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實驗設計

本研究藉由實驗設計來操弄調節焦點(regulatory focus)、時間距離

(temporal distance) 和解釋水平高低(construal Level)。此實驗採用 2x2(x2) (調節焦點:促進焦點 v.s. 預防焦點;時間距離:遠 v.s. 近;解釋水平:高理想 性低可行性v.s. 低理想性高可行性)的隨機實驗設計。前兩變數:調節焦點與時 間距離為組間實驗(between-subjects),而最後者解釋水平變數為組內實驗 (within-subjects) ,故共計四種情境。其中調節焦點的操弄檢定問項,採用語 意七點量表,並同時用兩題問項做檢定。時間距離的操弄檢定問項,亦採用語意 七點量表,且使用一題問項做檢定。而根據學者Liberman 與 Trope 在 1998 年 的實驗結果中發現,不管在時間距離較遠或是在時間距離較近的情境下,受試者 對於高理想性高可行性的選項偏好皆會最高,而對於低理想性低可行性的選項偏 好會最低,即表示時間距離的改變並不會造成受試者在高理想性高可行性與低理 想性低可行性的選項間產生變異,故此二變數的組合兩端,偏好成穩定狀態。在 此篇論文實驗中,因而拿掉這兩組組合(高理想性高可行性、低理想性低可行性) 選項,只剩下高理想性低可行性v.s. 低理想性高可行性的選項做探討。共 120 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至四種情境的其中一種。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distance  future   near  future  

Promotive  focus   Preventive  focus  

選 擇 比 例  

本研究實驗設計概述如下表1:

表1. 實驗設計 調節焦點 時間距離

促進焦點 預防焦點

遠的未來 理想性 可行性

高 低 理想性 可行性

高 低

N=7 N=16

N=55N=44

近的未來 高 N=18N=25

N=36N=36

註解:斜線空格為高理想性x 高可行性與低理想性 x 低可行性,在此實驗中將不 予討論。

資料來源:本研究製作

實驗蒐集樣本的方式、地點:本實驗採用紙本問卷的方式進行施測,由於第 一部分操弄調節焦點是使用國學常識注音考題,故不考慮網路問卷,以免受試者 因為了達到抽獎獎金最高,而透過網路查詢正確答案,失去操弄意義。紙本問卷 回收是透過台大、交大暑修課程班級,現場發放問卷,填答完畢後立即收回。另 外,由於暑假期間,大學校園內學生較少,故另去研究所補習班,蒐集在學大學 生之樣本。

實驗流程,依以下步驟:首先,在問卷的一開始,操弄受試者為促進焦點 (promotion-focus)或是預防焦點(prevention-focus)的心理狀態。告知受試者,

將得到一個抽獎機會,配合注音題目填答正確或者錯誤,將會增加或減少獎金。

接著第二部分,再請受試者閱讀一段國家公園旅行的選擇情境,藉此操弄高理想 性低可行性v.s. 低理想性高可行性的選擇。同時加入時間距離(temporal distance)的操弄,告知受試者是「今天就要出發」或者是「一個月後出發」。

第三部分,放入調節焦點與時間距離的操弄檢定問項。最後一部分,請受試者填 入個人基本資料,正式問卷範例請參考附錄三,實驗流程整理成如下圖5:

圖5. 實驗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設計調節焦點、理想性與可行性

的操弄方法  

前測並修正問項  

設計時間距離遠近情境、正式問 卷  

決定樣本大小和分析方法  

蒐集樣本  

設計操弄受試者傾向為促進焦 點或預防焦點目標導向的人,並 設計國家公園情境,讓選項操弄 為高理想性x 低可行性或低理 想性x 高可行性的國家公園。  

 

透過前測結果,修正操弄不成功 選項內容。  

   

在不同調節焦點和不同時間距 離遠近之間,設計相同兩種選項 的國家公園。  

 

本研究採用2(調節焦點:促進焦 點v.s.   預防焦點)  x2(時間距 離:遠v.s.   近)[  x2(解釋水平高 低:高理想性+低可行性   v.s.   低 理想性+高可行性)],最後的解 釋水平高低為within-­‐subjects 實驗。每一個方格至少抽取30 個樣本。  

 

