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訊息在大腦內是如何運作的, Wittrock(1974)總結了近二十年來認知心理學 家在人類認知和發展、能力、學習與教學方面的研究結果,並根據其本人在教學 領域的大量研究,提出了「學習的生成過程模式 (learning generative process model) 」這一模式強調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與從環境中接受的感覺 訊息相互作用、主動建構訊息意義的生成過程。生成模式的一個根本前提是:「人 們傾向於生成與以前的學習相一致的知覺與意義。」他認為,無論是學生還是專 家,在對學習的事物產生意義時,都有一種與其以前的經驗相結合的傾向。因此,

他在生成學習理論中,一直很重視學習者以前的經驗、知識在後來學習中的作 用。「生成」的意義Wittrock(1983)界定為:「學生設置新模式和解釋,或者使 用、修改舊模式和解釋,把新訊息組織進一個牢固的整體,這個整體會弄清新訊 息並使之與他們的經驗和知識相一致。」。這一界定包含著「生成」具有的三重 涵義:(1)生成是學習中的一個基本認知過程;(2)對語義關係與實用關係的建構 是生成的基本內容;(3)生成是對新訊息建構意義的過程,但並不是說建構就是 生成(Wittrock, 1990)。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是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以往行為主義認為 的刺激與反映的被動過程,此為認知學習理論的共識。而Wittrock 則更進一步提 出:「生成學習模式的本質乃是認為大腦不是被動的學習和記錄訊息,而是主動 建構他對訊息的解釋,並從中作出推論。」他認為當學習者面臨巨大的訊息量時,

人腦不可能接受每一個新的訊息,因而它總是會忽略某些訊息,有選擇的注意到 一些訊息。基於這種觀點,他提出了生成學習模式所包括的四個主要成分:生成、

動機、注意、先前的知識與知覺(Wittrock, 1990)。所謂生成,就是指理解性學習,

包括學習者積極的生成語義和語用兩種類型關係。語義關係是指在課文各部分間 的關係,語用關係則是指課文知識和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所謂動機,是指對 這兩類關係的積極生成,意謂著學習者要有刻苦努力的動機和意願。所謂注意,

是指生成過程要選擇相關的文章、相關的儲存知識,以及有關的經驗記憶。所謂 先前的知識、知覺,包括以前的概念、後設認知、抽象知識以及具體的經驗。

Wittrock 的學習生成理論(generative theory)借鑑了訊息加工理論的研究成 果,結合了他自己對學習過程的研究,提出了生成學習模式的訊息加工流程圖(如 圖7)。整個模式所闡述的意義是指學習者會從呈現的訊息中選擇出重要的訊息,

將一個個訊息片段組成連貫的心理表徵,並將新建構的表徵與其他表徵整合起來 的過程。換言之,學習者會根據先前學習並保存在大腦的長期記憶中的己有經 驗,形成自己的態度、需要、興趣和愛好以及認知策略,來對當前環境中的感覺 資訊產生選擇性注意,獲得選擇性資訊並利用貯存在長期記憶中的各種表像、事 件、判斷與技能等原有的認知結構,而完成該資訊的意義建構,從而獲得新知識、

新經驗的過程。依Wittrock 的模型,學習生成過程包含六個步驟:

圖7 Wittrock 的學習生成模型(learning generative process model) (引自 Osborne, R. J. & Wittrock, M. C.1983)

l.學習者長期記憶中的態度、需要、興趣和愛好,會影響知覺和注意等各方 面的內容,以及從其認知特點用特殊方式加工資訊的傾向進入短期記憶。

2.這些內容和傾向,形成個體的學習動機,促使個體對當前環境中的感覺資 訊產生選擇性注意,從而選擇出所關心的感覺資訊。亦使學習者不僅能注意到外 來的、意想不到的訊息,而且也能注意到以往既有經驗到且繼續保持興趣的訊 息。選擇性注意的結果就是選擇性知覺,經過選擇性知覺到的感覺訊息,這一過 程受到有關記憶儲存和認知過程實質的影響。

3.要從感覺訊息中建構意義,必須與長期記憶中有關的訊息生成聯結,意即 為了達到對該選擇性資訊的理解,需要進一步建構該資訊的意義。這種生成關係 是意義建構的關鍵,換言之,這是學習生成過程的核心。也就是說在最後建構意 義之前,感覺訊息需與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建立起新、舊知識的某種聯結,這個過 程也稱「語義編碼」。

4.在與長期記憶進行試驗性的聯結,並主動建構意義時,可以通過與感覺經 驗、長期經驗的對照建立試驗性聯結的檢驗,以確定意義建構是否成功。檢驗辦 法是從與當前的感覺資訊對照和與長期記憶中已有的資訊進行兩個方面的對照。

5.如果未能完成有效的語義編碼,造成意義建構不成功時,則應檢查該資訊 與長期記憶中的試驗性聯結是否適當,例如:當前的感覺資訊是否真實可靠、是 否使用了沒有根據的假設?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的資訊是否適宜?從感覺資訊中 選用的資訊是否合用?然後返回(3)去重新建構選擇性資訊與長期記憶中原有認 知結構的聯結;如果意義建構成功則達到了意義理解的目的,此時可轉下入一步。

6.若意義建構成功,就達到了意義的理解,此時所達到對新資訊的意義理解 後,即可將這種意義按一定的類屬關係從短期記憶加入到長期記憶中,並進行對 原有認知結構的同化或調適。

Wittrock 的這個學習生成理論模型,較充分的反映出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的核心思想,同時也克服了Gagné 的資訊加工理論裡很少考慮到對如何通過學 習促進學生的發展所表現出的不足;且更加注重「理解」在學習中的作用,他認 為生成學習最終的目的就是達到「意義的理解」。此外,他在流程圖中強調後設 認知的作用,加強了對生成學習過程中的意識和監控,此對於幫助我們深入瞭解 人類學習的生成過程,幫助我們組織好各種類型、各門學科的教學活動,包括資 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活動,以及網路課程的研製、開發等都有重要的啟示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