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實驗佈置

(一)實驗場地架設:1.台東大學體育大樓心理學實驗室如圖 3-5 所示。

2.高雄市立中學體育館實驗場地佈置如圖 3-6。

目標區 進球區

正手擊球示意圖

圖3-5 實驗場地-台東大學

QTM QTM

QTM SONY

QTM

SONY 教練員

30*30CM

受試者

網子高16cm

1

圖3-6 場地佈置—高雄中學

二、實驗受試者

本研究中以人體解剖學上之各肢斷定義並採用黏貼反光標記來求取各肢點座 標。反光點標記點位置:為取得肢體在運動中之空間運動軌跡,共黏貼上17 個 反光標記球位置於人體上,經五台高速攝影機擷取反光標記球軌跡來替代身體本 身的運動軌跡,以便分析實驗參與者桌球正手擊球時關節移動的變化,QTM 光點 如圖3-7,其反光標記球黏貼位置如圖 3-8:

1.頭(顴弓):head

2.左、右肩關節(肩峰):lsh、rsh

3. 左、右肘關節(肱骨外上髁):leb、reb 4. 左、右手腕關節(尺骨莖突):lwis、rwis 5. 球拍拍面上、下:p1、p2

6. 左、右髖關節(髂骨前上棘)lcox、rcox

7. 左、右膝關節(外髁):lknee、rknee 8. 左、右踝關節(腓骨外踝):lankle、rankle

9. 左、右腳前端(球鞋前端):lfoot、rfoot

頭h 右肩rsh 右手肘reb 右手腕rwis 右髖rcox 右膝rknee 右踝rankle 右腳rfoot

左肩lsh 左手肘leb 左手腕lwis 左髖lcox 左膝lknee 左踝lankle 左腳lfoot 球拍

上p1 下p2

圖 3-8 身體肢段之反光標記位置圖

第六節 實驗流程步驟 一、場地校正

在實驗研究進行之前,需要先做座標校正工作,訂定出實驗示空間座標系,

以做為求出標記點在空間運動中之參考座標。而我們採用的校正方式是由附有三 顆反光標記球之L 型校正架(圖 3-9)置於運動空間範圍內,由攝影機所量得標 記之距離與三顆反光標記球之間的實際距離來作校正。在實驗參與者周圍安置五 部攝影機,調整攝影機的位置,使所有標記皆能被攝影機擷取到,即可建立實驗 室座標系。座標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實驗空間的座標系統,求取各肢斷點在空間中 的位置,為了讓動作在範圍內的反光標記位置有正確性,實驗研究進行前,利用 T 字棒(圖 3-10)來掃描整個正手拉球動作過程反光標記的空間範圍,來校正 動態動作空間內的反光標記位置。

圖 3-9 校正棒 圖 3-10 校正架 圖 3-11 擊球實驗用球

二、預拍校正

場地佈置完後開始進行QTM 拍攝及校正,同時間實驗者穿上合適的緊身 衣,全身關節標記位以魔鬼沾黏將光點球貼至身上17 個關節點。拍攝前實驗者 著實驗標記點衣褲後先用實驗準備球拍做正手揮拍測試身上及球拍是否可以完 全於電腦QTM 系統上辦識所有光點,另外要注意場地內外及現場任何人是否有 干擾收訊號之所有物件(含燈光和陽光是否會造成雜訊或 QTM 架設會互相干擾

等因素),電腦螢幕上只可以有 17 個光點,如果沒有成功就再找排除干擾因素方 法,直到正常收訊才可以進行試拍。

成功收訊後再進行以國家級教練送球(貼有反光貼布之實驗乒乓球如圖3-1 2)給實驗者做正手擊球預試 5 秒,再看擷取資料中擊球動作是否有 17 個光點資 料,如有遮蔽到任何一點就再調整攝影機的位置後再拍到完全收到訊號後再進行 正式實驗。

三、正式實驗

以教練送球到實驗者正手擊球位置(球桌右半檯)進行拍攝,先進行擊快測驗 再換擊準測驗,每次20 秒,每次休息間隔 3 分鐘,共六次,第一次擊球為暖身 練習,第二、三次為實驗正式開始。實驗進行時以電腦設定20 秒開始發出的第 一聲"噹"音時由教練開始送球,到第二聲"噹"音時教練停止送球為每次的結 束(如果教練中途掉球或送球出界或偏離實驗者則停止後重新開始,該次不算進 正式實驗)。

四、實驗要求

實驗者在擊快時以正手擊球最大力量方式將球擊回進球區內,在擊準時以正 手擊球方式將球擊回進球區中設有30 公分×30 公分的目標區內,所有進球記錄 由記錄員一名在進球區右側記下進球數和進目標區球數於進球表中。研究流程圖 如圖3-12。

1 場地規劃 2 佈置校正

預 拍

1.受測者黏貼可辦試光點並進行拍攝。

2.測試光點是否皆可辦識

資料蒐集、 處理與分析 正式實驗(教練送球) 1.正手擊快測驗三次 2.正手擊準測驗三次

研 究 結 果 與 建 議

圖3-12 研究流程圖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