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校效能的基本理念

追求卓越,提昇品質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學校教育的目標能否達成,和 學校效能有著密切的關係。學校效能與學校品質息息相關,其意涵乃指學校在各 方面績效的表現。早期對學校效能的研究都統合了外在目標,因而關注到教育機 會均等與卓越的問題(邱錦昌,民 90)。後來的許多研究指出學校效能具有普遍 而共同的特性,有效能學校不只有單一特徵,所以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學校效能,

如校長領導、組織氣氛、課程與教學、學習技巧與策略、學校文化與價值等(吳 清山,民 87)。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校效能,本節分別以學校效能的意義、學校效能的層面等 加以說明與探討。

壹、學校效能的意義

學校是組織中的一類,但由於其學校成員、學校目標任務、學校結構等方面

織目標的精確,因此學校效能的意義比較複雜,國內、外學者專家看法也頗不一 致。茲將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於學校效能比較具有代表性之各種觀點與研究整 理如下:

一、國外學者的看法

(一)Levine 與 Lester(1990)認為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生產性的學校氣氛與 文化、學生重要學習技巧的獲得、適切的督導學生的進步、實用導向的教職 員發展、傑出的領導方式、家長的積極參與、學校課程有效的安排實施、學 生高度的期望與要求等目標的達成。

(二)Davis 與 Thomas(1989)認為學校效能的特徵有五方面:良好的班級經 營、高度的學術參與、監督學生的進步、視教學改進為優先順序、有明確的 目標。

(三)Purkey 與 Smith(1983)認為學校效能應由多元因素形成,不只是學生 具有較高的智育成績而已,還應包括校長的領導、學校的組織氣氛、課程與 教學、學校文化與價值等方面。

(四)Brook over 與 Lester(1979)認為學校效能的特性是非常複雜而多元,

並非僅僅單一獨特的因素,它是由許多因素所累積組合而成的,並且應將這 些因素視為一整體。

茲將上述學者看法整理如表 2-5

表 2-5 國外學者的學校效能意義分析表

Levine &

Lester Purvey &

Smith

二、國內學者的看法

(一)方德隆(民 75)認為學校效能係指組織為達成目標,而產生預期的結果,

而學校組織效能兼顧教師個人之需求,以及學校組織之目標。

(二)游進年(民 79)認為學校效能乃指學校為達成目的而產生之預期效果,含 有許多普遍而且同時之特性。

(三)張德銳(民 81)認為學校效能是學校組織的實際表現,包括組織目標的達 成、外部環境的調適、組織資源的獲得以及組織成員需求滿足的程度。而有 效能的學校應有如下之特徵:1.重視學校環境維護;2.學生紀律良好,老師 能有效控制教室秩序;3. 教師及行政人員都能體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並 給予適度的期望;4.學生的學習成就及教師教學成就普遍受到肯定;5.行政 人員及教師享有高度的自主權;6.創造並維持和諧的學校氣氛;7.學校提供 學生自治、參與服務之機會;8.鼓勵家長參與校務。

(四)劉春榮(民 82)指出學校效能是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所進行的方法、步驟 或程度。學校能採取有效的方法、步驟達成教育目標,便是有效能的學校。

(五)吳培源(民 83)認為學校效能乃指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所進行的方法、步 驟或程度,以及學校目標與其實際成效符合的程度而言。

(六)張慈娟(民 86)指出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應具備以下多項特徵:1.明確傳達 任務與目標;2.強調教學領導;3.重視和諧的學校氣氛;4.支持教師專業成 長;5.注重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6.加強學校環境維護;7.提供學生自治、

滿足、學校環境規劃、學校與家長和社區的關係、師生以及家長的需求等。

(八)高義展(民 87)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中校長、主任、教師能夠完成學校 共同的教育願景,攜手合作共同策劃及努力,而使學校在教學品質、工作滿 足、學校氣氛、運作績效及工作士氣均能獲致學校成員所訂定的理想期望與 境界。

(九)吳宗立(民 87)認為學校效能的性質可從學校組織的靜態、心態、動態與 生態等層面加以分析:

1、就靜態層面而言,學校效能是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

2、就心態層面而言,學校效能是滿足成員需求的程度。

3、就動態層面而言,學校效能是發揮行政績效的歷程。

4、就生態層面而言,學校效能是促進組織永續發展的程度。

(十)吳清山(民 87)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學 生學業成就、校長領導、學校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學校文化和價值,以 及教職員發展等,能夠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另外,他歸納國內外有效能 學校之研究,認為有效能學校有以下之特徵:1.多層面的組合:構成有效能 學校不是單一層面所決定,包括校長領導、學校環境、教師教學、家長參與 及學生表現等;2.具有複雜性:有效能學校之特徵由於層級(大學、專科、

高中、高職、國中、國小)之不同,差異性頗大,且不同學者對學校效能觀 點不同,很少有學者提出相同學校效能指標,這種高複雜度的工作,要建立 共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具有整體性:有效能學校要從整體性來看,要重 視彼此之間的關係。

