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出口定價行為與不對稱匯率轉嫁 –以台灣出口物 價為例

3.4 實證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 我們也要觀察估計係數 b2 是否有足夠證據推翻 H0 : b2 = 0 的虛無假設。 至於其他控制變 數, 由於並無充分理由主張其將隨著匯率變動率的不同而有門檻效果, 因此我們假設其他控制變 數沒有門檻效果, 亦即估計參數不受門檻變數影響。

3.3.3 估計策略

式 (3.14) 為 Hansen (2000) 所提出之門檻模型的特殊情況。 門檻模型的特色在於其由資料決定 形成制度轉換的門檻估計值 ˆγ, 而能避免過去實證文獻主觀設定制度轉換點的缺點。 式 (3.14) 可 改寫為

∆pext = a + b1∆st+ (b2 − b1)∆stI(|∆st| ≤ γ) + c∆mct+ d∆cpt+ ǫt, (3.15)

其中 I(|∆st| ≤ γ) 為指標函數 (indicator function), 當 |∆st| ≤ γ 為真時, 指標函數值為 1 , 否則為 0 。 欲執行檢驗門檻效果是否存在, 就相當於檢定式 (3.15) 中解釋變數 ∆stI(|∆st| ≤ γ) 的估計係數是否顯著為零, 即 H0 : b2− b1 = 0 。 這相當於檢驗本文所使用的時間序列資料是否 確實存在如式 (3.14) 之非線性或不對稱性。

我們採用循序 OLS 法 (sequential OLS) 來估計門檻值與迴歸參數。 循序 OLS 的實際作 法是將門檻變數 (|∆st|) 的所有觀察值都當成可能的門檻值, 並在每一個可能的門檻值之下將觀 察值分割為兩組樣本。 兩組樣本分別以 OLS 迴歸後, 將其所對應的殘差平方和 (sum of square errors, SSE) 加總, 得到總殘差平方和。 最終以產生最小總殘差平方和所對應的臨界點作為門檻 變數的估計值 (ˆγ)。 而該門檻估計值所對應的迴歸係數, 即為參數估計值。

3.4 實證結果

我們首先執行門檻效果檢定, 以提供模型設定正確的依據。 由於當虛無假設 H0: 無門檻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0.050

−0.025 0.000 0.025 0.050 0.075

∆st , ∆ptex

Year The Changes of Exporting Prices Index The Changes of Exchange Rate

圖 3.2: 出口物價、 匯率變動率與門檻估計值

(b1 = b2) 為真時, 門檻值並無定義, 使得 LM 統計量的分配為非標準 (non-standard) 分配, 故 以 「靴帶反覆抽樣 (bootstrap)」 法計算 p 值, 重複次數為 3000次。 本研究檢定結果得到靴帶抽 樣的 p 值為 0.003。 表示在 1%的顯著水準下, 門檻模型 (式 (3.14)) 有顯著的門檻效果。 門檻效 果檢定的結果支持設定門檻模型的合理性。 其次, 我們根據式 (3.13) 無門檻效果與式 (3.14) 存 在門檻效果的實證模型, 應用循序 OLS 法估計迴歸係數與門檻值, 並將實證結果列於表 3.4。 在 表 3.4中, 迴歸式 I 表示未考慮菜單成本, 即無門檻效果的線性迴歸估計式 (式 (3.13))。 迴歸式 II.1 與 II.2 則是對應式 (3.14) 考慮菜單成本存在下的門檻迴歸估計式。 我們以 「當月名目有效 匯率指數變動率的絕對值」 做為門檻變數, 得到門檻的估計值為 2.49%(近似 2.5%)。 表示當匯率 變動率超過 2.5% 時, 匯率變動率對台灣出口物價變動率的影響, 產生結構性的變化。 從圖 (3.2) 出口物價變動率、 名目有效匯率變動率與門檻估計值之間的關係, 可觀察出影響出口商調價與否 的結構轉變時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比較表 3.4中門檻迴歸式 II 與不考慮門檻效果的迴歸式 I 兩種模式設定的估計結果, 我們發 現門檻迴歸式確實具有較佳的解釋力。 透過四種不同模型配適度的指標: 殘差平方和 (SSE)、 修 訂後的判定係數 ( ¯R2) 以及 AIC 與 SBC 值, 皆一致地指出迴歸式 II 所提供的解釋力, 明顯 地比迴歸式 I 高。 我們因此認為門檻迴歸模型確實提供更可信與正確的估計結果。 從門檻迴歸式 II 的實證結果, 本文發現當匯率變動幅度愈大, 出口商調整出口物價的幅度也愈大; 反之亦然。 當 匯率變動率超過門檻值 2.5% 時 (迴歸式 II.1), 我們發現出口物價調整幅度為 42%。 而當匯率變 動率低於門檻值時 (迴歸式 II.2), 出口物價調整幅度為 27%, 且估計係數都達到 1%的顯著水準。

為確認式 II.1 與式 II.2 估計之出口調價幅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我們透過式 (3.15), 檢定解釋變數

