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從事國小教育已經滿七年,在這七年之間,執著於將國小六年教育課程自一年級 到六年級不間斷的教學一遍,從中發現了教育課程的連貫性以及在連貫性中的不連貫與 缺失。其中的不連貫在於年段之間銜接的不完整,以及對於課程並無一貫性的研究與產 出,常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僅針對每一個班級的弱點進行教學,無法有一個系統性 的教學模組。其缺失則在於:

九年一貫課程,國小階段國語文時數減少,刪除每學期作文八到十篇的最低 規定,造成許多學校一學期作文不到五篇,甚至部分教師完全不教作文。

新課程加入鄉土語文和英語,師資普遍不足,所以地方政府往往將有限的教 師研習經費,用來加強這方面的師資研習,嚴重排擠了國語文教學的師資培訓。

許多教師不知道每週只有五節的國語該怎麼教,更不要說近年來教師的退休 潮,新進教師的語文教學經驗相對薄弱,在在都影響了教學品質。

許多國家的本國語文教學安排九到十四節,是常態;而我們的語文領域包含 三種語言,總節數才八節,還不到單一語文的最下限。當國民語文能力繼續惡化 低落,不只是教育的危機,而且是國家民族的危機。(國語日報網站,2004)

如此的教學限制下,要能有期待的成效出現,是需要更有效的教學媒材才能輔助而 成。然而,教育的成效並非一蹴可幾,是需要時間來驗收,也相當期待在教育部即將推 行的 2011 年課綱中,能將目前課程中的缺失作適時的彌補。

自 2008 年教育部國教司訂定自 2011 實施的的課綱中揭示:

【寫作能力】

(一)宜重視學生自身經驗與感受陳述。第一階段寫作訓練,著重學生興趣 的培養。第二階段引導學生主動寫作,並與他人分享。第三、四階段培養學生樂 於發表的寫作習慣。

(二)宜著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喚起內在情感經驗,引導寫作方向。第一

階段由口述作文開始引導,第二階段由口述作文轉換成筆述作文,第三、四階段 能熟練筆述作文。

(三)宜就主題、材料、結構,配合語言詞彙的累積與應用,逐步認識各類 文體,並依難易深淺,全程規畫,序列設計,分類引導,反覆練習。

(四)明瞭並能運用蒐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修改等寫作步驟。

(五)指導學生認識,並能配合寫作需要,恰當使用標點符號。

(六)了解本國文法與修辭的特性,並能嘗試欣賞與運用。

(七)配合本國語教材之範文教學,嘗試創作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場合、不 同風格的文章。

(八)教師可依實際教學,獨立編寫寫作教材,以利學生學習。(教育部,

2008)

文中,明訂寫作能力仍為小學三階段性的教學發展重點。第一階段除了最基本的識 字寫字教學之外,已經著手接觸閱讀與寫作這兩大領域的語文技能;第二學習階段中,

閱讀課程除了是基本的理解能力之外,還有著另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透過閱讀來引 導寫作,於是有了口述式閱讀、看圖說故事以及引導式閱讀等許多種不同的閱讀式寫作 工作坊成果的產出,也著實讓中年級的學童有了初步寫作的概念,對於寫作顯得「不排 斥」。但升上了高年級,除了課程的繁複以外,尚須熟練各式文體的作文,其中新增的 文體名稱「論說文」著實讓高年級學童退卻,因為「論說文」建立的基礎太過於邏輯性,

致使智力成長發展尚停留在創造性時期的學童無法轉化,進而產生排斥。

細觀寫作測驗引導學校寫作培養能力的發展,2001 年到 2005 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 並未加考寫作,此時的寫作課程更是載浮載沉,時而不寫、時而應付政策,更是讓學生 對此一門課有了忽視的理由。於是教育部在 2006 的國中第一次基本學測重新試辦寫作 測驗,並決定在 2007 的基本學力測驗將寫作正式納入成績審核項目,以六級分為評分 等第,更需乘以二加總計分。如此可見,在停了五年的寫作評分何以能夠重回基本能力 評鑑現場,實在是因為寫作的優劣關係著學習者的文句表達能力、口語能力以及社會組 織能力,更是能夠窺見學童心中情感的歸屬與善惡。賴慶雄和楊慧文在《作文新題型》

一書的前言中指出﹕

作文是很美的心靈活動,它可以創造出和諧動人的音樂美、栩栩如生的形象 美、和諧多姿的結構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是一種文學美的綜合表現。文學透 過形象反應生活,繪聲繪色地塑造出描寫對象生動的情貌,特別是藉由肖像描 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對話描寫、心理描寫,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心靈,頌揚 真善美,使學生的情操產生薰陶感染的作用。(賴慶雄、楊慧文,1997)

如此,對於親師與學童之間的靜態溝通,勢必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因此,寫出 一篇完整的文章絕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思考、邏輯、組織以及情感的綜合表現。

在制式化的寫作教學中,常見是填充式的教材與單一方向的思考模式,對於思考活 絡的國小學童來說,無疑是一種思想牢獄。早在 1970 年代,先進歐美國家已經重視這 個議題並積極發展,臺灣在這幾年雖然已漸漸接納創意的融入,然仍不及創意的發展速 度,因此如何融合硬性的寫作教學與柔性的創意思考,是一個相當值得研究的課題。以 教師而言,創造思考教學是一種因時制宜、改變制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新刺激中,

激起創造動機,突破以往傳統教學的限制。(詹斯匡,2008)因此,希冀透過一套系統 化的創意論說文教學研究的理論建構,能夠給予現今教學現場上對於論說文教學有著與 我相同困擾的教師們,在論說文教學上能有所助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