茲將上述學者看法整理如表 2-6

表 2—6 國內學者的學校效能意義分析表 研究者

年代

學校教 育目標 與共同 願景

學校的 組織氣 氛

課程與 教學

適切的 督導學 生的進 步

實用導 向的教 職員發 展

家長的 參與

學校課 程安排 實施

學生學 習期望

方德隆

(民 75) 3 3

游進年

(民 79) 3 3

張德銳

(民 81) 3 3 3 3 3 3

劉春榮

(民 82) 3 吳培源

(民 83) 3 張慈娟

(民 86) 3 3 3 3 3 3

林偉人

(民 87) 3 3 3 3 3

高義展

(民 87) 3 3 3 3 吳宗立

(民 87) 3 3 3

吳清山

(民 87) 3 3 3 3 3

歸納以上國內學者的觀點,認為學校效能應具備以下特徵:

1.達成學校任務與目標。

7.重視親師合作。

綜合以上中外學者所述,可知學校效能的定義不一,其涵蓋之層面多元而廣 泛,有的學者重視結果,有的重視過程,但是都認為有效能學校有其普遍而共同 的特徵。本研究試將學校效能界定為:「學校能有效的運用人力、物力、財力資 源,兼顧教師個人目標及學校組織目標,並在校長效能、行政效能、教師效能、

學生效能及社區參與效能等各方面皆有良好的績效,且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並 能滿足組織成員需求之程度。」

貳、學校效能層面

在企業界,常以公司的競爭力、產品品質、員工工作滿意度等作為公司效能 的層面,非常具體明確,而且可以量化。但是學校的效能層面,不能只以學生的 智育成績表現或是畢業生的多寡等單一層面來代表,而必須要考慮到許多問題,

例如學校狀況、種族、社區文化背景、語言、地區特性等。

本文試將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於學校效能層面之各種不同論點與研究加以 整理如下: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

(一)Cameron(1978)指出學校效能包含學生對教育的滿意程度、學生的學業 發展、學生的生涯發展、學生的個人發展、教師與行政人員的滿意程度、專 業發展和教師的素質、系統的開放程度及社區互動、獲取資源的能力、組織 健康狀況等。

(二)Purvey 與 Smith(1983)將學校效能歸納為兩大類十三個因素:

1、結構因素:場地管理、教學引導、教職員之穩定、課程的組織與銜接、

教職員的進修、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學校成就的認定、學習時間的增加、學

2、歷程因素:參與計畫與同事關係、社區的歸屬、清晰的目標與期望、秩 序與常規。

(三)Sheerness(1992)從背景、投入、過程與產出的綜合模式分析影響學校 效能的因素,認為學校的背景、投入、與過程因素,皆直接或間接影響學校 的產出,此一模式簡稱 CIPP 模式,其包括的因素如下:

1、背景因素:包括學校的規模、學校所在地區、學校的設備、學校的類型 等。

2、投入因素:包括教師的素質、經費的支援、家長及社區人士的支持等。

3、過程因素:包括學校及班級運作之過程層次。

4、產出因素:包括學生的學業與行為表現、畢業生人數等。

(四)Corinne 與 Wilbur(1987)認為學校效能指標為強勢的行政領導、學校氣 氛、基本技巧、高度期望、不斷評估及教職員發展。

(五)Davis (1989)指出有效能學校需有良好的班級經營、高度的學術參與、

督導學生的進步、教學改進列為優先次序、明確的目標。

歸納以上國外學者的觀點,可以認為:「學校效能層面是多元的,與學校環 境、設備、教師、學生、行政領導、組織文化、組織氣氛、經費、家長的參 與和支持等都有關係」。

茲將上述學者看法整理如表 2-7

表 2—7 國外學者的學校效能層面分析表 研究者

年代

學校環 境規劃 與管理

學校行 政溝通

校長行 政領導

教師工 作滿意 度

教師教 學品質

學生學 習成效

家長參 與和社 區關係 Cameron

(1978) 3 3 3 3

Purkey 與

Smith(1983) 3 3 3 3 3 Sheerness

(1992) 3 3 3 3 3

Corinne 與 Wilbur

(1987)

3 3 3

Davis

(1989) 3 3

歸納以上國外學者的觀點,可以認為:「學校效能層面是多元的,與學校環 境、設備、教師、學生、行政領導、組織文化、組織氣氛、經費、家長的參與和 支持等都有關係」。

二、國內學者的研究

(一)張德銳(民 81)指出有效能的學校應有以下特性:重視學校環境、學生紀 律良好、教師有效維護教室秩序、適度的期望、以行政支援及服務教學、學 生學習成就、高度自主權、和諧的組織氣氛、學生自治與參與服務之機會、

學校提供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學習經驗。

(二)沈翠蓮(民 83)認為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為教學領導、參與溝通、課程教 學、學生學習表現及學生行為表現等。

(三)李皓光(民 84)建議學校效能指標包含學校發展、物資設備、校園環境、

(三)李皓光(民 84)建議學校效能指標包含學校發展、物資設備、校園環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