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效能、學習態度、學習成就與數學科課業之關係

李 韋 廷 ( 民 103) 研 究 探 討 高 中 生 對 於 化 學 的 學 習 概 念 (conceptions of learning)、學習態度(attitude toward learning)與學習 自我效能 (learning self-efficacy)的表現因素,並藉由學習概念、學 習態度與學習自我效能的交互關係來探討高中生如何學習化學。研 究對象為台北市四所高中學生,男生 177 人、女生 121 人,共 298 位學生。該研究使用化學學習概念問卷、化學學習態度量表以及化 學學習自我效能分別探討了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以及不同組別,

高中生對於化學的學習概念、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自我效能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在性別方面,男生在高階學習概念、學習態度以及 學習自我效能上的表現總是傾向高於女生。年級方面,高三學生在 高階學習概念、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自我效能的表現皆高於其他年級 的學生。組別方面,自然組學生在高階學習概念、學習態度以及學 習自我效能的表現皆高於社會組的學生。

此外,藉由路徑分析的檢驗,該研究結果顯示,在三種構面組 成的關係中,藉由過往文獻將學習概念視為自變項,學習自我效能 為依變項的,而透過路徑分析,可證明學習態度可視為中介變項,

主要研究結論為,高中生若傾向認同高階的學習概念,則傾向擁有 較為正面且積極的學習態度,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自我效能。最 後,該研究討論研究結果並提出教師在教育現場的應用與後續研究

之相關建議。可知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化學科課業具有正面影響 關係。

張小萍(民 103)研究探討中部地區國中數學教師自我效能感、

學生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關係。為達研究目的,該研究採問卷調查 法,研究對象為 40 位數學教師及該教師任教二年班級中任選一 班,約 1200 人,並蒐集 40 位教師任課二年級第一次及第二次段考 數學成績之平均以為數學成就之依據,並藉由描述性統計與線性階 層模式等統計方法分析資料。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國中數學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屬於中上程度。

二、 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屬於中上程度。

三、 各班學生數學成就差異達顯著水準。

四、 學生學習動機能有效解釋該班學生間數學成就的差異情形,且 其對數學成就的影響,並無班級間差異的存在。

五、 國中數學教師自我效能感對學生數學成就沒有顯著的解釋力。

六、 國中數學教師自我效能感只有學生投入變項能有效解釋對「學 生學習動機對學生數學成就影響」。

王建富(民 103)研究探討以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對高職資訊 科電子學課程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私 立高中附設職業類科,資訊科二年級學生,實驗組 1 班 38 人、控 制組 1 班 41 人,兩班共 79 人。實驗組於電子學課程實施學習共同 體模式教學,控制組於電子學課程實施傳統式講述教學。實施為期 八週、每週 3 節課的教學實驗。在教學實驗進行前後,實驗組與控 制組皆實施電子學學習成就與電子學學習態度測驗。所得資料數據

以 PASW Statistics 18 統計軟體進行作資料分析,以獲得相關重要 結論如下:

一、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教學實驗後發現,接受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 的班級,其學習成就優於接受傳統式講述教學的班級,並達顯 著差異。

二、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教學實驗後發現,接受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 的班級,其學習態度優於接受傳統式講述教學的班級,並達顯 著差異。

三、 實驗組於電子學課程實施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後,班級的學習 態度比教學實驗實施前進步,並達顯著差異。

以上顯示,該研究實施的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在高職資訊科 二年級電子學課程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電子學學習成就與電子學 學習態度。可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對電子學學科課業具有正面影 響關係。

彭綉婷(民 103)研究探討綜合高中商業服務學程學生與高職商 經科學生之各別學習態度現況;其次為瞭解綜合高中商業服務學程 學生與高職商經科學生背景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對學習態度之各 別影響;最後針對綜高商服學程與高職商經科學生對學業成就之影 響因子。該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抽取台灣南部地區 7 所設有綜合高 中商業服務學程或高職商經科的學校,以 455 位學生為研究樣本,

其中有效問卷 448 份。問卷回收經登錄後,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 事後比較及迴歸分析等統計考驗。該 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 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與家庭所得對綜高商服學程與高職商經科 學生的學習態度構面上是無顯著影響。

二、 公立綜合高中商服學程學生整體環境顯著影響學習構面,公私 立高職商經科學生對學習構面則無顯著影響。

三、 性別、對自我的態度、地區別、未來期望顯著影響學習成就。

最後,根據該研究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 相對於私立高職的學校而言,公立高職的學校是有待改進。

