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補救教學活動的後測、延後測結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探討

第三節 學生在補救教學活動的後測、延後測結果分析

為了瞭解補救教學活動教學成效的保留情形,本節將針對高二社會組兩班 重修班71 名學生在「向量概念與基本運算二階段評量」後測、延後測的各題答 題正確率、答題正確率人數分佈情形及錯誤類型的變化作進一步探討。

ㄧ、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於後測、延後測各題答題分析

為了瞭解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在後測、延後測各題的答題情形,現將學生於 後測、延後測中各題的答題正確率列表並畫折線圖表示,以無母數檢定分析瞭解 後測、延後測各題答題的差異情形。表4-3-1 為後測、延後測的各題答題正確率 及答題差異情形;圖4-3-1 為後測、延後測的各題答題正確率折線圖:

表4-3-1 後測、延後測的各題答題正確率及答題差異情形 題號 後測答對率 延後測答對率 無母數檢定 p 值

1 81.7 80.1 1.000 2 85.9 90.1 0.453 3 97.2 97.2 1.000 4 87.3 78.9 0.180 5 88.7 78.9 0.650 6 87.3 84.5 0.791 7 95.8 91.6 0.453 8 87.3 84.5 0.727 9 87.3 83.1 0.375 10 85.9 84.5 1.000 11 76.1 77.5 1.000 12 93 87.3 0.125 13 62 60.6 1.000

圖4-3-1 後測、延後測的各題答題正確率折線圖

錯。第4 題下降比例 8.4%(6 人),由學生在第 4 題後測和延後測答題情況得知 有1 人是後測答錯,而延後測答對,有 7 人是在後測答對,但延後測答錯。現 將這兩題答題情況分析如下:

(1) 第 5 題後測答錯,而延後測答對的 2 人,在後測時 1 人是勾選第一階段是否 的時候,勾選錯誤;另一人則由(B-1)三角形加法的和向量起點和終點位置 相反所引起的向量減法錯誤。

(2) 第 5 題在後測答對,但延後測答錯的 9 人,他們在延後測中有 6 人是由(B

-1)三角形加法的和向量起點和終點位置相反所引起的向量減法錯誤,有 3 人是由(B-2)選錯平行四邊形加法的對角線當成和向量所引起的減法錯 誤。但是這9 人中除了 1 人在延後測的安置中是犯有類型「B-1 在三角形 法兩向量相加時,把和向量的起點與終點位置寫相反。」的錯誤類型,其他 8 人均沒有在延後測的安置中犯有向量加法的錯誤類型。

(3) 第 4 題後測答錯,而延後測答對的 1 人,在後測時此人是認為把方向相反的 向量當成向量會有負值,且把向量大小記號當成絕對值,而延後測時則無此 情形。

(4) 第 4 題在後測答對,但延後測答錯的 7 人,此 7 人在延後測的答題情形中有 4 人是認為把方向相反的向量當成向量會有負值,且把向量大小記號當成絕 對值;另外3 人是認為向量記號可以表示向量的大小,且把向量大小記號當 成絕對值,但是這7 人中除了 1 人在延後測的安置中是同時犯有類型「A-

1 認為向量記號可以表示向量的大小」、「A-2 把相反方向的向量當成負值」

與「A-3 把向量大小記號當成絕對值」,1 人在延後測的安置中是犯有類型

「A-2 把相反方向的向量當成負值」與「A-3 把向量大小記號當成絕對 值」,其他5 人均沒有在延後測的安置中犯有向量加法的錯誤類型。

由(1)和(2)第 5 題的答題分析顯示學生在向量加法運算上,還不太穩定,偶而 有時仍然會在加法運算錯誤。由(3)和(4)第 4 題的答題分析顯示學生在向量記

形,以及有時仍會把向量大小記號當成絕對值記號。

38.5 46.2 53.8 61.5 69.2 76.9 84.6 92.3 100

後測人數

表4-3-4 延後測答題正確率比後測答題正確率下降之下降比率人數分佈表 下降比率(%) 人數

-7.69 27 -15.38 5 -30.77 1

表4-3-5 延後測答題正確率比後測答題正確率上升之上升比率人數分佈表 上升比率(%) 人數

7.69 13 15.38 1 23.08 1 由表 4-3-4 及表 4-3-5 可發現:

1.延後測答題正確率比後測答題正確率下降的人數有 33 人,而延後測答題正確 率比後測答題正確率上升的人數有15 人,另有 23 人在後測與延後測答題正確率 維持相同,整體而言有38 人在延後測答題正確率沒有下降,由此可見補救教學 活動具有一定程度的保留效果。

2.再整理分析延後測答題正確率比後測答題正確率下降的 33 人,將此 33 人在後 測正確,但延後測答錯的題目與人次列表,如表4-3-6。

表4-3-6 延後測答題正確率下降 33 人,在後測正確,但延後測答錯的題目與人 次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人

次 5 1 1 8 6 4 1 2 2 5 0 1 3 從表4-3-6 可知道這延後測答題正確率下降的 33 人,在後測正確,但延後測答 錯的題目發生較多人次的是第4 題、第 5 題、第 1 題和第 10 題。

三、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在後測、延後測錯誤類型分析

在第二節關於前測、後測的錯誤類型分析中,已明瞭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在 經過補救教學之後,主要錯誤類型的錯誤情形已有明顯的改善。現在,為了瞭解

補救教學活動對於改善學生主要錯誤類型的保留情形,研究者將參與補救教學的

定P 值小於 0.05,其餘 8 個類型的無母數檢定皆大於 0.05,表示這些類型的後測 與延後測犯錯人數差異不大,意味著補救教學在這8 個類型具有好的保留效果。

