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第四節 第四節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

學校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環,因此可將教育評鑑模式應用在學校家庭教育評鑑 上。然而,一般評鑑大多重視執行的效果,而忽略家庭教育實施課程與活動發展、

執行的過程,故本研究旨在應用 CIPP 評鑑模式之概念,嘗試建構高中以下學校家 庭教育評鑑指標。

綜觀國內並無與學校家庭教育評鑑相關之研究,故本研究除了應用CIPP評鑑模 式外,並結合家庭教育法令政策,以及融入其他教育領域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在 瀏覽相關研究後發現,雖然與教育領域評鑑指標建構的研究不少,但多半為未出版 的碩士論文居多,本研究為求資料的嚴謹,故以下主要節選曾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 上的四篇相關研究,依其所提教育評鑑指標歸納、分析,企圖建構較為完備的學校 家庭教育評鑑指標,以增加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建構之周延性。

一、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向度之建構

吳清山、高新建、黃幸美、葉興華、張素偵等人於2002年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 展之評鑑工具表,包含七個層面共包含有十八個項目及六十八個規準。黃嘉雄在 2002年針對國民小學彈性學習節數之課程評鑑,提出五個課程層面、十三項評鑑項 目以及二十八條規準。張嘉育2002年提出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指標,將評鑑指標分為 過程面與成果面。郭昭佑、陳美如2003年提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評鑑參考指標,共 分為籌畫階段、發展設計階段、實施階段以及成果評鑑階段,包含二十個項目一百 四十四條評鑑規準。

上述四篇研究中,皆有其研究之指標系統架構,吳清山等人與黃嘉雄之研究分 為「層面-項目-規準」、郭昭佑與陳美如的研究則為「階段-項目-規準」、張 嘉育之研究只分不同面向加以討論。上述研究中並無一致之系統架構,而本研究為 求指標系統架構層次分明,故依現行台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計畫中之評鑑層次,

將本研究之整體指標系統架構分為「向度-項目-內涵」三個層次。

根據CIPP評鑑模式四個主要之概念,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系統架構 可分為四大向度,將背景評鑑轉化為學校家庭教育背景分析指標、輸入評鑑轉化為

學校家庭教育發展設計指標、過程評鑑轉化為學校家庭教育實施過程指標、成果評 鑑轉化為學校家庭教育實施成效指標。

二、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項目之建構

本研究將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分為四大向度,各指標依CIPP評鑑模 式再劃分不同項目。根據第三節文獻探討結果,學校家庭教育背景分析指標可區分 為:「政策背景」、「環境背景」及「需求背景」;學校家庭教育發展設計指標可 區分為:「工作計畫」、「設備」、「經費」及「人力資源」;學校家庭教育實施 過程指標可區分為:「互動情形」與「實施過程」;學校家庭教育實施成效指標可 區分為:「品質」與「效益考核」。此外,並參考上述相關研究結果,嘗試建構高 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項目,詳述如下,見表2-4-1。

(一) 學校家庭教育背景分析指標:高中以下學校實施家庭教育主要是根據家庭教 育法,加上各縣市政府所訂定之實施要點執行。此外,各級學校因所處地理位置 不同,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風土民情,加上高中以下學校層級不同,學習者的 發展階段與學習需求也不盡相同。故學校家庭教育背景分析指標仍依照 CIPP 模 式,加以轉化修正,將其區分為:「家庭教育政策背景」、「家庭教育實施環境 背景」、「家庭教育學習者需求背景」,而吳清山等人之研究中提及學校背景分 析指標,故本研究依此多加入一項「家庭教育實施學校背景」,共四項項目。

(二) 學校家庭教育發展設計指標:在實施家庭教育之前,必須先仔細評估相關資 源是否充足。師資能力與素質、行政資源、經費來源、環境設備等,都是家庭教 育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此外,在相關研究中,有的將其分為課程發展組織 與運作、課程願景與目的、課程發展配套措施(吳清山等,2002);有的為課程

計畫、課程實施前的安裝與支持(黃嘉雄,2002),本研究認為可以重新歸納為 二項,故本向度即分為:「家庭教育課程發展組織與運作」與「家庭教育課程發 展配套措施」,共二項項目。

(三) 學校家庭教育實施過程指標:CIPP 模式之過程評鑑,主要著重在互動情形與 實施過程。然而,學校實施家庭教育要能順利執行,需要行政單位的配合、教學 者與學習者的良好互動與教學環境、策略、教材、時間的適切性,以及實施過程 中有無適當評量方式。根據吳清山等人的研究將其分為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因 其研究主要著重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評鑑上,指標的分類著重在課程,而忽略 其他部分,因此,研究者認為在學校實施家庭教育上,行政組織的推展運作也需 要被關注,所以本向度區分為:「家庭教育推展運作」、「家庭教育課程設計」、

