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實務印證及其成效的評估

第二節 實施的流程與工具運用

在國小高年級場域,藉著三層次的教學深度,進行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依照學 習者所處實際情境、教學互動以及教學成品來設計、實施與評析,並作實證後的修正與增強。

整個研究工作的實施流程共三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評析階段),將在下面分別細述。

此外,在我的研究日誌中顯示:每一階段的進行都將與下一階段有重疊的時間運用,透過三 類觀察者身分的不斷轉換,交叉驗證實證理論的可行性;而在實證過程所需運用的工具依照 觀察者的不同分列多項,分別設計第一寫作題目<責任>的寫作教學活動設計計畫的對象、

後設、後後設三層次,設計三案;第二寫作題目<守信>的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 一案,共計四案,詳列說明如下:

一、實施流程

本研究的流程共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與評析階段。研究流程如圖 7-2-1 所示:

流程階段 教學階段 循環模式 研究進度

發現問題、蒐集問題、尋求解決 閱讀相關文獻

形成研究主題 準備階段

建構論說文寫作教學理論

理論建構

選定教學對象

設計第一參與觀察者研究日誌 實施前測測驗

問卷訪談第二參與觀察者 探究學習起點

設計創意對象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責任>

實施創意對象論說文寫作教學 實施階段

參與觀察者寫作文本分析、修正下一階段計畫

實務印證

設計創意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責任>

實施創意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

參與觀察者寫作文本分析、修正下一階段計畫 設計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責任>

實施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 參與觀察者寫作文本分析、修正理論

設計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守信>

實施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 實施後測測驗

第一參與觀察者研究日誌分析 第二參與觀察者訪談分析 第三參與觀察者記錄分析 綜合資料分析與整理

寫作教學理論架構修正與增強 評析階段

撰寫研究報告

理論修正 再建構 圖 7-2-1 研究流程圖

(一)準備階段

我於本學年度的上學期,在所擔任導師的六年 A 班中,進行六次的寫作教學,其中包含 的文體有詩歌、記敘文、抒情文、應用文與論說文;而下學期也在實務驗證前進行二次作文 教學,包含論說文及記敘文兩篇。在進行許多文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小學階段最難抒發的 是「論說」文體,觀察到學童在進行寫作時最常遇到的幾個問題:

1.文章結構的層次性:過於輕描淡寫,未能針對主題作對象、後設與後後設的探討。

2.文章內容的可看性:學童生活經驗貧乏,脫離不了自身狹小的生活圈與範文。

3.文章技法的合理性:千篇一律,缺少創意的思考與寫作邏輯。

4.文章情感的適切性:未能旁徵博引,難以切入讀者的內心思維。

根據上述對於班級寫作教學的檢討,我透過第四章到第六章創意論說文寫作教學理論的 建構,著手設計國小六年級論說文寫作教學來進行教學引導與實證,

(二)實施階段

我在進行實證研究前,先以未進行實務教學的題目<百分百的學生 百分百的學校>作前 測文本,分析前測文本中的「特性」、「層次」與「性質」,作為第二觀察者的先備經驗依據。

接著,在 2011 年 3 月至 5 月間實施為期五次的論說文寫作教學,分別是同一題目<責任

>的「創意對象論說文」、「創意後設論說文」、「創意後後設論說文」三次教學活動,作為完整 的二堂課論說文寫作教學活動設計;最後以<守信>的「創意後後設論說文」,作為第二觀察 者的後測文本,因此總共四次的論說文寫作教學。每個寫作教學都涵蓋「準備活動」、「發展活 動」以及「綜合活動」。除了針對在第四章到第六章所建構起的「特性」(創意方式──無中生有 與製造差異)、「層次」(對象性、後設性、後後設性)以及「性質」 (三大語文經驗──知識性、

規範性、審美性)進行主題式的引導外,也將審視目前小學六年級學童共同缺失的存在與改 善,同步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整理。

(三)評析階段

在第四次的完整寫作教學活動後對全班進行寫作後測,針對選定的資料類型(創意方式、

論說型態、語文經驗)進行分析,對於不足或薄弱處,再調整方案進行補救與增強,於 2011 年 5 月將所有相關資料綜合整理與分析,修正後並撰寫研究報告。

二、實證研究現場的工具運用

第七章實務印證是一種在教學現場進行探索的歷程。在研究場域中,利用個案研究法,

配合與三類觀察者訪談、觀察、記錄、文本分析來進行研究。

個案研究法主要是探討個案在特定的情境脈絡下的活動性質,以了解他的獨特性及複雜 性;就是對單一個體、一個場域、文件資料儲存庫、或某一個特定事件鉅細靡遺的檢視。(林 佩璇,2004:124)原為醫療所用,後廣泛用於心理與教育領域,而後成為研究學校教育的方 法之一。

