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吳學偉(民 102)指出學習是一種認知行為,是從無識到識得的 一種過程。態度可視為個人對某一觀念的整體評價,一種長期一致 的傾向,表示對某種行為的偏好程度。學習態度則可以指學習者對

學習環境、教學情境、教師或同儕之間所引起的心理反應,而表現 出一種消極或積極的態度。

Krech and Crutchfieid(1948)認為態度是對於個人某一方所做動 機、情感、概念與認知的反應,即認識環境過程中的一種持久性組 織。Scott(1969)認為態度具有方向性,即態度包括許多相對的情 感、評價和行為傾向,如愛與恨、信任與懷疑、贊成與反對、積極 與消極等正反之傾向。

張春興(民 78)認為,態度是個體對人、事及周圍世界所持有的 一種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由個體的外顯行為來 推測,不過態度的內涵並不只限於單純的外顯行為,態度尚包含認 知(對態度對象的理解與信念)、情感(對態度對象的情緒反應)、行 動三種成分,且態度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 象的觀念或思想。態度的定義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有所不同見解,態 度定義大部分心理學家皆以三個層面來探討,Myers(1993)將情感層 面(Affect)、行動層面(Behavior intention)及認知層面(Cognition),統 稱為「態度 ABC」,分別說明如下。

一、 情感層面:即為個人對於某種對象,包含了人、事、物或一種 抽象概念之喜惡,此層面屬個人內心之體驗。

二、 行動傾向層面:即為個人對某種對象之反應傾向,即是說對某 種特定對象在行為發生前之準備狀態,行動傾向非外在行動行 為,而是行動前心理傾向。

三、 認知層面:即為對態度之對象持有某種信念組合,此種信念個 人對特定對象所產生知識、訊息,具有評價的意味。態度對善 惡、同意反對、利弊、褒貶,具認知層面上了解與判斷。

「學習態度」係指對於學習過程中所抱持的態度。紀文祥(民 54)認為學習態度是指學習活動上的態度而言,即為個體在學習過 程 中,對教師、課程或教材及考試等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

Fishbein and Ajzen(民 61)認為學習態度是一種情意、認知與理解行 為傾向,指學習者對學習贊成或反對的表現。秦夢群 (民 81)指出,

學習態度的涵義應是指學生在環境的影響下,對所學事物之內容,

持正向或負向的評價,或是贊成與反對的行動傾向。學生的學習態 度將會影響其學習的過程與結果,若學生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 度,必能達成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一般可解釋為對於學習所抱持的 一種持續性,且一致的看法或傾向。亦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能指 示學生學習方向,且是基於後天經驗習得的,具有一致性與持久 性。因此,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去測量其方向與強弱度。

王福林(民 79)指出在相當的條件下,學習態度是會改變的,學 習態度的形成與改變與個人所在的學習環境(包括:教師、同學、

教材、家庭地位背景、文化背景及學校環境等)有密切的關係。一 般而言,學習態度可分為對課業學習的態度與對學習環境的態度;

前者為學生對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後者為周圍環境變數(如:教師 教學的態度、同學間的人際關係)所造成學生主觀的看法。

Rosenberg and Hovland(1960)則認為學習態度由三種成分組成 為:認知、情感與行為的傾向,指學習者對學習贊成或反對的表現,

是一種複雜心理歷程。葛樹人(民 78)則將態度定義為「一種有組 織、一致性和持續性的心理趨向,因此它的形成大多是經由長久的 累積,有一定的穩定性」。張春興(民 78)則認為態度由三種成分所 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歷程包括:

一、 認知性成分:係指對態度對象的認識程度、瞭解情形及看法。

二、 情感性成分:係指對態度對象的好惡情感。

三、 行為性成分:係指對態度對象可觀察或覺知的行動。

一般而言,學習態度一般可解釋為對於學習所抱持的一種持續 且一致的看法或傾向。亦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能指示學生學習方 向,且是基於後天經驗習得的,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

