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 KP 與 KR 回饋策略對智障者動作技能學習之 比較。本研究以特教班兩名國中女學生為研究對象,藉由實驗參與者的學 習立即成效、保留成效與類化成效情形,進而了解 KP 與 KR 教學回饋策略 中,教導輕度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學習的成效。本研究設計係採用單一受 試實驗研究方法之比較介入模式中的交替處理設計,進行研究自變項為 KP 與 KR 教學回饋策略,依變項是兩項動作技能的學習成效,學習內容包括:

「壘球高手投擲與低手滾球」,每一運動項目各自發展四個步驟。一共進 行了各 12 堂課程教學實驗,8 堂維持期測驗,8 堂類化期測驗,本研究將 所蒐集正確反應數資料,分別繪製成曲線圖,學習效率等項目以表列方式 呈現,並採用視覺分析法分析資料處理。玆將綜合研究結果,依學習成果 方面提出結論及建議兩節分別陳述如下:

第一節 結論 一、動作技能學習立即成效方面

(一)KP 與 KR 回饋策略,對教導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動作技能,均 能產生良好的學習立即成效。

(二)就學習立即成效而言,提供 KP 回饋策略優於提供 KR。

二、動作技能學習保留成效方面

(一)KP 與 KR 回饋策略,對教導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動作技能,均 能產生良好的學習保留成效。

(二)兩種回饋策略及課程對動作技能學習除了顯示良好的學習效果 外,且其成效皆能使實驗參與者之表現維持一週以上,表示具有良 好的學習保留成效。

(三)就學習保留成效而言,提供KP回饋策略優於提供KR。

三、動作技能學習類化效果方面

(一)KP 與 KR 兩種回饋策略,均能在教導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動作 技能上,均能產生良好的學習類化成效。

(二)就學習類化成效而言,提供 KP 回饋策略優於 KR。

第二節 建議 一、 對教學的建議

(一)本研究發現KP的學習成效略優於KR,因此建議教導輕度智能障礙 學生動作技能學習時,宜優先採用KP策略,作為教學回饋之依據。

(二)本研究發現認知及動作能力較差的輕度智障學生無法一次處理太多 的回饋提示,建議每次提供一個主要的回饋訊息。

(三)本研究發現有人際互動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提高輕度智障學生學習的

動機,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可融入真實的教學情境中。

二、對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一)本研究證明KP與KR回饋策略,確實可以教導輕度智能障礙者學習動 作技能。未來可進行一步探討不同類別、障礙程度的研究與比較,

是否也能有效改善其動作技能,值得後續繼續研究。

(二)本研究之實驗參與者為兩名,恐虞實驗參與者因故流失之憂,若能 找到其他三、四位以上不同類型障礙程度,但相似運動背景做比較,

可以提高實驗研究的外在效度。

(三)本研究建議在實驗設計上,應避免讓實驗參與者可以直接從感官獲 知回饋訊息。

(四)本研究建議,未來可進一步探討KP對動作技能學習遷移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