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實證研究分析

Chuang (2006)運用臺灣 1973 至 2004 期間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最低工資 提高 10%,青少年勞動參與率增加 0.47%,對青年失業率則不顯著。

在勞動經濟學的實證應用上,Mincer (1974)提出的薪資模型可說是探討教 育對薪資的影響、薪資不均與性別薪資差異等最廣泛使用的工具,周志霖

Brown, Gilroy and Kohen (1982)針對美國的實證研究就提出勞動獨買模型及 雙元就業市場理論,並提出探討調漲基本工資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時,應將焦點

約、洛杉磯、芝加哥三大都會區(Borjas, 2003),許多實證研究探討移民對就業 市場的影響時,將焦點放在不同區域的地理特性,分析本地勞工的工資水準與 外籍移民數量的空間相關性。最著名為David Card (1990)發表的研究,該研究分 析邁阿密及其他城市的就業市場,比較馬里埃爾移工增加邁阿密7%勞動力之前 與之後的就業市場情況,實證結果發現這些預期之外的移民湧入對邁阿密的就 業市場沒有顯著的影響。惟當Angrist and Krueger (1999)複製Card的研究,選擇 其他研究期間時,其研究結果發現,這些不受政策管控、幽靈般的外籍移民對 邁阿密的就業市場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近年Borjas、Peri亦分別複製Card的研 究,惟將研究對象採取不同的分群方法,實證結果為Borjas (2017)推翻Card的研 究結果,Peri (2017)卻支持Card的研究結果,未獲一致的實證研究結果讓移民議 題越演越烈。 免上述虛假的實證結果,Borjas, Freeman and Katz (1997)建議將研究分組提升至

Altonji and Card (1991)研究美國120個主要城市1970至1980年針對就業市場 的普查資料,焦點放在工業部門,並將本國就業市場中的勞工分為高技術勞工 其變化之間的關係,該研究使用橫斷面分析與一階差分分析(first-difference analysis)的實證結果不同,而該研究主張個別城市可能有一些特殊因素會影響 外籍移民的密度及本國勞工的就業量,而一階差分分析比較不受這些特殊因素 所影響,其結果發現外籍移民增加不會影響本國低技術勞工的就業量及勞動參 與,惟對本地勞工的工資有負向影響。

Card and Krueger (1993)探討1992年4月1日紐澤西(New Jersey)最低工資

Borjas, Freeman and Katz (1996)分析了探討美國外籍移民對就業市場有何影 響的文獻研究,發現研究的實證結果取決於其選取的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該

Borjas (2003)認為教育及工作經驗是區分高技術勞工與低技術勞工的關鍵 因素,勞動者進入就業市場後亦學習新技術,不應該只用教育程度區分勞動

面相關性(cross-region correlations)就越小。

Basso and Peri (2015)使用1970年至2000年的普查資料及2008年至2012年美 國社區調查的資料,探討美國外籍移民是否影響本國勞工的就業,該研究發 現,不管是總體或依技術高低將本地勞工分組的分析,不管是否考慮各地區的 科技發展或地理因素,實證結果皆為外籍移民淨增加對本國勞工的工資及就業 量存在零或些微正向的影響,換句話說,區域經濟體得以在不影響本地勞工需 求的情況下接納外籍移民。

Kane and Rutledge (2018)探討1980年至2015年美國50州的移民與經濟表現 總體變數,該研究探討移民二代與經濟成長間的互動關係,實證結果有二,其

Pischke and Velling (1997)探討德國的移入移民對本國人就業的影響,該研 究將國內328個縣市重新劃分為167個區域,分析1985年至1989年移民人數比率 的變化、各年移民人數及淨增加值,其研究結果為並無顯著的統計結果證明移 民影響本國人的就業。Dustmann, Fabbri and Preston (2005)分析英國教育與就業 部門的勞動力調查(British Labour Force Survey)資料,該研究將本國勞工、移 民與近期移民(定義為1990至2000年間)依教育程度分為三個類別,其研究結 果與Pischke and Velling的實證結果相似,並無顯著的統計結果證明移民會影響 本國整體就業市場、勞動參與率、失業率與工資。惟該研究亦指出,相對於美 國的移入移民多為低技術的移工,英國的移入移民在教育與技術水準與本地勞 工十分相似,可能是導致實證結果不顯著之主因。

Boubtane, Coulibaly and Rault (2011)使用 Kónya (2006)修改的追蹤資料 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方法,該檢定方法不假設追蹤資料為同質,且考量不同國 家可能存同時期相互依賴,該研究探討 1980 年至 2005 年 22 個經濟合作暨發展

的證據顯示移入移民 Granger 影響其餘國家的經濟成長。Ekrame (2012)接續使 用追蹤資料向量自我迴歸模型,探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國家外籍移民、本 國勞工失業及國內生產總值的三者間如何互相影響。

McQuillan (2013)探討加拿大的就業市場是否真的缺工,提出某些產業缺 工,某些產業的勞工卻供過於求,政策應該平衡勞動市場而非單純增加勞動力 供給,問題在於,外籍移民是否填補了失業率高的產業勞動力缺口。

Dustmann, Schönberg and Stuhler (2016)探討因實施新政策產生之無預期大 量(約占當地就業市場10%的就業量)捷克通勤勞工對捷克與德國邊界就業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代,在我國,與其角色相似者為外籍移工,引進外籍移工是否影響本國勞工 就業亦受到廣泛討論,又本研究認為,外籍移工來臺工作的薪資多領取基本工 資,少有議價空間,因此將基本工資放入模型中,探討其與外籍移工、就業市 場勞動參數的互動關係較符合我國社會實際情況,又我國的外籍移工政策限制 了其工作內容,因此推測本文實證結果可能與美國的研究結果較為類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