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問題與目的

基於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會將生活經驗中所形成的觀念帶入到學 校,並對課堂上呈現的現象、概念、規則有所解釋。因此,一些以建構主義觀的 人們就建議要重視一些研究活動,以幫助學習者有更好的概念學習環境。其中包 括:開發新的內容結構避免困難或降低困難、開發新(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

開發新的教與學媒體(如電腦模擬等)、開發後設認知策略和給老師傳授建構主 義的觀點等(Duit, 1991)。然而從概念的學習研究和教學的改善方案研究中,我們 也發現:「相隔一二十年前、後不同的學習者,在相同的概念上仍呈現出同樣的 錯誤概念類型」,例如,比例概念(林福來, 民 76; 馬秀蘭, 民 92; 魏金財, 民 76)、

對稱概念(左台益, 民 93; 陳天宏, 民 92; 魏金財, 民 79a, 80)。這反映出傳統課 堂的學習環境和後來改進的教學方案,對協助學習者的認知發展和改善支持學習 者的概念學習是有限的。此也顯示大量豐碩的研究成果,若不能轉化成有效的教 學設計,創設出有利的學習環境,其對學習者的學習而言仍是助益甚微的。

又一般課程大都以主題設計之方式偏重低層次的認知,而教學又過度簡化使 概念學習的結果無法遷移至複雜的真實情境中。凡此影響課堂學習活動和教學方 案中有關概念學習所欠缺的一些要素,是否可透過資訊科技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 所帶來的一些機會和可能,創設出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有效的學習環境,以支持 學習者的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其中是否能輔助傳統課堂學習環境的不足;或獨 自形成網路學習環境中的一套學習課程(course);抑或課堂和網路交互支持共構 成新的學習課程,使得學習者在概念上的學習更為有效?而有效的學習環境可根 據哪些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哪些設計觀點來建立其系統?又這種環境需具備 怎樣的功能,以何種類型的鷹架(scaffolding)才能提供適切的輔助和支持效果?

這些輔助工具和支持鷹架需架構在怎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者才能達到最佳的學 習效果?而個別概念和其概念架構的認知支持學習環境如何開發?此乃為本研 究所欲探討的問題,也是本研究探討的目的所在。基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1. 探討概念學習認知支持環境的設計方法和發展架構;

2. 探討概念學習環境中的認知支持類型和鷹架功能;

3. 發展概念學習認知支持環境的學習模式;

4. 設計概念學習的認知支持情境和認知支持工具;

5. 實作開發出對稱概念學習環境中的各種認知支持工具和鷹架。

1.3 研究理念與架構

有效的概念學習需要有效的學習環境來支持,而學習環境的設計是否切合學 習者的概念學習需要,又端賴於一套整體的計畫和構思。上述討論了有關概念學 習的問題與重要性,學習環境設計需要一致性的統合觀點,以及認知工具和認知 鷹架的多種功能,這都是整體構思時的重要內涵和項目。然而,這其中若能再考 慮到網路學習和課堂學習兩種形式的結合,則這套整體構思將更為完備。依此,

本研究提出了「概念學習的認知支持環境設計理念」,其關係和整體架構如圖1 所示。「概念學習的認知支持環境」是以三個支柱來建立認知支持環境平台,再 透過這個平台來進行概念形成、概念達成和概念遷移,進而達成有效的概念學習。

圖1 概念學習認知支持環境的理念架構體系

圖1 所顯示的概念學習環境設計整體結構系統中,第一個支柱是以知識和學 習者中心的「整合性」觀點,此觀點旨在綜觀周延,能兼顧到學習者擁有知識的 良好結構性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與建構的機會,並避免偏執一種觀點所產生的疏 漏。第二個支柱是網路和課堂學習的「共構性」觀點,意在兼顧到兩種學習形式 或環境中的特有功能互享其優點並互補其缺點,以避免不必要的功能替代性而發 生效能的遞降現象。第三個支柱是認知工具和鷹架的「輻輳性」觀點,則是藉由 各種工具的輻輳效應交織生成加乘放大的效果,並避免工具形式大於支持功能而 產生假性的支撐。以此設計觀點所設計的學習環境,是希望藉由支持環境的給養 (affordance),將概念學習所需的概念、知識、技能、情境,和探索工具、認知工 具安置於一種可動手做、有迴饋和可理解的學習狀態,使得學習者可以浸潤

(orchestrated)其中,並在放鬆的警覺(relaxed alertness)下,進行積極加工(active processing)而達到有效的學習(Caine & Caine, 1990, 1994)。