王福林(民 79)認為在相當的條件下,學習態度是會改變的,學 習態度的形成與改變與個人所在的學習環境有密切的關係。過去學 習態度研究方向大部分集中在與學習成效或學習成就 (姚如芬,民 82;莊婉鈴,民 92),或組織氣氛(林淑真,民 91;李清榮,民 94),

或學習動機(陳佳韻,民 93),或創造傾向(黃朝凱,民 92)之關係探 討等。

綜合各學者的看法,本研究對「學習態度」所作之定義:「學 習態度是一個人在心理與外在學習環境、學習事務互動的結果,而 學習態度則是個人心理態度,經由後天的學習歷程中所產生的一種 情感、認知及意向等主觀性的心理反應與傾向,這種心理上對週遭 的人、事、物所產生的態度反應有時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個人的 外在行為及學習成就上」。

高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將會影響其學習的過程與結果,若高中學 生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在學習期間結束時必能達成學習目 標;學習態度為學習者從事學習活動的方法、動機與態度,包含學 習方法、技能、學習習慣、學習慾望等。本研究將針對高中學生之 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所投入的學習態度及相關 的過程來做全面性的探討高中學生的學習態度。

黃思芸(民 94)研究探討高職學生國文科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 的現況與差異。該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係抽取雲林縣與南投縣 公、私立高職學校共 15 所,叢集隨機抽樣抽選 1750 位學生進行資 料的搜集,計回收 1476 份,有效回收率為 89﹪。所使用的研究工 具為「高職學生國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國文科學習態 度問卷、國文科學習困擾問卷。以 SPSS10.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 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含描述性統計、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等。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 高職學生國文科整體學習態度現況,呈現負向與消極的學習態 度。

二、 高職學生國文科整體學習困擾現況,呈現較高程度的學習困 擾。

三、 性別、學校類別、就讀類科、國文成績、每週平均複習與預習 國文課業時間不同的學生,其國文科學習態度有顯著的差異。

四、 就讀年級、就讀類科、國文成績、每週平均複習與預習國文課 業時間不同的學生,其國文科學習困擾有顯著的差異。

五、 學生的國文科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具有負相關。

六、 高職學生之國文成績、每週複習及預習國文課業時間對國文科 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王建富(民 103)研究探討以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對高職資訊 科電子學課程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私 立高中附設職業類科,資訊科二年級學生,實驗組 1 班 38 人、控 制組 1 班 41 人,兩班共 79 人。實驗組於電子學課程實施學習共同

體模式教學,控制組於電子學課程實施傳統式講述教學。實施為期 八週、每週 3 節課的教學實驗。在教學實驗進行前後,實驗組與控 制組皆實施電子學學習成就與電子學學習態度測驗。所得資料數據 以 PASW Statistics 18 統計軟體進行作資料分析,以獲得相關重要 結論如下:

一、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教學實驗後發現,接受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 的班級,其學習成就優於接受傳統式講述教學的班級,並達顯 著差異。

二、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教學實驗後發現,接受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 的班級,其學習態度優於接受傳統式講述教學的班級,並達顯 著差異。

三、 實驗組於電子學課程實施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後,班級的學習 態度比教學實驗實施前進步,並達顯著差異。

以上研究顯示,該研究實施的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在高職資 訊科二年級電子學課程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電子學學習成就與電 子學學習態度。可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對電子學學科課業具有正 面影響關係。

因此,本研究整理相關學者理論,依照葛樹人(民 78)、王建富 (民 103)的看法,學習態度具有學習認知的人格特質;而葛樹人(民 78)、黃思芸(民 94)則認為學習態度係指對態度對象的好惡情感,

因此具有情感認知的人格特質;葛樹人(民 78)、張春興(民 78)則指 出學習態度具有對態度對象可觀察或覺知行動的反應行為之人格 特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