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市場取價 –人造纖維梭織布出口價格實證研究

4.4 實證估計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j = 2 . . . 12, 以一月為基準建立每年二月至十二月共 11 個虛擬變數。 例如: 當時間點為二 月時, D2 = 1, 其他為 0 , 以此類推。 藉此捕捉每年相同月份中隨時間共同變動的因素, 以 此代表邊際成本的變動。

4. F ibert: 以新台幣衡量之出口商生產成本

我們以紡織業上游產業之 「紡織纖維及紗線躉售物價基本分類指數」, 作為人造纖維梭織布 邊際成本的替代變數。 資料來源為 「中華民國統計資料庫」。

5. Di: 國家別虛擬變數

Di 代表當出口目的國為 i 國時, 其值為一; 其他為零。 i 分別代表美國 (us)、 中國 (cn)、

香港 (hk) 及印尼 (id) 等四個主要出口目標市場。

4.4 實證估計結果

我們將迴歸估計式 (4.6) 與式 (4.7) 的實證結果彙整於表4.3。 Model I 為將所有出口目的國 皆視為同質或整合的市場, 因需求彈性相同, 故 βi = β 。 在表4.3中, 關於匯率與上游成本我 們並未採用當期的資料, 主要乃因實證資料頻率為月資料, 因此當期匯率的變動, 通常無法立即 反應於當期出口價格, 故我們假設出口商當期出口價格 (∆pexit) 的調整, 係反應前一個月的匯率 變動 (∆st−1)。 此外, 廠商原料的採購通常基於對下一季訂單的預測, 故影響當期出口價格的原 料成本往往發生於前三個月上游纖維與紗線價格的變動。 所以我們估計落後三期的上游成本變動 (∆f ibert−3), 對出口價格的影響。 其估計結果說明人纖梭織布出口價格隨匯率變動的成本加成 調整的平均幅度為 68.6%。 表示出口商僅將匯率變動的30%反應於進口價格, 其餘近70%皆以調 整加成的方式自行吸收。 無論是 Model I、II 或 III, 時間虛擬變數皆說明了每年三、 四、 五、 十

Model I Model II(式4.6) Model III(式4.7) 解釋變數 假設所有出口目的國 Fixed effects Model Fixed effects Model

可視為相同市場 假設γi = γj, i 6= j 假設γi 6= γj, i 6= j

SSE 2.53 2.47 2.44

2 0.2721 0.2814 0.2858

D-W 統計量 2.02 2.02 2.02

說明: 係數右方括弧內數字係指 t 值; ***、**與*分別表示在 1%、5%及 10%時顯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4: 實證迴歸式係數檢定

Model I Model II Model III 虛無假設 H0 : β = 1 H0 : βus = 1 H0: βus = 1 F 值 (p 值) 1.51 (0.22) 0.29 (0.58) 0.24(0.63)

虛無假設 H0 : βhk = 1 H0 : βhk = 1 F 值 (p 值) 0.001 (0.97) 0.043 (0.84)

虛無假設 H0 : βid = 1 F 值 (p 值) 0.006 (0.94)

虛無假設 H0 : βus = βhk = βid H0 : βus = βhk

F 值 (p 值) 0.12 (0.88) 0.243 (0.62) 虛無假設 H0 : γ = 1 H0 : γcn = 1 F 值 (p 值) 3.89 (0.049) 0.937 (0.33)

及十一月成本變動對出口價格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加入上游前三個月原料成本紡織纖維與紗線的 躉售物價指數, 作為成本的替代變數, 發現其對當月出口價格的影響幅度達61.8%, 明顯提高模型 的解釋力。

然而, 問題是出口目的國可視為同質嗎? 我們從圖4.2可以觀察在固定的時間點, 台灣人纖梭 織布出口至四大出口目標市場的美元單價之間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而非如 Model I 一個 整合市場的假設。 因此, 為進一步瞭解出口廠商對不同目標市場的市場取價行為, 我們透過固定效 果追蹤資料模型, 以固定效果捕捉無法觀察的國家特性, 估計不同國家別隨匯率變動調整加成的 行為是否有明顯差異。 Model II 及 Model III 分別代表前節實證設定中迴歸式 (4.6) 及式 (4.7) 的估計結果。 Model II 假設成本變動對出口價格的影響對所有目標市場皆相同。 Model III 則 依理論模型假設上游成本變動對出口價格的影響依目標市場不同而異。 以下分別說明 Model I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4 5 6 7 8 9 1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Export Unit Values(CN) Export Unit Values(HK) Export Unit Values(ID) Export Unit Values(US) (Unit: USD/KG)

