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社會科學性議題論證表現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生在社會科學性議題論證表現分析

兩個論證活動施測人數為 144 人,扣除未作答以及胡亂做答的樣本後,「基因 改造食品」的樣本數為131 人,而「焚化爐建立」的樣本數則為 123 人。

壹、文本操弄下立場改變情形

我們欲了解文本順序的操弄是否會影響學生立場改變的情形。文本順序操弄 形式請見第三章第三節表3-3-1。立場改變情形則由論證活動(請見附錄三、四)中

「問題二」得知學生原有立場與「問題五」最終立場之間若相同則為維持立場、

相反則為改變立場。

一、【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

在「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中(如表 4-2-1),原有立場「贊成」共有 56 位,

其中31 位(A 組)給予的文本順序為呈現「先贊成後反對」,25 位(B 組)則呈現「先 反對後贊成」;原有立場「反對」的共有75 位,其中 38 位(C 組)是文本順序為呈 現「先贊成後反對」,37 位(D 組)則呈現「先反對後贊成」。

表4-2-1:「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各組人數 原有立場

文本順序

贊成 反對

先呈現贊成 A 31 C 38 先呈現反對 B 25 D 37

Total 56 75

Ps:總人數為 131 位

將表 4-2-1 變項「文本順序」轉換成「文本操弄」,如表 4-2-2。A與D組學生 為先呈現「與原先立場相同」人數共68 位。而閱讀完言論報導後改變立場的人數 分別為21 與 8 位,共為 29 位;B與C組為先呈現「與原先立場相反」,共 63 位。

閱讀完言論報導後改變立場的人數分別為13 與 2 位總共 15 位。

表4-2-2:「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原有立場與文本操弄下各組人數 原有立場

文本操弄

贊成 反對 原有立場

先呈現與原立場一致 A 31(21) D 37(8) A+D 68(29) 先呈現與原立場相反 B 25(13) C 38(2) B+C 63(15)

Total 56 75 131(44)

Ps: ( )內為立場改變個數

在此我們把原先四組先合併成兩組,也就是「先呈現立場一致」(A 與 D 組) 和「先呈現立場相反」的組別(B 與 C 組)。探討學生在不同序列言論報導的操弄下,

其立場改變的差異(如表 4-2-3)。在「先呈現立場一致」最後仍維持原有立場的人 數有39 位占 57.4%、改變立場的則為 29 位占 42.6%。在「先呈現立場相反」最後 仍維持原有立場的人數有48 位占 76.2%、改變立場的則有 15 位占 23.8%。在此活 動中不管是「先呈現立場一致」或「先呈現立場相反」的小組中,都是以維持立 場的人數最多,改變立場的人數較少。經卡方分析這兩種文本順序的操弄對於立 場的變化有顯著的差異性存在(χ2=5.20, p<0.05)。先閱讀「立場一致的言論」的學 生最後改變立場的比例(42.6%)較先閱讀「立場相反的言論」的學生高(23.8%)。

表4-2-3:學生在「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不同文本操弄下立場改變的情形 文本操弄

立場變化

先呈現立場一致 先呈現立場相反

維持立場 39(57.4%) 48(76.2%)

改變立場 29(42.6%) 15(23.8%)

χ2=5.20 Ps: p<0.05

二、【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

在「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表 4-2-4),原有立場「贊成」有 38 位,24 位(A 組)文本順序為呈現「先贊成後反對」,14 位(B 組)是「先反對後贊成」;原有立場

「反對」的有85 位,44 位(C 組)文本順序為呈現「先贊成後反對」,41 位(D 組) 是「先反對後贊成」。

表4-2-4:「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各組人數 原有立場

文本順序

贊成 反對

先呈現贊成 A 24 C 44 先呈現反對 B 14 D 41

Total 38 85

Ps:總人數為 123 位

表 4-2-5 文本操弄下各組人數為,A與D組學生為先呈現「與原先立場相同」人 數共65 位。閱讀完言論報導後改變立場的人數分別為 12 與 15 位,共 27 位;B 組與C組為先呈現「與原先立場相反」人共58 位。而閱讀完言論報導後改變立場 的人數分別為3 與 7 位,共 10 位。

