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實驗變項

本研究主要在比較技能表現獲知和技能結果獲知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動作技能學習的成效。自變項係技能表現獲知和技能結果獲知;依變項是 動作技能學習的成效,目標技能為:壘球高手投擲與低手滾球,本研究將 透過技能表現獲知和技能結果獲知,探討動作學習立即效果、維持期及類 化期技能表現情形。以下分別詳如下列:

一、自變項

(一)表現獲知(KP)

Schmidt (1991) 指出 KP 是運動學回饋(Kinematic feedback),強 調有關動作者完成技能時所提供的增強性回饋,每個 KP 的形成皆說明 有關動作成功的模式。本研究中係指在本研究係指以口頭的方式依教 學回饋內容摘要表(表 4),每次告知實驗參與者 1~2 個有關壘球高手 投擲動作肢體位置、姿勢、動作等訊息。

(二)結果獲知(KR)

Schmidt (1988) 把 KR 定義為口頭的(verbal)、終端性(terminal)的 外在回饋,以便提供有關動作目標的訊息。在本研究係指以口頭的方式依 教學回饋內容摘要表(表 4),每次告知實驗參與者 1~2 個有關低手滾球投 擲偏離目標(左右位置)位置、得分及球的落點等訊息。

二、依變項

(一)學習立即成效

本研究在介入期中,研究者記錄受試者動作技能目標達成程度,單位 時間為每一節(一節45分鐘),在不必教學回饋下,就能夠獨立且正確表 現目標行為的次數,做為評估學習成果的依據。而本研究以正確反應數為 計算方式,得數愈多表示學習成果愈佳。

(二)學習保留成效

本研究在介入期結束後的第一週及第二週進行測驗,施測時不提供 任何教學提示,由受試者獨立操作,計算受試在就能夠獨立且正確表現 目標行為的次數。

(三)學習類化成效

類化是說明個體在某一場面習得的經驗被普通化而適用於其他場 面,會發生遷移 (Judd, 1908) 。本研究的類化效果是指改變實驗情境,

是否能引發相同的技能表現。在壘球高手投擲方面,將原本壘球改為 棒球,對牆面標靶投擲改為以投擲的方式將球投入接球學生的手套 中;而低手滾球方面,將原本壘球改為遊戲球,對牆面標靶投擲改為 以投擲的方式將球投向踢球學生的方向。

三、控制變項

為避免其他事件介入的干擾,在研究前即要求導師和家長對選定的目

標行為不要提供指導或協助,並隨時留意、記錄實驗期間班級發生的其他 事件。

四、觀察者間信度

本研究者為主要觀察者外,另一名觀察者為竹東高中體育教師。研 究者與觀察者進行溝通,說明動作學習成效的操作定義及觀察紀錄表使 用方法。為提高信度係數,實驗前對觀察者安排訓練課程,熟悉觀察活 動的程序及練習記錄方法,在預試紀錄結果一致性信度考驗達 80%以 上,才開始進入正式的研究。在正式實驗研究時信度考驗將須達 80%以 上。評分者內在信度的資料處理,請觀察者選擇在各階段其中一天共同 觀察實驗參與者動作正確次數,針對各階段反應情形,由研究者及觀察 者統計評量並在統計專家指導下,求出兩評分者對實驗參與者每次教學 的評分者間的信度。

觀察者間信度計算方式:

信度係數 =(一致次數 )/( 一致次數 +不一致次數 ) 五、量表信、效度

本研究量表係依據Ulrich於(2000)重新修訂的TGMD-2中大肌肉動作 發展測驗工具中壘球高手投擲與低手滾球技術動作測驗量表,大肌肉動作 發展測驗在國外已實施十餘年,係屬具備信、效度。

第五節 研究器材與工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