於國立交通大學、台灣大學的課 堂班級發放紙本問卷,蒐集大學 生與研究生之樣本。  

3.2.1 調節變數—調節焦點的操弄

實驗會先進行操弄調節焦點的部分,本研究參考 Liberman, Molden, Idson, and Higgins(2001),一種調節焦點成果導向的框架(regulatory-outcome

framing)引發個人短暫促發的調節焦點的方式,學者們研究透過最終成果的描述,

呈現一個有正面結果或是沒有正面結果,可引發促進焦點的個人自我調節;然而,

透過最終成果描述具有負面結果或者不具有負面結果的方式,來引發預防焦點的 個人自我調節。依據他們的實驗,本實驗稍作修改為適合國人的方式,即告知受 試者在填寫此份問卷前,可獲得一個抽獎機會,而抽奬金額的高低將由答題過程 中的表現決定,依答錯答對題數的多寡,而計算最終獎金的金額,希望藉此成功 操弄受試者暫時性的調節焦點心理狀態。操弄方式為:告知受試者每答「對」一 題,將「增加」抽獎獎金兩百元,操弄受試者為促進焦點的人;另一種情境為,

先告知受試者已擁有一個現金抽獎機會,獎金為一千元,但若每答「錯」一題,

抽獎獎金將「減少」兩百元,藉此操弄受試者為預防焦點的人。其中讓一半的受 試者僅會看到促進焦點的操弄情境,另一半受試者僅會看到預防焦點的操弄情境。

內容請參考附錄一。操弄檢定參照調節焦點理論的定義以及Shah, Higgins and Friedman(1998)的研究來設計問項,並使用語意七點量表,採用下列兩個問項:

1. 避免答錯任何題目 1 2 3 4 5 6 7 想要答對全部題目 2. 維持總獎金不變低 1 2 3 4 5 6 7 追求總獎金變高

3.2.2 組內變數(Within-subjects factors)—解釋水平的操弄

在受試者已經過調節焦點的操弄後,接著進行讓受試者在解釋水平高低間的 資訊類型做決策,以探討不同調節焦點的人,對於解釋水平高或低的資訊處理能 力與接受,使得偏好是否會有所不同。所以本研究採用去國家公園旅行的情境,

根據學者Liu 在 2008 年的研究實驗,他先調查去國家公園玩的時候,一般人認 為其理想性有哪些層面、困難度又有哪些層面。結果有62%的受試者提到理想 性的考量有地點的景色,28%的人則是認為個人挑戰是出遊的主要目的;而 51%

的人認為個人體能是主要的限制。由於個人挑戰與體能對某群人來說是正面挑戰,

但相對對另一群人來說可能是體能上的限制,所以不宜使用於變數操弄,以免混 淆。所以我們採取了地點景色代表理想性(desirability)變數因子,而旅行到達的 難易程度代表可行性(feasibility)變數因子。並且符合實驗設計的需求,虛擬一 公園Park A 的情境操弄為高理想性低可行性,另一 Park B 的情境操弄為低理

想性高可行性,內容請參照附錄二。並透過前測修改最適的描述情境,最終情境 如下:

Park A

• 景點有海岸線綿長,夏日碧海藍天,擁有砂灘、裙礁、多采多姿的珊瑚,水上 遊憩活動多。

• 需開車五個小時,步行穿越的道路小且崎嶇,沒有停車場。

Park B

• 景點有短程簡單步道,鋪設有棧道與石階,沿途有一般植物自然景觀。

• 需開車一個小時,步行登山道路大且平緩,有大型停車場。

3.2.3 自變數—時間距離的操弄

主要操弄受試者站在近的未來時間點,或是遠的未來時間點做出決策。受試 者將隨機分配置「今天出發」的情境或者「一個月後出發」的情境。在今天出發 去國家公園玩的情境,同時會讓受試者看到高理想性低可行性v.s. 低理想性高 可行性的公園選項;同樣地,在未來一個月後出發去國家公園玩的情境,也會同 時讓受試者看到高理想性低可行性v.s. 低理想性高可行性此兩種公園選項。由 於,每個人心中對於時間的遠近皆有不同的感受,有很大的部分牽扯到個人差異、

生活背景、個人時間資源限制等,故較多爭議、較難操弄。本研究最後採用假設 情境「今天出發」來代表最近的未來時間點(near future)。而因為施測對象主要 以大學生為主,生活背景、時間資源限制等應相差不大,故以「安排一個月後出 發」來代表較遠的未來時間點(distance future),因此,整體來看,受試者對情 境感受到的時間距離遠近變異應不會太大。

3.2.4 應變數—偏好選擇

學者 Liu 在 2008 年的實驗研究中,探討決策受到中斷或者延後做決策時間 會如何影響人們偏好的選擇,其研究提出在決策受到中斷的前後,人們對於目標 選項的理想性之權重會有所改變。因此在本研究中,亦想看出搭配不同的解釋水 平高低選項(高理想性低可行性、低理想性高可行性),與時間距離、調節焦點等 變數交互作用下,是否會影響人們的偏好選擇,比較偏向理想性高的選項,亦或 是比較偏向可行性高的選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