表4-2-5:「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原有立場與文本操弄下各組人數 原有立場

文本操弄

贊成 反對 原有立場

先呈現與原立場ㄧ致 A 24(12) D 41(15) A+D 65(27) 先呈現與原立場相反 B 14(3) C 44(7) B+C 58(10)

total 38 85 123(37)

Ps: ( )內為立場改變個數

「焚化爐建立」的論證活動中(如表 4-2-6),在「先呈現立場一致」的文本操 弄下,最後仍維持原有立場的人數有38 位占 58.5%、改變立場的則為 27 位占 41.5%。在「先呈現立場相反」的文本操弄下,最後仍維持原有立場的人數有 48 位占82.8%、改變立場的則有 10 位占 17.2%。在此活動中不管是「先呈現立場一 致」或「先呈現立場相反」的小組中,都是以維持立場的人數最多,改變立場的 人數較少。這兩種文本順序的操弄對於立場的變化有顯著的差異性存在(χ2=8.60, p<0.05)。先閱讀「立場一致的言論」的學生最後改變立場的比例(41.5%)較先閱讀

「立場相反的言論」的學生高(17.2%)。

表4-2-6:學生在「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中不同文本操弄下立場改變的情形 文本操弄

立場變化

先呈現立場一致 先呈現立場相反

維持立場 38(58.5%) 48(82.8%)

改變立場 27(41.5%) 10(17.2%)

χ2=8.60 Ps: p<0.05

三、小結

在「基因改造食品」與「焚化爐建立」兩個論證活動中皆顯示,不管文本呈 現的順序為何,維持立場的人數都占有多數。這代表在論證活動無論如何操弄文 本的順序,想利用文本順序讓學生改變立場,仍有大多數的人選則堅持自己的立 場。回到基礎點來探討,若我們不管文本順序的操弄,純粹只看提供的資訊(正、

反面的言論)與學生的立場改變,在這兩個活動閱讀完言論之後仍維持立場的比例 皆達約3/4 的總人數。而為何在閱讀完言論報導後維持立場的人數仍然占大多數其 可能的原因為:一、在短時間內閱讀完兩篇相反的言論,學生是否有足夠時間思考 並權衡兩邊言論,若沒有進一步去思考與權衡,大多還是會維持原先的判斷。二、

對於原有立場非常堅定,只在乎對於與自己有利的論點,而與自己相反的論點則 是有意識的忽略,在Zeidler et al., (2002)研究提到有些學生會在論證的過程中採取 選擇性的尋找可以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對於其他與自己看法矛盾的證據或觀點 則採取忽視的態度。三、在「先閱讀立場一致的言論」的學生閱讀完「立場一致 的文本」更加增強對原有立場的觀點,當立場相反的文本若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據 更衝突他原有立場的論點,則不易改變其原有觀點。四、「先閱讀立場相反的言論」

學生面對與自己立場相反的言論,可能會受到衝突與矛盾而產生動搖,但是若相 反言論所帶來的衝突不足以使學生立即立場改變,學生最後閱讀支持自己的報導 時會再次穩固原先的立場。而「先閱讀立場相反的言論」的學生維持立場的比例 比較高,因為堅信自己原有立場的學生對於議題都有一套信念與詮釋的觀點,突

如其來「立場相反的言論」要讓學生馬上拋棄過去一直相信的原有觀點而去接受 一個衝突的想法並非如此容易。若學生面對「立場相反的言論」其原有立場有稍 許動搖但因為隨後「立場一致的言論」馬上給予學生支持的理由而穩固原有立場。

