加強區域生態環境治理,

建立區域資訊資源共享的途徑和機制,聯合開發三省市旅遊資源,建立起三 省市之間舒適、安全、便捷的綜合旅遊客運網路。

四、長江三角洲地區法制化、制度化程度比較高,政府的辦事效率高,整體 社會治安狀況比較好。

五、長江三角洲地區徹底參考過珠江三角洲投資環境,並提出更為優惠的條 件來吸引台外商,包括最低稅費、土地優惠等措施。

表 3-1 近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區 15 城市主要經濟指標

面積

(平 方公 里)

人口

(萬)

國內生產總 值(億元)

人均國內 生產總值

(元)

三大產業比

工業產 值(高科

產﹪)

累計實際 利用外資

(億美元)

外貿出口 額(億美 元)

基礎設施 投資(億 美元)

城市化 率﹪

6300 1321.63 4043.96

(3454.15)

30805

(34547)

0.4:40:59.6 0.6:42.4:57

20.9

(21)

59.99

(503.09)

187.85

(253.54)

501.39

(499.9)

41﹪

6597 537.44 899.42

(1020)

16816

(18600)

5.3:48.4:

46.3

22﹪ 8.72

(9.9)

11.5

(17.9)

17.9

3843 266.17 416.51

(454.16)

15664

(17000)

7:56:37 5.08

(2.9)

4.2

(6.3)

6638 447.39 426.97

(472)

9552

(10550)

14.4:48:37.6 24﹪ 0.81

(0.83)

4.4

(6.06)

41.5

8001 785.99 670.44

(742.8)

8523

(9459)

18:48:34 15﹪ 3.07

(21.8)

15.96

(31.6)

8488 576.23 1358.42

(1541)

23592

(27840)

6:56.4:37.6 25﹪ 28.56

(28.8)

69.3

(105)

40﹪

4650 433.4 1138.01

(1201)

26294

(27700)

4.1:56.9:39 10.01

(10.8)

25.59

(33.7)

45﹪

4375 339.71 538.72

(600.3)

15834

(17300)

7.5:56.1:

36.4

20﹪ 6.27

(7.0)

12.77

(18.6)

5790 501.26 368.92

(405.79)

7380

(8093)

16.4:47.3:

36.6

0.84

(4.94)

2.38

(3.92)

17

16596 616.05 1225.28

(1380)

19961

(22300)

7.3:51.6:

41.4

22.6﹪ 4.20

(35.6)

(69.66) 450 37﹪

9365 538.41 1041.74

(1192)

19405

(26350)

8:56:36 3.99

(31.6)

(51.7) 300

3915 330.19 471.89

(540.8)

14297

(16352)

11:59:30 1023

(6.67)

12.54

(18.9)

905

5817 255.07 342.62

(377.45)

13439

(14777)

13.9:56.5:

29.6

0.6

(0.8)

(4.6) 180

7901 431.70 705.06

(779.86)

16364

(18044)

9.6:61.3:

29.1

0.82

(1.16)

(12.77) 179.8

1371 98.42 101.37

(114.04)

10293

(11587)

0.8:31.5:

37.7

0.09

(0.58)

(4.12)

資料來源:2003 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

貳、 蘇州高新科技園區

台商投資江蘇省對當地社會造成的改變及對經濟上的貢獻,最明顯的即是蘇 州。 就像制鞋業的寶成工業之於東莞,經營速食麵的頂新康師傅之于天津的意義 一樣,明基電通(BenQ)對於蘇州的對台招商引資工作來說,同樣是具有特殊意 義。 1990 年代初期就前往蘇州投資的明基,算得上是知名台商投資當地的先行 者。今天明基蘇州不僅在大陸成為集團事業群的金雞母;蘇州也因明基打響了知 名度,得以吸收更多的台商投資。如在蘇州市區旁邊的吳江,僅為明基這種龍頭 型企業做配套的台商廠家就有 100 多家。而這種“母雞帶小雞"的產業鏈模式,