∆etI(|∆et| ≤ γ) 的估計係數是否顯著為零, 即 H0 : b2 − b1 = 0 。 我們得到 p 值為 0.043, 表 示在 5%的顯著水準下, 拒絕 H0 : b2 = b1 的虛無假設。 其經濟意義為: 當匯率變動幅度不同時, 出口商調價幅度也隨之不同, 亦即存在不對稱的出口定價行為。 而出口商調價幅度的大小亦同時 反映出口商對目標市場匯率轉嫁的程度。 出口商調價幅度愈大, 表示出口商自行吸收匯率變動的 影響程度愈大, 則匯率轉嫁愈低; 反之亦然。 因此, 台灣出口商這種因應匯率變動的定價行為, 也 同時意謂著存在不對稱匯率轉嫁。

根據理論模型的推論, 出口商調價會產生菜單成本, 所以出口商只有在匯率變動幅度夠大時, 才會選擇調整本國幣的定價, 以犧牲利潤的方式設法維持進口價格的穩定。 因為出口商若此時不 調整以本國貨幣計算的定價, 而將匯率變動轉嫁給進口商承擔, 進口價格變動的結果可能會影響 其市場佔有率, 使其總利潤下降。 這樣的推論, 在迴歸式 II.1可得到印證。 台灣出口商自行吸收四 成以上匯率變動的影響, 因此匯率轉嫁約 58%。 然若匯率變動幅度較小, 出口商礙於調價會產生 菜單成本而將會選擇不調價, 因此匯率變動會完全轉嫁至進口價格, 導致完全匯率轉嫁。 這個推 論, 我們透過檢定 H0 : b2 = 0 (即相當於檢定 H0 : 1 − b2 = 1 完全匯率轉嫁的虛無假設), 來驗

(匯率) (9.9271) (9.0811) (4.8101)

∆mct 0.5809∗∗∗ 0.5912∗∗∗

(生產成本) (8.9686) (9.1441)

∆cpt − 0.0616 −0.0699

(競爭者價格) (−0.7842) (-0.8888)

匯率轉嫁程度 0.6412 0.5833 0.7179

樣本數 323 18 305 Q(6)=6.8839(0.332) Q(6) = 6.9209(0.328) Q(12)=8.5635(0.74) Q(12) = 8.4978(0.745) 門檻效果檢定 ( p 值) 24.0992∗∗∗(0.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證台灣出口商是否因匯率變動幅度小而不調價。 檢定結果 t 值=4.81, 表示在 1% 的顯著水準下, 拒絕完全匯率轉嫁的虛無假設。 亦即出口商仍有明顯隨匯率變動調價的定價行為。 從上述實證結 果, 可歸納出下列兩個結論: 第一、 菜單成本可能並非影響台灣出口商定價決策的關鍵因素, 使得 出口商在匯率變動幅度低時仍然必須選擇調價。 第二、 或許在歷史資料中, 尚未出現夠低的匯率 變動率的資料可供觀察出口商的定價行為。

至於其他的解釋變數, 我們發現門檻迴歸模型中成本變動率 ( ∆mct) 對出口價格變動率的影 響係數為 0.5912, 且達到 1% 的顯著水準。 當出口商的生產成本改變時, 無論匯率變動率的高低, 為避免虧損, 出口商需將成本變動部分反應於出口報價上, 但為考量市場佔有率, 出口商並未將成 本變動完全反映在出口價格上, 而自行吸收約 40% 比例。 另外, 「目標市場競爭者價格」( ∆cpt ) 對出口價格的影響, 則無明顯證據證明出口廠商會考慮這項因素而調整出口報價。

3.5 結論

本文主要探討台灣出口商面對匯率變動時的定價行為。 透過理論與實證, 本文驗證匯率變動幅度 大小的不同, 有可能使得出口商有不對稱的定價行為, 因此產生不對稱匯率轉嫁。

我們以門檻迴歸式估計出門檻變數的門檻值, 修正過去文獻主觀建立結構轉變點的計量方法, 並執行門檻效果檢定。 實證分析的結果, 我們發現當匯率變動率夠大, 超過 2.5% 的門檻時, 出口 商會選擇在貶值時調降價格, 而升值時調高價格的定價策略, 使其利潤最大, 調價幅度約為 42%。

亦即出口商減少成本加成, 自行吸收 43% 的匯率變動, 使匯率轉嫁程度為 57%。 如此定價乃為避 免削弱其市場競爭力及增加應得利潤。而當匯率變動率低於門檻值時, 台灣出口商的調價幅度卻 降低為 27%。 台灣出口商並未如理論預期, 因為調價會產生菜單成本, 而在匯率變動幅度較小時 選擇不調價作為其最適定價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於本文的實證結果與理論推論不一致, 我們猜測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 菜單成本可能並非影 響台灣出口商面對匯率變動時定價行為的關鍵因素。 二、 採用總體出口物價資料, 僅能呈現出平 均的定價行為, 而無法凸顯個別產業的出口定價行為。 再者, 我們假設所有出口目標國的調價皆 相同, 而並未區隔出口商的定價行為是否因目標國的不同, 而有不一樣的定價行為 (即市場取價), 這個議題值得後續研究。

受限於資料取得, 台灣產業別的市場取價研究並不容易。 但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仍應加強以產 業別資料代替物價指數的總合資料加以分析, 以探究不同產業的出口定價行為以及是否有不對稱 性。 此外, 台灣雖為蕞薾小國, 但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卻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藉由出口定價行為 的相關研究, 將可以進一步瞭解台灣出口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進而提供政府制訂重要的 產業政策, 與選擇需要補貼鼓勵出口拓銷的產業時的重要參考。 這些都是未來值得進深入探討之 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