類型「C-3 認為兩組向量內積中,可以利用『向量大小』或『兩向量夾角』

其中一個條件的大小來判斷內積大小,或當向量大小和向量夾角都不相同時,則 無法比較內積的大小。」在後測有22 人,延後測有 27 人,表示經過補救教學後,

在後測與延後測犯有此錯誤類型人數仍然超過參與補救教學人數15%(含

15%),故,以下針對類型 C-2 和類型 C-3 這兩個類型的補救教學成效分析於 下:

(一)類型 C-2 不了解向量夾角的定義

在後測中有9 人犯此錯誤類型,在延後測又增加為 18 人犯此錯誤類型。本 錯誤類型在延後測犯錯的18 人中,有 11 人是後測沒有犯此類型,而延後測有犯 此類型,這18 位人中,部分是因為沒看清楚題目是要找哪兩個向量的夾角而犯 錯(見下面訪談實錄 1),大多數是在判斷向量夾角時,因為看到「夾角」兩個字,

又回到舊經驗的夾角概念,而忽略必須要將兩向量起點重合的步驟,但經過提醒 就會想起向量夾角的定義(見下面訪談實錄 2)。學生若未經過特別提醒,很容易 受圖形影響,使用舊經驗中的夾角概念,表示他們還是很容易對向量夾角的概念 和舊經驗夾角概念產生混淆,顯示本研究的補救教學對於學生在錯誤類型「不了 解向量夾角的定義」的保留效果不佳。

為何本研究的補救教學在「類型C-2 不了解向量夾角的定義」的保留效果 不佳?向量夾角的定義以龍騰版(許志農,民 96)為例:「將兩向量平移,使其始 點重合,此時他們的夾角θ(0°≦θ≦180°)」,這個定義內容和舊經驗兩邊的「夾 角」概念相比較,多了「使兩向量的起點重合」這個步驟,為此補救教學在向量 夾角的說法,特別做一個加強的動作:「兩向量起點放在同一點之後,那兩個向 量射出去的方向所形成的夾角,就是向量夾角。注意向量的夾角只有一個(0°≦

θ≦180°)。」教材設計示例如下圖4-3-3(參閱附錄八補救教學教材)圖中的虛線

圖4-3-3 以張開角的概念呈現「向量夾角」圖示

目的是要讓學生平移向量使起點重合後,以張開角的概念去理解「向量夾角 的定義」,但是由後測犯錯人數和延後測反錯人數差異很明顯來看,表示這個策 略未能發揮保留的效果。針對保留效果,研究者認為:

1. 教學活動進行中,研究者缺乏讓學生利用舊有的「夾角」概念和新概念「兩 向量夾角」聯結,教學時應可以在向量平移使起點重合在一起後,讓學生利用 舊經驗「夾角的『頂點』」讓學生聯結到新概念「兩向量重合在一起的『起點』」, 再加強兩向量方向所射出去的夾角,使學生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應可改善本 類型保留效果不佳的情形。

2.教材設計未編製適量的練習題,加強學生平移向量使起點重合的概念。

檢視補教教材在向量夾角部分的練習題,有5 題練習題是學生只要畫出向 量圖形之後,不需平移就會符合兩向量射出去的方向張開角的典範圖形;但是 教材中只編了2 題必須要作平移向量使起點重合的題目,如果想改變學生因循 舊經驗的「夾角」概念,最需要的其實是這樣的練習。缺乏這類的練習,則容 易受圖形中所呈現向量方向的影響,反而勾起學生舊經驗的「夾角」概念,如 下圖4-3-4,看到圖形時就會形成直覺,忽略將兩向量的起點放在同一點,而 導致向量夾角的錯誤。研究者若能多編製5 題必需要平移向量使起點重合的題 目,也許能讓教學成效提高,也能讓保留效果提高。

B

A

C

a

b θ

圖 4-3-4 圖形中呈現向量方向的向量夾角圖形 與舊經驗兩邊的「夾角」圖形之比較

同樣地,檢視補救教學教材中,向量夾角之後的內積運算的教材內容,要 利用到向量夾角概念的練習題中,總共編了25 題合乎兩向量射出去的方向張 開角典範圖形的題目,但只編了2 題必須要作平移向量使起點重合的題目,顯 示教材設計未注意到在學習過程中,要適時地返回「平移向量使起點重合」的 概念,而未能讓新概念作持久穩固的遷移。

3.針對學生需經提醒才會想到「向量夾角」與舊經驗中兩邊的「夾角」不同的情 形,部分是因讀題目敘述時,會只注意到「兩向量的夾角」中的「夾角」一詞,

因而產生混淆。教師若能在教學進行時,請學生特別將「向量的夾角」用筆框 起來,以及作練習時特別將題目中的「向量的夾角」用筆框起來,也許可以讓 學生產生自我提醒的作用,而不需要透過教師提醒才會注意題目中問的是「向 量夾角」。

《訪談實錄1》

師:你這一題為什麼選(1)啊?

生:正三角形每個角都是60 度啊!

師:可是這一題是問向量的夾角耶!

生:對啊…喔…我看錯向量了。

師:那你知道這兩個向量的夾角是幾度?

A

B

C

受圖形中呈現出向量 方向影響學生理解向 量夾角的圖形。

舊經驗:兩邊的夾角概念圖示

生:我知道,要把向量的起點移到同一點上…是 120 度。

師:正確!

《訪談實錄2》

師:你這一題為什麼選(1)啊?

生:角ABC 是 60 度。

師:這兩個向量的夾角是角ABC 嗎?

生:向量夾角…啊!我想成夾角了。

生:向量夾角…啊!我想成夾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