圖 4.2: 人造纖維梭織布美金出口單價(國家別)

與 Model III 實證結果的共同點與相異點。 首先, 就共同點而言, 從估計係數 βi 看出台灣人纖 梭織布出口至美國及香港的加成彈性依序為 126% 、98.3%。 透過 F 統計量檢定 Model II 的加 成彈性是否等於一, 我們得到無法拒絕 βus 及 βhk 等於一之虛無假設的檢定結果 (檢定結果彙整 於表4.4)。 估計係數為一的經濟意義代表出口價格的加成比例隨匯率變動等比例調整, 以維持進 口價格的穩定 (LCPS)。 而出口至中國的出口價格並未有足夠證據支持因美元匯率變動而有明顯 調整加成的行為, 表示出口商將匯率變動幾乎完全轉嫁至進口價格。 由於台灣出口至香港的布料 較重視設計感與機能性, 與其他各國布種競爭激烈, 為爭取名牌服飾大廠訂單, 需提供價廉物美的 布料以取得成衣廠訂單, 故有明顯穩定進口價格的定價策略。 而美國為全球紡品最大市場, 受到 北美自由貿易區影響, 導致美國布料進口以加拿大及墨西哥為主。 就產品開發能力而言, 台灣長 纖梭織布在美國市場極具競爭力, 2005 年取消紡織品配額後, 為台灣布料的出口解除限制, 但也 同時面臨他國更激烈的競爭, 故在定價策略上保持進口價格穩定亦相當符合經濟直覺。

綜上所述, 台灣人纖梭織布對外出口貿易因應前一期匯率變動而決定是否在當期調整加成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中國市場與美國、 香港兩大出口市場的定價決策有顯著差異, 亦即存在 PTM 的定價行為。 且 美國與香港的調價策略明顯以穩定進口價格 (LCPS) 為主要考量。

透過 Model III 及表4.5個別國家的迴歸式, 我們進一步觀察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後發現, 出 口廠商調整出口價格主要考量的因素為上游纖維紗線成本的變動, 而非匯率變動因素。 我們檢定 Model III 成本轉嫁係數 γcn = 1.355 是否等於一, 也得到無法拒絕估計係數等於一的虛無假設 (見表4.4)。 表示出口商幾乎將成本變動完全轉嫁至中國的進口價格。 推測其原因可能由於布料的 出口主要係跟著成衣廠的訂單, 而早期台灣的成衣加工廠大多外移至大陸投資設廠, 台灣透過紡 織業上中下游的結合, 外加中國布料的生產未及台灣開發機能性布料的技術成熟, 因此台灣出口 布料給大陸的成衣廠來料加工, 可能直接以新台幣結算居多。 再者, 多國籍企業將上游原料纖維 價格的變動, 直接轉嫁至布料的進口價格, 可透過移轉定價降低稅賦。 以上皆有可能是造成美元 匯率變動對出口至中國出口單價的影響並不明顯的可能原因。

以上大致說明 Model II 與 Model III 實證結果的共同點與經濟直覺。 接下來要說明兩個模 型的相異點: 印尼的出口加成彈性估計有迥然不同的估計結果。 Model II 得到對印尼的加成彈 性估計為 96.3%, 且該估計值顯著並無法拒絕係數為一的虛無假設。 Model III 則得到完全相反 的結論。 Model II 與 Model III 究竟何者提供較為可靠的估計結果? 以下透過圖4.3與表4.5說 明之。

