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行為的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教學行為的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教學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社會活動歷程,也是全方位的工作及師 生共同參與而產生交互作用的動態歷程(劉曜源,2001)。教師在教 學活動中,扮演著相瑝重要的角色,師生之間透過在教室的各種行 為,舉凡語言的表達、講話的語氣、眉目神情、舉止態度等,這些 皆為教學行為的範疇,更是直接影響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粘舒愉,

2006)。故本節探討教學行為的意義與內涵,以及影響教學信念的因 素及相關研究。

壹、教學行為的定義

教學是一種有意圖的活動,為了實現教育目的,教師指導學生 學習的一種複雜的活動(簡紅珠,1994);林進財(1998)也認為教學 是一項有目的、有系統的行動,教學活動是一種「教」與「學」雙 向回饋的歷程,包含教師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由於教師通常會不 斷的評估教學情境,處理教學情境中所發生的訊息,以決定下一步 要做的事情,並依據這些決定引導教學行為 (林進財,1999)。 因 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極重要的角色,其教學行為深深影響教 學成效。研究者整理有關國內教學行為的定義如表 2-4-1。

表 2-4-1

教學行為的定義彙整表(按年代)

研究者/年代 定義

湯仁燕 1993

教學行為是教師在教學情境中,經由思考後所表現的行為,會 依其教學理念而表現出來。

顏銘志 1996

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因教師個人教學信念與教學 效能不同的影響,在教學歷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知覺。

黃天長 1999

教學行為是教師依其教學信念而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口 語及非口語行為。

張俊紳 2000

教學行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一切語言交互行為,包 括:班級學習活動方式、教學內容、班級任知歷程、教學形式、

教學互動方式、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感受程度。

(續下頁)

41

Rosenshine & Furst(1973)呼籲將研究模式修正為「描述─過程─

實驗」的程序來進行研究,導因於研究者不該只著重於教師行為,

42

而忽略了學生、教材和教學資源等因素。因此,探討教學行為的內 涵應廣泛的包含了對教學的目標、內容、程序、方法、資源、學生 參與等的統整決定(張春興,2001),以下將從國內外學者研究教學 行為之向度來分析教學行為的內涵:

一、國外研究建構之概念

Flander(1963)探討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業成尌的關係時,將 教師的教學行為區分為「間接影響」與「直接影響」兩種方式,間 接影響是指教師多採情感接納、稱讚、鼓勵及學生的觀點來進行教 學;直接影響則是指教師多以命令、指導、批評即糾正的教學行為。

Bennet(1976)探討教師的教學型態將教師的教學行為分為「學 生中心」與「教師中心」兩種型態,學生中心之教師多採非指導、

民主、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中心之教師則傾向直接指 導、命令、由教師決定的教學行為。

Borich(2007)於【有效的教學】一書中,提出教師教學行為的 兩個概念,即 1.關鍵行為:包括講解的清晰度、教學的多樣化、教 師的工作取向、參與學習歷程的程度、學生成功的比率;2.輔助行 為:包括善用學生的理念語表達方式、結構化的教學活動、發問、

深入探索、教師情感等,可協助教師有效地展現上述各項關鍵行為 (引自孫志麟,2001)。教師進行教學時要實踐有效的教學,必頇同 時具備關鍵行為與輔助行為,而這些特徵亦為教學行為的參考指標。

綜上所述,教學行為影響教師的教學效能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因此,相關研究將教學行為分為不同的型態或取向,有「直接影響

─間接影響」與「學生中心─教師中心」,亦有探討教學行為的關鍵 概念與輔助概念,皆是期望透過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來提升教學品 質,做為未來培育教師的指標。

43

44

叁、教學行為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將探討外籍配偶班教師的教學行為,並從過去的相關文獻 中,以教師的性別、年齡、婚姻、學歷、教學年資、職務、參加研習 等角度蒐集的資料,茲作為本研究參考。

一、性別

有的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 (邱世杰,2006;馬哲榮,2004;葉金裕,2002),研究結果大多是女 性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優於男性教師。然有些研究則認為性別對教學 行為無顯著影響(沃文豪,2007;徐毓謙,2010;張菁芳,2009;陳 霞鄢,2004)。故本研究認為性別的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

值得進一步再探討。

二、年齡

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 (王美華,2005;邱世杰,2006;張菁芳,2009;葉金裕,2002),並 指出年長的教師在有效的教學行為表現較優;但有的研究結果則認為 年齡對教學行為無顯著差異(沃文豪,2007;馬哲榮,2004;徐毓謙,

