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課業表現 學生課業表現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學習習性之探討 (頁 51-54)

一 一

一、、、、擬定研究方向並確定主擬定研究方向並確定主擬定研究方向並確定主擬定研究方向並確定主題題

由於研究者本身對於學生的習性之議題有相當的興趣,加以研究者在教學現 場所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表現似乎與家庭教養方式有一定的關係,因此在向指導教 授請教過後,便想嘗試以觀察學生學習習性與家庭教養的連結,以瞭解學生在學 習上的表現是否與該家庭習性有相當的關係。是故,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2:

圖圖

圖圖 3333----2222 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家庭 家庭 家庭 家庭

探討面向:

1. 家庭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 2. 家人互動方式、對話內容 3. 家長教養方式和態度 4. 平時家庭休閒活動

學生學習習性 學生學習習性 學生學習習性 學生學習習性

探討面向:

1. 學習經驗 2. 學習態度 3. 學習興趣 4. 對學習的看法 5. 自我教育期待

學生課業表現

學生課業表現

學生課業表現

學生課業表現

式,並向學生說明基於研究倫理,所有的回答(即第一手資料)只有研究者會看 見,若不得已必須引述其內容,必會化名且替學生保密,因此請學生依照自己的 實際經驗回答即可;另外,在研究過程中,由於在校期間的訪談,研究者僅能利 用午休時間進行,為了獲得更多的學生資訊、與學生熟稔及保持聯繫,研究者也 與學生交換線上通訊帳號,以在雙方皆許可的範圍內,隨時隨地與學生進行線上 交談。

事實上,研究者曾於一年前於該校代課,因此也與該班學生有些熟識。在代 課期間,該班學生與研究者相處的模式並非為嚴肅的師生關係,在學生下課期 間,學生們常會與研究者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瑣事,對於班上的事也不會刻意向 研究者保密,彼此互動較無距離,也常會互開玩笑。而這次回到該校進行論文研 究,在研究者向學生表明非以該校教師身分而是以研究生的身分進行研究時,學 生們普遍的反應皆為「所以現在老師跟我們一樣都是學生囉!」因此在訪談過程 中,學生們與研究者的對話就像朋友間相互聊天一般,而非嚴肅的師長關係。

五 五 五

五、、、、訪談和蒐集文件資料訪談和蒐集文件資料訪談和蒐集文件資料訪談和蒐集文件資料

在確定班級之後,為了概略掌握及觀察不同學生的個性和日常生活作息,研 究者便先請全班學生填寫背景資料問卷;另外,為了讓學生在訪談進行時能感到 安適自在,研究者亦會在問卷的最後詢問學生接受訪談的意願,並依學生的選擇 意願分別安排單獨受訪或與同儕一同進行訪談。

在安排好學生的訪談順序後,研究者便與該班導師確認訪談時間,在不干擾 學生在校作息和學校活動的原則下,進行學生訪談;另外,研究者也向學校借一 間小教室做為訪談地點,以在安靜、無外人干擾的情況下,讓學生能安心的暢所 欲言。

另外,由於本研究的對象為國中生,須取得家長的同意方得進行研究,因此,

在蒐集學生問卷資料的同時,研究者也先擬一份家長同意書,並附上本研究的相 關說明,以取得學生家長的同意和配合。

六 六 六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與分析

為了避免研究者發生曲解學生訪談內容的情況,研究者在學生訪談結束後,

利用與該生線上對談和與老師、同學們的對談來回交互比對,以確認資料的真實 和正確性。當發現某些特殊或值得深入探究的主題或現象時,研究者也會參考先 前相關研究或理論,試圖整理出更清晰的主題和概念;最後,透過觀察研究結果 和文獻的對話,參考並重新整頓研究脈絡,試圖描繪並呈現清晰的研究結果架構。

七 七 七

七、、、、撰寫研究報告撰寫研究報告撰寫研究報告撰寫研究報告並逐漸退出研究現場並逐漸退出研究現場並逐漸退出研究現場 並逐漸退出研究現場

在結束所有的學生訪談研究之後,研究者便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與資料分析 開始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由於研究者預計的觀察時間為一學期,且考量到學生 在進入暑假後必須專心準備升學考試,因此研究者在 5 月 20 日進行最後一次學 生的在校訪談,與學生網路對話的資料擷取,也於 6 月 30 日全部結束。但因學 生已將研究者加入至他們自有的小型網路社群(Facebook 社團),所以即使研究 者已退出學校研究場域,依舊能和他們進行網路互動並瞭解學生的近況和班級大 事;雖然研究者沒有機會對學生當面告知研究結束,但在學期結束當天,研究者 便利用網路社團告知學生觀察研究已告一段落,感謝他們的協助和幫忙。即使觀 察研究已結束,但學生仍能透過網路和研究者保持互動。

在文檔中 國中學生學習習性之探討 (頁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