圖4.3表示出口至印尼的出口單價與名目匯率的趨勢圖。 從圖4.3中似乎並未有明顯出口單價 與匯率同步波動的趨勢, 亦即當匯率變動時, 出口至印尼的台幣單價似乎並未有如 Model II估 計的結果, 亦即出口商會等比例調整出口價格以穩定進口價格的現象。 相較於圖4.4, 出口至美國 的出口單價與美元匯率之間即有較為明顯同步波動的趨勢, 此與實證結果吻合。 進一步依國家別 估計迴歸式4.6觀察印尼隨匯率變動調整加成的行為, 從表4.5中得到與 Model III 一致的結果,

SSE 0.422 0.549 0.525 0.211

2 0.245 0.461 0.433 0.653

D-W 統計量 2.11 2.07 2.17 2.15

說明: 1. 係數右方括弧內數字係指 t 值; ***、**與*分別表示在 1%、5%及 10%時顯著。

2. ∆f iber(4)t 代表相隔四期的變動率。

3. D-W 統計量表示殘差無一階自我相關。

Taiwan Man-made Fiber Filament Woven Fabrics Export Unit Values (ID), 1999-2009 Nominal Exchange Rate

Unit Values (TWD) Nominal Exchange Rate (TWD/USD)

圖 4.3: 人造纖維梭織布新台幣出口單價(至印尼) 與名目匯率

Taiwan Man-made Fiber Filament Woven Fabrics Export Unit Values (US), 1999-2009 Nominal Exchange Rate

Unit Values (TWD) Nominal Exchange Rate (TWD/USD)

圖 4.4: 人造纖維梭織布新台幣出口單價(至美國) 與名目匯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即出口至印尼沒有明顯證據支持出口商會隨匯率變動調整加成。 紡織成衣產業是印尼第一大加工 業, 也是高附加價值成衣製造地之一。 與中國相同的是, 該國也是台灣紡織成衣業者重要投資地 之一。 由於其成衣出口以美國及歐盟市場為大宗, 故從圖4.2可觀察到台灣出口至印尼的人纖梭織 布以高單價的布料居多。7根據東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報告指出:「印尼在東協自由貿易區內的紡織 品出口持續成長, 2010 年達到 140 億美元時, 成衣將占 80 億美元。 成衣出口量增強情況下, 對台 灣高級布料需求將愈來愈加殷切!」。 因此, 綜合上述經濟環境的現況描述, 以及表4.5的實證結果, 影響印尼出口單價的重要因素, 可能較多來自於當地的成衣需求, 而非匯率或是上游成本的變動。

至於各個國家無法觀察的差異 (例如: 文化、 人口特性等) 是否影響出口價格, 我們檢定固定 效果是否顯著, 並得到無法拒絕固定效果為零之虛無假設的結果 ( F 統計量=1.374, p 值0.25)。

表示國家特性對台灣出口價格變動的影響並不顯著。

4.5 結論

過去探討市場取價的實證文獻, 大多以已開發國家為主, 鮮少以亞洲小型開放經濟體 (例如: 台 灣) 作為研究對象。 至於針對布料產業市場取價行為的研究更是付之闕如。 因此, 本文主要針對台 灣人造纖維梭織布出口至美國、 中國、 香港及印尼等四大出口市場, 研究其於匯率變動時是否隨 不同目標市場而有不同調整成本加成的策略定價行為, 亦即 「市場取價」。 於實證模型中, 我們除 了以時間虛擬變數捕捉邊際成本的變動外, 補充加入上游成本 「纖維紗線躉售物價指數」 後, 其實 證結果使我們對於人纖梭織布的市場取價行為有更清楚的輪廓。

實證結果顯示, 台灣人纖梭織布的出口有市場取價的能力。 對於出口至美國及香港的人纖梭

7根據紡拓會產經處於2008 年對長纖梭織布出口印尼市場的報導: 「印尼係高附加價值成衣製造地之一, 台灣產 製之紗線布料產品輸往印尼加工再製成服飾出口到歐、 美、 日是具有絕對優勢的, 尤其是台灣生產的機能性布料非常 受印尼成衣廠的歡迎, 許多歐美品牌商甚至指定一定要用台灣的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織布, 出口商會因應匯率等比例調整加成, 自行吸收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的影響, 以穩定進口價格

織布, 出口商會因應匯率等比例調整加成, 自行吸收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的影響, 以穩定進口價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