「家庭教育課程實施」,共三項項目。

(四) 學校家庭教育實施成效指標:CIPP 模式的成果指標重視品質與效益考核。學 校實施家庭教育課程與活動,必須符合家庭教育之定義與內涵,並在發展之際即 訂定一份詳細的實施計畫,活動之內容也須符合計畫所預定達成之目標,過程中 之人力配置、經費與資源運用,以及最後學習者的整體回饋與評價,皆為學校實 施家庭教育課程與活動成果之重要依據。除了品質與成效外,仍需考慮相關人員 對課程的滿意度,故成果指標區分為:「家庭教育課程品質」、「家庭教育課程 滿意度」、「家庭教育課程成效」,共三項項目。

表 2-4-1 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項目分析表

三、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內涵之建構

除了評鑑指標向度與項目之歸納外,為求評鑑指標內涵更加周延、意義更加完 整,採取歸納相關研究結果與法令政策,再予以文句潤飾的方式作為指標內涵的最 後呈現,以下針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探討,以進一步轉化為本研究指標建構參考之 用,詳述如下。

(一)向度一:學校家庭教育背景分析指標 1-1 家庭教育實施環境背景

歸納相關研究後發現,指標內涵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面向,包含與課程 相關,例如:根據學校課程發展背景與架構分析(郭昭佑與陳美如,2003);

或是與實施環境相關,例如:家長社經地位、學校規模與文化分析、社區資源 與特色分析(郭昭佑與陳美如,2003),分析家長的社經背景、(吳清山等,

2002);或是與相關人員有關,例如:教師專長與能力評估(郭昭佑與陳美如,

2003),教師專長、能力與意願,並瞭解學校成員參與教育革新的意願(吳清 山等,2002)。綜合上述,將其三個主要面向,重新整理與轉化後形成以下四 個指標內涵,分為別:仔細分析現有家庭教育課程與教材之內涵與品質、仔細 分析學校社區的文化特質、仔細分析學校社區的人口特質、充分瞭解家庭教育 課程發展相關人員的期待與經驗。

1-2 家庭教育政策背景

相關研究結果中,唯有郭昭佑與陳美如(2003)將法令政策作為評鑑指標,

在籌畫階段評鑑指標中脈絡分析與供需評估的內涵提及教育法令限制與可行 性評估,故本研究將其修改轉化為:充分瞭解縣市訂定之家庭教育相關實施要

點、充分瞭解縣市訂定之家庭教育相關獎助要點、充分瞭解縣市訂定之家庭教 育經費申請辦法等三項指標內涵。

1-3 家庭教育學習者需求背景

歸納相關研究後發現,吳清山等人(2002)在學校背景分析中提及需充分 瞭解成員特性,包括:學生期望、需求與能力的分析。郭昭佑與陳美如(2003)

在研習宣導與專業訓練中也提及教職員工及家長學生進修需求分析。因學校家 庭教育的學習者以學生為對象,並以家庭教育為主題,故將指標內涵修正為:

仔細分析學生家庭教育的學習需求、充分瞭解學生家庭教育的先備經驗等二項 指標內涵。

1-4 家庭教育實施學校背景

歸納相關研究後發現,實施學校背景中,主要著重在學校成員的意願或是 各單位間內外部的互動情形,包含:著重學校成員之間的互動情形(吳清山等,

2002),或是強調小組內部與校內其他課程發展組織,以及行政單位問的分工、

互動與協調情形良好(黃嘉雄,2002),或是教師的參與意願、課程發展成員 的充分互動,以及正向的人際互動(張嘉育,2002),再者是成員的參與意願 與態度等(郭昭佑與陳美如,2003)。綜合上述,將其歸納為以下二個指標內 涵,分別為:推動家庭教育的成員互動情形良好、推動家庭教育的成員實施家 庭教育的意願高。

(二)向度二:學校家庭教育發展設計指標 2-1 家庭教育課程發展組織與運作

歸納相關研究後發現,吳清山等人(2002)在課程發展的配套措施中,提

及課程發展相關活動列入行事曆的情形,加上家庭教育法明訂學校家庭教育之 實施需在學校行事曆中載明,故指標內涵訂為家庭教育實施計畫在學校行事曆 中載明。此外,相關研究中也提及學校成員認同與支持課程願景與目標的程度

(吳清山等,2002),認為課程設計組織運作決定需能獲多數認同(郭昭佑與陳 美如,2003),故將指標內涵合併修改為學校教師認同家庭教育實施計畫內涵與

(吳清山等,2002),認為課程設計組織運作決定需能獲多數認同(郭昭佑與陳 美如,2003),故將指標內涵合併修改為學校教師認同家庭教育實施計畫內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