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實務印證及其成效的評估

第一節 實施的對象

本研究所建構的創意後後設論說寫作教學架構,將透過實務來設計國小場域寫作教學的 教學設計,並藉著第二觀察者學生的寫作成效進行評估與解譯,來印證本創意論說文寫作教 學理論建構上的效度與信度。

在本章中,我將運用質性研究法處理創意對象論說文、創意後設論說文與創意後後設論 說文三種相關教學活動,根據所蒐集到的研究日誌、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前後測回饋單等 資料轉化為文本形式,並透過資料的轉譯進行分析。在研究的過程中,將不斷的對照實務與 理論的交集點以及差異點,透過交互對話並修正後續延伸的理論運用模式,並以歸類、比較、

綜合形成符合國小場域的創意論說文寫作理論建構。

一、研究場域

在本研究中,引用林璧玉在《創造性的場域寫作教學》一書中所呈現的場域概念圖來說 明本研究所實證的學校場域,所具備的場域條件,更有利於解析出本研究實證研究的客觀性:

圖 7-1-1 場域概念圖(林璧玉,2009:57)

班級經營和管理

(含情境布置)

媒介:教學 方法

學生心智年齡 及態度

環境 空間 社會:

1. 學生同儕

2. 師生互動關係(教師語言、肢體表達)

從上述的場域概念圖看來,本研究可以的場域概念如下:

(一)媒介:教學方法

在此以林璧玉的說理文創造性寫作教學策略(林璧玉,2009:170)為參考,列舉以下四 種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透過教師的引導,小組將討論結果與其他各組分享;經由各組相關論點,學 童收集以輔助、加強自己的論點,加以整理作寫作結構的安排

2.演講:學童準備議題的內容,藉由演講闡述自我的觀點,並透過課堂活動羅列各方見 解,加以融合為自己的獨特創見。

3.辯論(角色扮演):以「公聽會」的形式,產生正反的辯論雙方或其他立場的一方,組織 論題的多方見解,讓學童補強自己的弱點並能夠轉換思考起點,以搭建多角度可信的論理。

4.探究法:學童利用課堂學習前的預習,提供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整理與分類,再進行學 童對於議題表達自己的看法。

(二)學生心智年齡及態度

1.心智年齡:六年 A 班的學生實際年齡為滿十一歲、未滿十二歲,彼此之間多為低年級 或中年級就已同班的同學,因此彼此的情感相當融洽,也造成同儕的學習模式多有類似。

2.學習態度:學習態度多為主觀意識,而為了較為具體呈現六年 A 班的學習態度在實證 前與實證後的分別,因此將在第二節探究學習起點階段中,實施問卷訪問,分別為九年一貫 國語文寫作能力分段指標與創意論說文寫作實施後的寫作能力指標成度前的自我認知、情意 與技能程度;並在四次的實證教學後,再以相同問題訪談六年 A 班學童,以作實證教學前後 的探討。

(三)班級經營和管理(含情境布置)

因小學階段的語文節數較多,因此除了例行性的語文科教學以外,也在教室布置上陳列 成語、名言分享以及連絡簿上的佳句記頌資料。此外,在教科書的教學補充上,也提供成語 語彙、閱讀測驗、週記習寫等練習,更配合學校閱讀制度中的輪動書箱,每三週閱讀一本課 外書,增進學童的生活經驗及造文能力。

(四)環境空間

新北市新莊區屬於都會型的教學地區,學校資源豐富,教學資訊流通迅速,教學設施也 多以資訊 e 化來建置,教師透過多媒體的教學設備、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童更 容易吸收教學新知,並活躍思考模式。

二、研究參與者

在本研究中,共有三類型的參與者,分別為:

第一觀察者:六年 A 班教師,也就是研究者本身。

第二觀察者:六年 A 班學生,該班為研究者進行語文教學一年的學生。在此,依照寫作 程度進行均分,並進行編號如下:

表 7-1-1 六年 A 班寫作分組表

組別/程度 1 2 3 4 5 6 第甲組 甲 1 甲 2 甲 3 甲 4 甲 5 甲 6 第乙組 乙 1 乙 2 乙 3 乙 4 乙 5 乙 6 第丙組 丙 1 丙 2 丙 3 丙 4 丙 5 丙 6 第丁組 丁 1 丁 2 丁 3 丁 4 丁 5 丁 6 第戊組 戊 1 戊 2 戊 3 戊 4 戊 5 戊 6

第三觀察者:共分為三類型教師,分述如下:

(一)同校教學觀摩教師:四名擔任六年級其他各班教師、一名低年級導師,除了入班 觀察外,也配合三篇論說文進行教學。

(二)同校教學觀察教師:不同學年群的教師入班觀察。

(三)同校教學行政教師:教務主任以及教學組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