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動作訊息的回饋可分成內在回饋和外在回饋兩種型式,其中外在回饋 又可分成 KR 與 KP。本節在探討 KR 與 KP 的相關研究,包括:一、KR 相 關研究;二、KP 相關研究;三、KR 和 KP 交互影響之相關研究。

一、KR 相關研究

結果獲知(KR)是對某一特定動作產生結果的獲知,它可被用來評量 動作表現的程度。例如:籃球投籃時,你是否投中籃框,如果沒有,其徧 離目標的誤差訊息。通常 KR 是透過口語的方式提供動作結束時有關動作結 果的相關訊息。Adams (1971) 研究報告指出,提供 KR 愈精細,知覺和記 憶痕跡發展愈快,有助於新技能的學習。Newell (1976) 更進一步指出,KR 在運動學習的過程中被視為一個最重要的影響變項。

國內研究者陳玉芬、卓俊伶(1997)以 30 名男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分別以動覺 KR 組、視覺 KR 組及聽覺 KR 組為自變項,動作距離的絕對誤 差、恆常誤差及變異誤差為依變項,比較回饋對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影響,

結果發現,動覺 KR 組與視覺 KR 組,在有動作表現上有短期的保留效果。

蔡貴枝(2004)以 120 名均無木球實際擊球經驗的國中女學生為實驗對象,

試著探討不同回饋型態與不同帶狀回饋情境的外在回饋對初學者動作技能 學習與表現的影響,結果發現,在動作精確度方面,KP 和 KR 組優於控制

組,但 KP 和 KR 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在結果獲知的相對頻率研究中,增加結果獲知的相對率有助於動作的 表現,但會降低動作的學習,這是所謂的結果獲知引導假說(guidance hypothesis) (Salmoni, Schmidt, & Walter, 1984) 。這個假說認為,結果獲知 具有暫時引導的特性,但是僅止於動作表現有正面的影響,對動作學習卻 無實質的幫助,且對結果獲知過度的依賴,學習者在練習期間少了自我訊 息處理活動,一旦少了結果獲知的提供,表現就會退步。因此,Wright (1990)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實驗參與者分成 100%KR、20%KR 和摘略 KR 三 組,做 20 次的高爾夫球推杆練習,五分鐘做 5 次保留測驗,結果發現:立 即表現方面,100%KR 組的絕對誤差(absolute error,簡稱 AE)明顯低於 其他兩組。而保留學習上,摘略 KR 和 20%KR 的 AE 值明顯低於 100%KR 組。Schmidt (1991) 則提出不良適應短期修正假說(maladapted short-term corrections),指出動作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習者對動作系統並無法區辨某一 特定動作反應是正確或不正確,因此,提供高頻繁或過於精確的 KR,容易 造成學習者過度修正動作,因而阻礙學習者建構穏定記憶表徵與動作。但 Schmidt (1998) 又進一步提出,提供 100%頻率的 KR,因每次的技能表都 能得到修正,在立即表現上優於其它頻率的 KR 組。而在保留學習方面,較 低頻率的 KR 比較高頻率的 KR 表現好,因為 KR 被移除時,可能會造成學 習者轉向其他訊息的處理,例如:會去自己尋求正確的目標,評估自己的

表現,這樣才會造成更大的學習效果。廖邦伶(2004)更進一步以 100 位

(guidance hypothesis)、訊息處理論進行不同 KR 的變項操弄,對於表現和 學習所造成的不同效果,整理出表 2 的結果。

表 2 KR 變項對於表現、學習摘要表

增加變項 對於表現的效果 對於學習的效果 絕對 KR 頻率

(absolute frequency of KR) 有利 有利 相對 KR 頻率

(relative frequency of KR) 有利 有害 KR 延遲一些

(interial interval) 不清楚 略有利,在 KR delay 固定時

二、KP 相關研究

雖然許多研究證實提供結果獲知(KR)的訊息是幫助技能學習表現不 可或缺的因素,但 Schmidt 與 Wrisberg (2000) 指出,KR 的訊息通常與內在 回饋相重複,僅適合較簡單的動作或是在實驗室中進行,例如:定位儀、

知覺測量器的回饋學習等。對於真實情境之下的動作技能,學習者往往需 要更多訊息的回饋,例如:KP 的訊息獲得,才有助於技能學習的表現。表 現獲知(KP)是對動作表現過程的瞭解,其優點是提供動作者肢體位置、

姿勢、動作等訊息。例如:網球正手拍抽球時,告訴學習者手要往上拉。

Newell 與 Walter (1981) 指出,學習複雜技能情況下,提供 KP 的動作 訊息比 KR 來得重要,原因是 KR 的原理具有以下特性:1.有內在回饋訊息 的 KR 是多餘的;2.KR 無法提供繼起練習試做的基礎;3.KR 的研究常是相 當簡單的動作,因而認為 KR 發展出來的原理不能類化於真實的情境下的技 能。Boyce 也認為 KR 的訊息是多餘的,而且幾乎沒有學習是不具備 KR 的,