二、 相對於公立綜高的學校而言,私立綜高的學校是有待改進。

三、 想要提升學業成就,可以先從「對自我的態度」先做改變。

綜合各家學者理論,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自我效能、學習態 度、學習成就與數學科課業之間的關係。

第六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性定義

本節主要目的是將研究中的自變數做明確且清楚的操作性定 義,以利後續問卷之設計以及進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之研究構面主 要有四個部份,分別為:自我效能、學習態度、學習成就與數學科 試題應考表現。

壹、自我效能

不同的學者所具有之自我效能的看法都不相同,孫志麟(民 80) 曾歸納自我效能的性質為:

一、 自我效能不是固定不變或消極被動的,而是動態的。

二、 自我效能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也會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

三、 自我效能並非單一整體的概念,而是多個向度的組合。

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我效能,具有個別性。

黃郁文(民 83)認為自我效能係指個人對自己從事某種工作所 具能力與該項工作可能做到的地步之一種主觀評價。而陳玉玲(民 84)則定義自我效能為在指定的情境中,個人能夠成功表現特定作 業能力的信念。

鄭淑米(民 96)研究瞭解台中市高中職一年級學生數學焦慮與 數學自我效能的現況,以及探討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 業成就三者之間的結構關係。研究中選取學校性質、性別、國中學 測數學成績、複習功課時間、家長教育程度作為學生的個人背景變 項。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中市公、私立高中職一年級學生為 研究對象,叢集隨機抽樣抽選 683 位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計收回 有效問卷 639 份,有效回收率為 93.56﹪。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高 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內容包括數學焦慮量表、數學自我 效能量表。研究結果發現:

一、 臺中市高中職一年級學生中 6.57%有高數學焦慮;不同學校性 質、性別、國中學測數學成績、平均每天複習時間的學生,其 總數學焦慮有顯著差異。

二、 臺中市高中職一年級學生中 13.30%有高自我效能;不同學校 性質、性別、國中學測數學成績、平均每天複習時間的學生,

其總數學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

三、 數學焦慮與數學自我效能間具有顯著負相關,學生的數學焦慮 程度愈高,其數學自我效能愈低。而學生的數學焦慮程度愈 高,其數學學業成就愈低。學生的數學自我效能愈高,其數學 學業成就則愈高。

該研究所提出「臺中市高中職一年級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 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結構關係模式」與實際觀察資料之間的適配 度不佳,分別經模式修正後,所得之修正模式適配度雖有改善,但 仍未達到可被接受的適配標準。結果中「數學焦慮」對「數學學業 成就」具有顯著負向直接效果;「數學學習態度」、「數學能力知覺」

分別對「數學學業成就」具有顯著正向直接效果;「數學焦慮」分 別與「數學學習態度」、「數學能力知覺」間存在顯著負相關。最後,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

彭玉琪(民 101)研究探討臺灣中學生之補習時數、自我效能與 數學成績的相關,以及愧疚感的調節效果,藉由臺灣教育長期追蹤 資料庫(TEPS)、數學和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資料庫(TIMSS)與自 編問卷分別進行研究。研究一為 TEPS 資料庫與 TIMSS 資料庫的 分析結果,研究二為研究者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研究一的結果發 現,兩個資料庫在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果皆得到部分驗證,自我效能 對補習時數與成績具有部分中介效果。研究二是根據研究一的結 果,修訂研究工具之後所進行的研究。研究二的工具為研究者改編 的自我效能量表、愧疚感量表(分成愧對老師、愧對父母、愧對自 己),以及受試者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就讀學校、就讀組別、補 習類型、補習數學的時數、學科能力測驗數學科級分、數學級分的 五個標準、平常數學成績表現、班上排名、過去(國中)補習經驗與 國中基測 PR 值等。量表部分以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 值及因素 分析分別檢驗信度與效度。該研究以高三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抽取 台北市三所高中學生為樣本,剔除無效問卷後,共回收 235 份問 卷,其中 1 類文組學生佔 54.5%,2 類理組學生佔 31.9%,3 類理組

學生佔 13.6%,在高三上參與補習的比例約為 70%。研究者將問卷 反應進行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所獲致的結論

學生佔 13.6%,在高三上參與補習的比例約為 70%。研究者將問卷 反應進行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所獲致的結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