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每位參與者必須接受 1 次熟悉期、1 次最大肌力測驗與 4 個不同實驗 處理 (2 種肌肉收縮形式之 PAP 運動 × 2 種爆發力型式) ,熟悉期、最大肌力測 驗與每種實驗處理間均間隔 48 小時。本研究程序包括:實驗前準備階段、熟悉 期階段、最大肌力測驗階段、正式實驗處理階段。

一、實驗前準備階段 (一) 儀器設置與校正

1.史密斯儀器 (G1-FW161, Copyrught Medea Co., America) :如圖 3-2 所示,

執行等長最大收縮與動態收縮蹲舉運動。

2. AMTI 測力板 (AMTI Inc., Watertown, MA, USA) :如圖 3-3 所示,執行蹲 舉等長 PAP 運動。本研究採用 AMTI 測力板,資料擷取頻率設為 1000 Hz,擷取 地面反作用力與壓力中心之相關參數,使用前依操作手冊所列之程序與方法進行 校正。

3.簡易關節量角器:如圖 3-4 所示,利用每單位刻度為 5 度之關節量角尺,

確認進行等長收縮 PAP 運動時,受詴者之膝關節角度。

4. 立定跳遠墊:如圖 3-5 所示,執行立定跳遠 (單次爆發力) 之器材。

5. 分段計時器 (Smartspeed™ Timing Gates System, Fusion Sport) :如圖 3-6 所示,參與者執行 40 公尺衝刺測驗 (反覆爆發力) 時使用之器材。

(二) 相關表格準備

參與者同意書 (附錄一)、健康情況與運動習慣調查表 (附錄二)、熟悉期 (附 錄三) 、最大肌力 (附錄四) 及正式實驗 (附錄五) 記錄所需表格之準備。

(三) 參與者準備

在進行實驗處理前填寫「健康情況調查表」,了解參與者前一天的飲食、睡 眠等各方面健康情況調查,確認參與者符合參與實驗之條件。並同時向參與者說

要求受詴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必須落實正常作息之飲食與睡眠品質、要以最大努 力完成每一次實驗程序,進行實驗程序前一天不得飲酒、咖啡或其他藥品以避免 影響運動測驗之結果。

二、熟悉期

1. 熱身運動:內容為慢跑與 5 分鐘的動態伸展。動態伸展活動著重於進行 蹲舉時會使用到之主要肌群的伸展,包括提膝上拉 (high knee pull) 、股四頭肌 圖 3-2 史密斯儀器 圖 3-3 AMTI 測力板 圖 3-4 關節量角尺

圖 3-5 立定跳遠墊 圖 3-6 分段計時器

伸展 (quadriceps stretch) 、前弓箭步 (forward lunge) 和深蹲 (squat) 。這些標準 化的熱身活動也會於進行最大肌力測驗與任何正式實驗處理前進行。

2. 爆發力運動:參與者進行實驗流程中的爆發力運動的熟悉期。參與者在 完成標準化熱身熟悉期之後,接著在立定跳遠墊上進行 3 次立定跳遠 (休息間隔 1 分鐘) 、3 次 40 公尺衝刺 (休息間隔 2 分鐘) ,使參與者能夠熟悉隨後爆發力 運動之項目。

3. PAP 運動:在爆發力運動之熟悉期後,接著利用史密斯儀器 (如圖 3-2) 進 行 PAP 運動之熟悉期,PAP 運動熟悉期之內容包含動態收縮與等長最大自主收 縮。

動態收縮:訓練員將教導參與者如何進行動態蹲舉,使參與者能夠進行正確 的動作,並了解 Borg (CR-10) 運動自覺努力程度量表之使用方法,熟悉過程中 參與者將進行不同重量的蹲舉 (總共 3 組、每組 8 反覆次數、間隔時間 2.5 分鐘),

並記錄重量與自覺努力程度,作為最大肌力測驗之參考。

等長最大自主收縮:參與者雙腳與肩同寬踩在 AMTI 測力板 (如圖 3-3) 上 並利用史密斯儀器進行 3 組持續時間為 5 秒等長最大自主收縮之蹲舉,利用 AMTI 測力板顯示之施力大小回饋給參與者並鼓勵參與者盡最大努力,過程中要 求其動作必需標準化,包括雙手握槓的距離與身體用力部位。另外也記錄下等長 蹲舉之槓鈴高度、雙腳站立位置與膝關節角度等,並於任何一次實驗處理中,讓 這些動作都標準一致,避免其影響到結果。

三、最大肌力測驗 (1 repetition maximum test, 1RM test)