在上海、昆山、蘇州、無錫、南京等長江沿線城市亦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明基在 蘇州的成功,也對後來的國巨、力捷、華碩等知名的臺灣電子業者投資蘇州有所 啟發。今天的蘇州有近 3 千家台資企業,合同利用台資超過 140 億美元。而眾多 臺灣電子廠商先後往蘇州落戶的結果,也讓擁有 2500 年歷史的蘇州從一個老舊的 水鄉古城,蛻變成為受到國際矚目的電子業製造重心城市。

蘇州高新區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復 精神於 1990 年 11 月開發建設的,1992 年 11 月被國務院批准 國家高新技術 業 開發區,1997 年被確定 首批向 APEC 成員開放的亞太科技工業園,1999 年被國 家環保總局認定 國內首家"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國家示範區",2000 年被外經 貿部、科技部批准 國家高新技術 業開發區高新技術 品出口基地,2001 年被 批准建設國內首家國家級環保高新技術 業園,2003 年 4 月被國務院批准成立出 口加工區。轄區面積 258 平方公里,總人口 25.8 萬人;下轄 7 個鎮(街道),下 設通安分區、東渚分區、滸墅關分區和蘇州高新出口加工區。

開發建設以來,蘇州高新區堅持聚集新 業、建設新城區和建立新體制的發 展思路,大力建設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構建精簡、高效、規 範的管理和服務體制,區域經濟社會取得了健康、快速發展。2002 年全區完成國 內生 總值 204 億元,工業銷售 值 498 億元,財政收入 28.5 億元,出口額 43 億 美元。截止 2002 年五月底,累計外商投資企業 788 家(其中中心合作區 340 家),

實現合同外資 133.2 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48.2 億美元。;已形成電子資訊、精 密機械、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主導 業;逐步建設和完善了以留學人員歸國創業 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

蘇州地區基礎設施充足,如供水供電方面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 11 萬伏、2 萬伏、380 伏用電。供水系統採用環狀網路,管網採用離心球墨鑄鐵管,減少二次 污染,水質國際標準和 WHO1993 的標準(可飲用)。平均水壓為 0.15 兆帕,最 大供水量支管道為 250 立方米/每小時,主管道為 4﹐000 立方公尺/每小時。採 取集中供熱方式,並建有相應蒸氣場和管線。首期供氣能力為 40 頓/小時,蒸氣 壓力為 16.5 巴,溫度為 204 攝氏度,乾燥度為 96~99%。在電訊方面,6 萬門程 控交換機組投入使用,規劃容量 30 萬門,確保每戶兩線。可提供 4 萬條通訊線路 連接 150 個國家,直接承擔國際、國內電報、電話、電傳、傳真、互聯網等供訊 業務,並可提供 E1 接口和 ADSL、ISDN、DDN 等數字專線服務。

在人力資源方面,蘇州擁有高校 6 所,獨立科研機構 63 所,科技人員 31 萬。

蘇州人有良好的生產技能和經驗,新就業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 12 年。

而在海關制度上,是採用電子報關(EDI)試點關區、首批出口加工區等。

園區內主要台商包括了虹光精密、固寶得電子、勝華科技、友達光電、冠鑫 光電、眾福科技、可成科技、大眾電腦、志合電腦、研揚科技、華新科技、勁永 電子、瑞晟微電子、矽品科技、合鑒科技可看出是以光電產業、電子通訊、精密 機械、生物製藥和新材料等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為主。

目前,高新區已全面 動了以西北部開發建設 重點的"二次創業",將深入實 施科教興區、經濟國際化、區域城市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至 2003 年止園區經濟 平均增幅 50%左右,人均 GDP1200 美元;努力建成"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科教 發達、生活寬裕"的湖濱新區。

令人意外的是,過去 3 年一直列名為極力推薦榜首、同時是台商電子業聚集 地的蘇州市區,2003 年因絕大多數投資指標下滑,評等由第 1 名下滑至第 7 名。

陳麗瑛(2003)指出,多年來積極爭取台商進駐的蘇州市區與蘇州昆山,在經歷高度 經濟成長及台商外商企業進駐後,因為城市利用外資和台資的飽和度提升,反而 難以使台商維持高滿意度。是以更顯出本研究針對科技廠商經理人之居住需求所 做之研究的迫切性。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3-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