概念學習的認知支持環境設計理念轉化成設計與發展的參考架構時(如圖 2),是以「核心概念」的理解學習為中心,基於學習理論的觀點,安排在覺察、

發現、建構和應用的學習環(learning cycle)中,並在這學習環中配合概念內涵和 內容,提供適當的認知工具形成鷹架支持。而設計過程則是一種診斷模式,從分 析學習者概念學習的問題、診斷出認知之所困、尋求可用的資源、改進或創設開 發新資源,並依此設計出各種支持工具,而後重新檢討學習目標、重新組構學習 內涵、重新安排學習活動或流程,最後再經教學設計整合成概念學習課程。在實 施上,則是考慮課堂和網路學習環境兩種形式的個別性和共構性,而認知支持工 具則輻輳交織於這兩種學習環境中,形成不同功能性的支持。

圖2 概念學習認知支持環境設計與發展的研究架構

1.4 論文內容和組織

基於前述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理念和架構,本研究的內容共分六章、

二十四節、十四小節。從概念學習的重要性,探討概念的定義、概念學習的理論、

概念學習的課程和教學模式和概念學習的問題。基於概念學習的問題,從而探討 概念學習的環境設計問題,以及根據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認知 支持環境中的情境布置與支持鷹架功能的設計架構。而後從上述的探討中,建立 概念學習認知支持環境設計的方法和架構。且依據上述理念、方法和架構以對稱

概念為例,實作設計出認知支持環境的工具和鷹架類型,並說明每個認知支持情 境的設計觀點、設計的認知支持工具、鷹架功能及做案例的介紹,同時提出課程 與教學實施的模式。最後做出討論和建議。

在組織結構上: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和背景、研究問題與目的、研 究理念和架構及論文內容與組織等四節。第二章文獻探討,包含:概念想法基模 和架構的區別、概念學習的過程和理論派別、概念學習的教學和課程設計及概念 學習和概念建構的認知支持類型等四節。第三章認知支持學習環境的設計理論基 礎,包含:基於腦的學習理論、記憶和編碼的表徵理論、學習生成理論、認知靈 活性理論及貫一設計的理論等五節。第四章概念學習認知支持環境設計的方法和 架構,包含:整體貫一設計的觀點和方法及設計過程和步驟等二節,其中第二節 又分:整體課程的結構和項目分析、核心概念的內涵和結構分析、概念學習環與 學習活動設計、認知支持工具和鷹架的設計等四小節。第五章個案設計和實作:

以對稱概念為例,包含:對稱概念的相關內涵和架構、對稱概念的學習問題分析、

對稱概念的學習診斷和解決策略、對稱概念的認知支持情境設計、對稱概念的認 知支持設計與理論關聯及對稱概念的課程和教學實施等六節。第六章討論與結 論,包含:討論、結論及未來發展等三節(如圖 3)。最後為參考文獻。

圖3 論文內容和組織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概念是我們人類藉以思考的工具,它可以將生活、經驗及學習上所接觸的 人、事、物加以分辨和歸類,以使人類在處理事物上時更加迅速且確實。人們利 用符號、概念進行思維,因此,形成概念和使用概念也就成為人的一個重要特點,

若沒有形成概念和使用概念的能力,那麼智力就會停滯不展。而就認知發展而 言,在個體的成長的過程中,個體會依據他們原先所持有的信念,找出這些概念 的相關性與階層性,將它們予以組織,並形成一個複雜的概念架構。就學習而言,

當個體在做現象觀察、解釋時,他們就會利用已具有的概念架構來解釋各種現 象,同時在新概念不斷的加入下,使這個架構更為完備。當某個概念與愈來愈多 的概念形成聯結時,這就會形成一個有意義的命題,於是概念便開始在意義中成 長。當成份概念獲得意義時,命題亦獲得意義。

概念和認知有著密切的關係,皮亞傑即提到:人們通過框架(frame)或概念架 構(framework)以幫助自己瞭解世界(Piaget,1954)。儘管每個人的建構的架構不盡 相同,但我們可以向學習者提供一些基本結構來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架構。Taba (1962)也提出: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當自己的現有概念與新的經歷發生相互作 用時,人們會重新組合現有的概念。Schunk(2000)認為大量的學習都涉及概念,

而Novak(1979)也認為概念主宰了我們對世界上所有事務的看法及對其意義的解 釋,它幾乎可說是學校教育內涵的全部。Bransford 等人(1999)在新的學習概念中 所提出的關鍵結論中也指出:「如果學習者具備概念性知識,他們就更容易進行 獨立性的學習。又從對兒童在概念形成和概念發展的研究也顯示,概念性知識對 學習者在問題的心理表徵方面也有其作用,如問題間的異同、對問題整體結構的

而Novak(1979)也認為概念主宰了我們對世界上所有事務的看法及對其意義的解 釋,它幾乎可說是學校教育內涵的全部。Bransford 等人(1999)在新的學習概念中 所提出的關鍵結論中也指出:「如果學習者具備概念性知識,他們就更容易進行 獨立性的學習。又從對兒童在概念形成和概念發展的研究也顯示,概念性知識對 學習者在問題的心理表徵方面也有其作用,如問題間的異同、對問題整體結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