個案研究法首重個體研究的獨特性,因此在外界無干擾的自然情境下,教學者以實務教 學,輔助多元研究工具,如錄音、錄影、訪談、施測等,並以多元形式教學,如多媒體教材、

傳統圖表型式、同儕討論、師生互動模式等,蒐集個案在施作過程中產生的資訊,作深入而 廣泛的研究。

本研究在進行理論建構後,透過實證工具作創意論說文寫作教學的現場驗證,其中的改 變並無法以單一數字作為評量好壞的標準,主要的評斷標準是從眾多的實證工具中聚焦學童 對於創意論說文的寫作邏輯深度及廣度的領域運用深淺,並同時引導學童對於寫作,甚或閱

讀時,能自我組織架構相關的論說邏輯(對象、後設、後後設)。

三、研究日誌與寫作教學活動設計

在整個實務印證過程中,將依照研究日誌表 7-2-1 進行記錄、訪談、教學、觀察與測驗活 動。

表 7-2-1 研究日誌表

實施日期 教學、觀察階段 研究行動

99 年 9.10 月 傳統論說文教學 教學、省思 99 年 10.11 月 創意對象論說文理論建構 教學建構 99 年 11.12 月 創意後設論說文理論建構 教學建構 100 年 1.2 月 創意後後設論說文理論建構 教學建構

100 年 2 月 實施前測測驗

100 年 2 月 訪談第二參與觀察者

紀錄、問卷訪談

100 年 2 月 探究學習起點 紀錄

100 年 2 月 設計創意對象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責任>

100 年 3 月 實施創意對象論說文寫作教學

100 年 3 月 參與觀察者寫作文本分析、修正下一階段計畫

教學、觀察、記錄

100 年 3 月 設計創意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責任>

100 年 4 月 實施創意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

100 年 4 月 參與觀察者寫作文本分析、修正下一階段計畫

教學、觀察、記錄

100 年 4 月 設計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計畫<責任>

100 年 4 月 實施創意後後設論說文寫作教學 100 年 5 月 參與觀察者寫作文本分析、修正理論

教學、觀察、記錄

100 年 5 月 實施後測測驗<守信> 教學、分析 100 年 6 月 實務驗證分析與檢核 評析

(一)實施前測測驗、問卷訪談第二參與觀察者

前測測驗以學童最近的一篇論說文<百分百的學生 百分百的學校>為文本,並將三十 位學童依照上學期寫作成效以 S 型作隨機分組,共分成五組(甲到戊),每組六人。

1.前測文本<百分百的學生 百分百的學校>分析

選擇校刊主題<百分百的學生 百分百的學校>作為前測測驗,並以同年級其他六年級 各班為對照樣本,分析實證前同年段的學習起點,並在後測測驗後再次進行對照。針對「特性

」(創意方式──無中生有與製造差異)、「層次」(對象性、後設性、後後設性)以及「性質」 (三大 語文經驗──知識性、規範性、審美性)的原始認知程度作為準則,透過文句的認定,顯示學 童在前測文本中所運用的「特性」、「層次」以及「性質」次數多寡,以作為分析樣本。

表 7-2-2 六年 A 班的論說文寫作前測文本分析

類型 細項 前測文本

無中生有 直述較多,欠缺自我想法。

特性

製造差異 經歷太少,無法舉出相對或相呼應的事實。

對象性 全班基本能力都能達到。

後設性 六成學童能夠進行深入說明。

層次

後後設性 一成學童能夠依照後設論說再深入說明。

知識性 學童對於論說主題主要採用此經驗為主。

規範性 五成學童能夠針對主題提出相關的規範論說。

語文 經驗

審美性 二成學童能夠提出較具個人獨特的審美觀點。

2.問卷訪談第二觀察者

針對國小六年級,也就是在九年一貫寫作能力屬於第三階段能力指標的學童,進行全班 問卷記錄,並將搭配「(二)探究學習起點」的具體文字內容,以數據呈現六年 A 班對於論 說文寫作的原始能力,作為實證研究前的前測。

因此,我設計附錄一、(一)為進行實證教學前,關於六年 A 班學童在「創意論說文寫作 的自我認知、情意、技能程度」的學習程度。透過教師課堂上的引導以及學童自我的檢視,

呈現結果如下表 7-2-3:

表 7-2-3 六年 A 班學童在創意論說文寫作實證前的自我認知、情意、技能程度

至於針對問答題目,六年 A 班學童的文字敘述如下:

三、目前我對於「創意」、「論說文」、「寫作」所產生的困難 關於「創意」,我覺得困難的是:

1.有時會突然沒有靈感(丙) 。

2.創意是否跟別人一樣,寫得是不是有道理(甲) 。 3.有時想不到(乙) 。

4.要憑空想出一個創意,卻又不能和其他人一樣(乙) 。 5.有時候沒有靈感(乙) 。

6.只有一些些創意(丁) 。 7.要跟人家不一樣(丁) 。

關於「論說文」,我覺得困難的是:

1.無法表達完整的涵義(丙) 。

2.題目的意思是否跟我想得一樣(甲) 。 3.某些主題較不清楚,較難寫(乙) 。

4.論說文大部分在說明道理,比較難想像(乙) 。

4.論說文大部分在說明道理,比較難想像(乙)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