在「基因改造食品」與「焚化爐建立」兩個論證活動中「先呈現立場一致」

立場改變的比例較高。在「先呈現立場一致」組別中,他們所接觸的最後一篇言 論是與自己立場相反的,因此有較多的人最後改變立場。而在「先呈現立場相反」

組中,學生最後所接觸到的是支持自己看法的言論,因此改變立場的人數較少。

由結果可推論文本順序當中『最後一篇的言論』或許更能夠影響學生下最終的決 定。可能的原因有一、受到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影響。Horgarth and Einhorn (1992) 提出信念調整模式(belief-adjustment model)用以描繪個體的資訊整合與信念修正行 為,探討資訊次序與決策者的信念調整之間的關係,當個體要在有次序性(order) 的證據呈現下做決定會造成時近效應,亦即個體會對愈後面出現證據賦予較大權 數,也就是個體的決定會傾向於時近的(recency)。而在 Highhouse and Gallo (1997) 更提到時近效應在個體的決策過程中具有主導地位。二、學生閱讀言論報導是讓 學生參與支持與反對者論證的過程。論證的過程就像是攻防戰,可以針對自己的 論證提出辯護(defense) 或是針對別人的意見提出攻擊(attack)。先面對「立場一致 報導」的學生面對的論證過程為『原有立場—防守—攻擊』因最後一篇言論為攻 擊所以容易改變立場,其中這些言論或證據是他原先所認同的而掃瞄過去,而當 接觸反對言論時造成衝突與矛盾讓學生原有立場動搖;先面對「立場相反報導」

的學生面對的論證過程為『原有立場—攻擊—防守』因最後一篇立場為防守所以 不容易改變立場,或許他們的立場會受到衝突與矛盾而產生動搖,但是最後閱讀 支持自己的報導又鞏固了原先的立場。

貳、決策形式與立場改變

由論證活動中的問題二(請見附錄三、四),學生對於此議題的贊成或反對的意 見所寫的理由進行分析。若學生寫不出理由或學生憑感覺回答其決策型式屬於「直 覺型」;學生能寫出其決策的依據的就列為「證據型」。在此探討是否會因學生的 決策形式不同而立場改變情形有所差異。

一、【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

在【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中,依證據來下決策的學生在閱讀完言論報導 後明顯的比依直覺下決策的學生更加容易改變他們原有的想法(χ2=6.48, p<0.01) (如表 4-2-7 所示)。「證據型」學生有 42.7%學生閱讀完言論後改變自己的立場。而

「直覺型」的學生只有21.4%的人閱讀完言論後願意改變自己的立場。

表4-2-7:【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之決策類型與立場改變 決策類型

證據型 直覺型

立場維持 43(57.3%) 44(78.6%)

立場改變 32(42.7%) 12(21.4%)

χ2=6.48★★

Ps: ★★p<0.01

二、【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

在【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中閱讀完言論報導後,「證據型」(31.9%)與「直覺 型」(27.5%)學生立場改變的比例沒有明顯的不同 (χ2=0.29, p>0.05) (如表 4-2-8)。

表4-2-8: 【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之決策類型與立場改變 決策類型

證據型 直覺型

立場維持 49(68.1%) 37(72.5%)

立場改變 23(31.9%) 14(27.5%)

χ2=0.29(n.s)

三、小結

在【焚化爐建立】論證活動「證據型」的學生閱讀完言論報導後願意改變立 場的比例與「直覺型」學生沒有顯著不同。然而在【基因改造食品】論證活動中

「證據型」的學生閱讀完言論報導後願意改變立場的比例較「直覺型」學生高。「直 覺型」學生為何改變立場的比例會比較小?我們首先探討「證據型」與「直覺型」

在最初下決定時的類型。

學生回答問題二「你認為基因改造食品的出現好或不好?」時,「證據型」的 學生都能很明確的提到支持自己立場的理由,通常這些理由是合理的證據支撐,

學生回答問題二「你認為基因改造食品的出現好或不好?」時,「證據型」的 學生都能很明確的提到支持自己立場的理由,通常這些理由是合理的證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