因此提出 KP 的重要性。Boyce (1991) 以 135 名男女大學生為受試者,以班 級為單位隨機分派為無 KP 組、提供 KP 組和提供摘略 KP 五次組,研究兩 種 KP 的教導策略對來福槍射擊動作技能的影響,結果發現,兩種 KP 的教 導策略比無 KP 組射擊的表現好,且較有正面的影響。Hand 與 Sidaway (1994) 將受試者分:口語指導、示範、錄影和表現獲知(KP)組,分別學習將高 爾夫球打進目標範圍的動作技能。結果發現,表現獲知(KP)對於運動技

能的正確性和分數表現比沒有回饋的訊息較好。研究並指出,對初學者描 述技能的訊息,有助對技能的了解和學習。Wallace 與 Hagler (1979) 曾以 24 名慣手右手且極少有籃球經驗背景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隨機 分派為(1)KP+KR 組,(2)KR+SR 組,來研究提供 KP、KR 及 SR 等 訊息對右手站立投籃表現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取消 KP 後的表現也會持 續升高,並且指出閉鎖性運動技能獲得 KP 是很重要的回饋訊息。Magill 與 Schoenfelder-Zohid (1996) 更進一步以觀看影片的方式,以 48 位女大學 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到(1)示範+KP 組,(2)無示範+KP 組,(3)

無示範+無 KP 組。研究觀察影片示範與口頭指導,以及提供技能表現或不 提供等訊息組合,對韻律體操繩項技能表現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影片 示範與口頭指導的動作表現好,有提供 KP 比不提供 KP 動作表現好,無示 範+無 KP 組表現最差,三組間並無顯著的差異。

國內研究者簡桂彬(2000)以 64 位無足球經驗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分別以口語動作修正組(VKP)、口語加動作示範組(VDKP)、口語加拍攝 動作放映組(VVKP)、口語加動作示範、拍攝動作放映組(VDVKP)為自 變項,探討不同技能獲知對足球內側傳球技能學習的影響,結果發現,口 語加動作示範、拍攝動作放映組(VDVKP)在動作準確和技能品質上皆優 於其它組別,其顯示提供回饋的訊息越多,動作學習效果越好。

三、KR 和 KP 交互影響之相關研究

Kernodle 與 Carlton (1992) 以錄影帶的 KP 為工具,將 48 名極少有投 球經驗或相似動作經驗者為受試對象,隨機分派到(1)KR 組, (2)KP 組,(3)KP+動作線索組,(4)KP+過程訊息組,探討非慣用手投球技能 表現的影響,其結果顯示,提供 KP+過程訊息組和 KP+動作線索組,顯 著地優於 KR 組和 KP 組,這個結果支持 KR 並不是改進復雜性動作的有效 方法,而且只有 KP 的訊息也是不夠的,要結合其它訊息才能促使技能獲得 改善。

Young (1988) 將受試者分成 KP 組和 KR 組,以定點擊球的動作進行兩 天的實驗,比較 KP 和 KR 的表現和保留效果。KR 組在每次動作結束後給 予得分的成績。KP 組則於每五次動作後給予口頭告知「空間位置的訊息」,

在第三天僅提供 KR 給這兩組進行 20 次的測驗,做為測量在練習階段所獲 得的不同能力之基礎。結果顯示,兩組在練習中分數持續進步,在立即表 現和保留階段 KP 組得分比 KR 組好。

王秋容(1995)以 48 位初學靠牆倒立及側手翻之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分別以結果獲知(KR)組、表現獲知(KP)組及結果獲知(KR)和表現 獲知(KP)等三組為自變項,探討結果獲知與表現獲知對靠牆倒立及側手 翻動作技能學習之影響,結果發現,提供 KP 在技能表現優於同時提供 KP 和 KR。賴英傑(1999)則以 120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三種回饋方式

對國術五路查拳偷步鷂子搭肩式之教學成效,受試者被分配至控制組、KP 組、KR 組、KP+KR 組,在前三週各組進行相同的教學,三週後加入變項 的操弄,結果發現,各組的教學成效優於控制組,KP+KR 組教學成效優 於 KP 組。這個研究結果也與王秋容在 1995 年所提出 KP 在技能表現優於 同時提供 KP 和 KR 組有所違背。

顧毓群(1990)以 60 名大學一年級男生為受試者,探討不同回饋方式 對排球托球入籃動作學習成效,受試者被分配至 KP 組、KR 組和自行練習 組,結果發現,練習期間獲得 KP 訊息的受試者,在學習後的保留成績,均 優於 KR 組與自行練習組,而自行練習組亦優於在練習期間提供 KR 的受試 者。

歸納本節探討可知,回饋訊息對動作技能學習有其正面積極的關連 性,雖然所得的結果不相一致,但回饋仍是增進動作技能學習的指導要素。

而何種回饋訊息可幫助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學習卻未經證實。文獻探討 發現,實驗的動作技能偏向於受試者可以藉由內在回饋的訊息從而得到技 能表現結果,因此,提供 KR 對智能障礙學生是否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值得探 討。大部份研究都發現 KP 比 KR 更有效,但不同對象和運動技能是否也意 味同樣的結果,仍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