2010)。故本研究認為年齡的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值得進 一步再探討。

三、婚姻

邱世杰(2006)、張菁芳(2009)的研究結果顯示已婚的教師在教 學行為上優於未婚教師;但馬哲榮(2004)的研究結果則無顯著相關。

因此,本研究認為教師的婚姻狀況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值得進 一步再探討。

45

四、學歷

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學歷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

葉金裕(2002)指出師專、師範畢業教師優於其他教師;馬哲榮(2004) 指出四十分學班優於專科;廖恩綺(2009)指出研究所畢業之教師明顯 優於非研究所畢業之教師。然亦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學歷因素對於教師 教學行為無顯著的影響(沃文豪,2007;徐欣妍,2010;徐毓謙,2010;

張菁芳,2009)。故本研究認為教師的學歷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

值得進一步再探討。

五、服務年資

大多的研究結果指出服務年資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顯著的 影響,其中多數是資深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較優(沃文豪,2007;邱 世杰,2006;徐欣妍,2010;張菁芳,2009;陳霞鄢,2004;廖恩綺,

2009;葉金裕,2002)指出資深教師有效的教學行為表現較優。不過,

徐毓謙(2010)的研究結果指出資淺教師的教學實施行為較資深教師 積極。馬哲榮(2004)、張瓊文(2010)的研究結果則顯示服務年資因素 對於教師教學行為沒有顯著的影響。故本研究認為教師的服務年資在 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值得進一步再探討。

六、職務

有的研究結果顯示職務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顯著的影 響,葉金裕(2002)和馬哲榮(2004)指出級任教師在有效教學行為優於 教師兼主任及科任教師;王美華(2005)認為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高於 級任教師,徐毓謙(2010)則認為科任教師的海洋教育教學行為表現較 級任教師及教師兼行政工作的教師佳。反之,有的研究結果顯示職務 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沒有顯著的影響(沃文豪,2007)。故本研究認 為教師的職務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值得進一步再探討。

46

七、任教班級性質

陳霞鄢(2004)的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資優班教師的創造力教學行為 優於普通班教師。張菁芳(2009)則認為任教班級性質因素對於外籍配 偶班教師的教學行為無顯著影響。故本研究認為教師的任教班級性質 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值得進一步再探討。

八、參加專業研習

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參加專業研習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顯著 的影響(徐欣妍,2010;陳霞鄢,2004)。然亦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參加 專業研習因素對於教師教學行為沒有顯著的影響(張菁芳,2009),故 本研究認為教師有無參加專業研習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值得進 一步再探討。

綜合上述教學行為相關研究可知,不同背景因素的教師,其教學 行為有無差異並沒有一致的結果。本研究中,研究者將從外籍配偶班 教師的「性別」、「年齡 」、「婚姻」、「學歷 」、「服務年資」、

「職務」、「任教班級性質」、「參與專業研習」等變項來探討外籍 配偶班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因此,根據教學行為的文獻分析,教學行為對學生是最直接且可 觀察的接觸,一個教學活動進行時,教師要轉化課程教材為能被接受 的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與策略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師生互 動來觀察學生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差異而調整教學的步調,教師在 教學中能轉換適宜的角色,才能造尌一個成功的教學。本研究擬將教 學行為內容分為課程與知識、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師角色、師生關係、

學生差異等五個層面來探討,並區分為「學生中心─教師中心」的取 向,以此來了解外籍配偶班教師在教學現場中的教學行為表現。

47

第五節 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

認知心理學的興起,使得教學信念受到重視,許多研究者對於 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係產生興趣,目前國內相關的研究相瑝 多。一般而言,研究結果大多顯示教師的信念與教學行為具有一致 性,乃是教師信念的研究植基於「教師的行為乃是受其信念所引導」

的假設,二者之間存在著交互影響的關係(湯仁燕,1993)。因此,

觀察教師教學行為有助於了解教師教學信念。

陳孙杉(2002)認為尌理論上而言,教師教學信念應指引教學 行為,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受到內在的因素影響之外,

外在環境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Abelson(1979)也指出信念具有「可 選擇性(alternativity)」的特性,瑝信念面臨到挑戰是會更改的。

教師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干擾及影響,教學 信念影響教學行為,而教學行為亦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而改變,而 產生與教學信念不一致的教學行為,或是教學行為的改變而影響教 學信念的更動,因此,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係應是相互影響。

以下整理相關研究探討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係:

壹、教學信念引導教學行為

從表 2-5-1 之實證研究,研究對象從小學到大學教師皆有,研 究的方法有質性的訪談、觀察等,亦有量化的問卷調查,但其研究

從表 2-5-1 之實證研究,研究對象從小學到大學教師皆有,研 究的方法有質性的訪談、觀察等,亦有量化的問卷調查,但其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