熟悉期完成至少 48 小時之後,參與者將進行蹲舉之最大肌力測驗,10 分鐘 的標準化熱身運動後,參與者先以預估最大肌力 50%來進行 8-10 次反覆,休息 2-3 分鐘後,再以預估最大肌力 85%來進行 2-5 次反覆,接著休息 3-5 分鐘後。

接下來逐漸增加重量,並且只進行 1 次反覆,然後再休息 3-5 分鐘,如此反覆直 到測出最大肌力,且盡量在 3-5 個測詴內找到最大肌力,以避免肌肉產生疲勞而

低估最大肌力。最後將參與者的最大肌力推算出 90%1RM 的重量。

四、正式實驗處理詳細流程

實驗處理階段的詳細流程,如圖 3-7 所示。每次的實驗處理先請參與者執行 慢跑與動態伸展的標準化熱身共 10 分鐘,之後坐在椅子上休息 5 分鐘,接著參 與者進行單次或反覆爆發力之前測,接著坐在椅子上再休息 5 分鐘,接下來參與 者以重複量數與平衡次序法接受如下圖之四個不同實驗處理,結束後,於 PAP 運動後的第 8 分鐘與第 18.5 分鐘之恢復時間進行後測,後測項目與前測相同。

1. 標準化熱身

內容為慢跑與 5 分鐘的動態伸展。動態伸展活動著重於進行蹲舉時會使用到 之主要肌群的伸展,包括提膝上拉、股四頭肌伸展、前弓箭步和深蹲。這些標準 化的熱身活動也會於進行最大肌力測驗與任何正式實驗處理前進行。

2. 單次爆發力測驗 (立定跳遠)

在實驗處理中,執行立定跳遠測驗的時間點包含了 PAP 運動前的前測、PAP 運動後第 8 分鐘及第 18.5 分鐘恢復時間的後測,共有三個時間點的立定跳遠測 驗。參與者站在立定跳遠墊的起點上,雙腳腳尖不超過起點線,接著進行立定跳 遠,參與者須雙手後擺、下蹲同時進行,接著雙手前擺、前跳同時進行 (如圖 3-8)。

每個測驗時間點將完成 2 次立定跳遠測驗,2 次測驗之間隔為 15 秒。

圖 3-7 實驗設計圖 5 分鐘

5 分鐘 8 分鐘

18.5 分鐘

前測 PAP 運動 後測 1 後測 2

熱身

3. 反覆爆發力測驗 (40 公尺衝刺)

在實驗處理中,執行 40 公尺衝刺測驗的時間點包含了 PAP 運動前的前測、

PAP 運動後第 8 分鐘及第 18.5 分鐘恢復時間的後測,共有三個時間點的 40 公尺 衝刺測驗。設置分段計時器 (Smartspeed™ Timing Gates System, Fusion Sport) 後,

參與者在起跑點上以三點式起跑站姿進行測詴,參與者一聽見發令聲就立刻向前 衝刺,衝過擺設在 40 公尺之計時器後隨即記錄時間 (如圖 3-9)。每個測驗時間 點將完成 1 次 40 公尺衝刺測驗,若衝刺時發生滑倒等失誤,則休息 1 分鐘後重 測。

4.動態收縮 PAP 運動

參與者以史密斯架進行動態收縮之蹲舉,參與者的頸部對準槓鈴的中心點,

並且用肩膀支撐,雙手對稱握著槓鈴並與肩膀保持適當距離,雙腳與肩同寬站穩 等條件作為起始動作。接著開始下蹲,下蹲的終點為大腿與地面平行 (如圖 3-10),

接著參與者抵抗槓鈴之重量向上施力,最後回到起始動作。蹲舉的重量是參與者 圖 3-8 單次爆發力測驗

圖 3-9 反覆爆發力測驗

的 90%1RM、反覆次數 3 次。

5.等長收縮 PAP 運動

參與者以史密斯架進行等長收縮之蹲舉,參與者的頸部對準槓鈴的中心點,

並且用肩膀支撐,雙手對稱握著槓鈴並與肩膀保持適當距離,橫槓調整到參與者 大腿與小腿夾角 135 ± 5°之高度並利用繩子固定槓鈴兩端至地面,因為研究結果 指出,在進行蹲舉等長 MVC 時,當膝關節角度呈 135 ± 5°度時,會產生最大力 量峰值 (Cormie, McCaulley, Triplett, & McBride, 2007; Sayers, Harackiewicz, Harman, Frykman, & Rosenstein, 1999),接著參與者雙腳與肩同寬踩在 AMTI 測 力板上,向上施力開始進行 5 秒等長最大自主收縮 (如圖 3-11) ,在參與者進行 等長最大自主收縮的同時並鼓勵參與者盡最大努力進行等長收縮。

圖 3-10 動態收縮 PAP 運動

圖 3-11 等長收縮 PAP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