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專家意見的標準作業程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中我們首先 提出蒐集專家意見的標準作業程序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先討論如何選取專家,接著描述收集和整併專家意見的過程,

最後使用過去資料以區塊拔靴法進行隨機推估,與先前的專家意見合併。

第一節 專家意見的標準作業程序

在收集專家意見的標準作業流程,我們分成三個步驟:

(一)挑選專家

專家需要具備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專業知識,或是對於研究主題(例:生育率)

有過推估的經驗(Lutz et al, 1998),此外,Lutz 認為僅依賴國家專家的知識不是 最佳的解決方案(Lutz et al, 2003),因此在挑選專家時應分為「國內」及「國際」

的專家小組。而綜合專家的條件,國內專家建議從行政院經建會的人力規劃處中 進行挑選,而國際專家則從聯合國或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IIASA)中進行人口推估的專家或是對台灣 人口情況有所了解的外籍學者中進行挑選。專家的人數依研究的主題和範圍來決 定,可接受的範圍為 10 到 50 人 (Jones & Twiss, 1978),20 人左右最適合,持續 參加的專家至少需有 10 人以上(Couper, 1984)。

(二)收集意見

修正式德菲法的實行步驟(Hsu et al, 2007),第一回合採取焦點團體訪談,並 以訪談結果設計第一回合問卷。團體焦點訪談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Morgan, 1988):

1. 明確訪談目的

以本文角度為關心台灣未來生育率變化趨勢,逐年各別討論。

2. 甄別參與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為步驟(一)中所選取的國內及國際專家小組。若各組五人,則可以選擇以 五人一組分兩組或是十人一組,每組內盡量平均分配國內與國際專家,例如:三 位國內專家,兩位國際專家。

3. 確定主持人

團體中的主持人功能在於鼓勵各位成員發表各式各樣的意見,主要任務是發 問、傾聽、維持對話不離題,以及確保每人有發言機會。訪談中要保持中立,不 對於回應對話作評論。在本文中認為由研究者擔任,或是有相關主持經驗的專家 學者主持。此外,主持人不宜與參與者具有上下屬的階層關係或對立關係,以避 免阻礙或干擾參與者的意見表達。

4. 準備討論大綱

討論大綱是焦點訪談的問題綱要,它應該給出小組要討論的所有主題,還要 把主題的順序作合理的安排。討論的主題需事先審慎決定,多數採用開放性問題。

每個問題都需斟酌用字遣詞,並經過適切地排序,讓參與者既容易瞭解又覺得合 乎邏輯。開場問題是比較一般的、普遍性的,協助參與者談論與思考;後續問題 將愈來愈深入聚焦,以獲得最有用的資訊。

5. 現場佈置

不同的訪談項目會需要不同的現場佈置,例如廣告效果座談就需要投影機和 屏幕,筆、紙都要提早到位。另外,在每次訪談前,需先將參與者的名字寫在桌 牌上,預先放置妥當。這樣做可以使參與者按設定的次序就座,方便記錄和數據 分析處理;其次,主持人在訪談過程中能夠直接稱呼參與者,促進了溝通關係的 建立,也方便了主持人的工作。

6. 實施訪談

主持人依照討論大綱進行團體訪談,建立一個舒適、包容的情境氣氛,讓參 與者樂於分享其意見與觀點。團體成員透過回應他人的觀點與意見來相互影響。

主持人須注意絕不運用壓力促使進行投票或形成共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7. 分析資料和數據

研究者收集各個團體訪談的資料後,以不同的資料型態決定資料分析方法。

焦點團體的資料分析與詮釋,必須從參與團體成員的觀點出發,深入瞭解團體成 員對議題的看法與意見,亦即資料分析的單元是以每一次的焦點團體為主,而不 是團員中的個人。允許研究者對資料有更大的詮釋權,研究者可以對訪談資料進 行編輯、剪裁、再重組,分析內容與結果必須能回應研究需要。

在焦點團體訪談資料的分析中最常用的是以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及 編輯式分析法(Editing Analysis)或兩者合併之分析方法為主(林金定等人,

2006)。

內容分析法根據研究者的主題及目的先做登錄手冊(code book),根據登錄手 冊之號碼將訪談內容的字或句分門別類,加以計算頻率或進行深入的統計分析;

編輯式的分析法朝向主觀及詮釋性的分析意念,研究者根據歸納法原理,像編輯 一般,剪輯、安排本文的呈現,直到詮釋者探尋出有意義的類別和關聯,將重新 編輯過的訪談資料加以呈現。

8. 總結和設計第一回合問卷

一般要求主持人、參與訪談的工作人員每人都遞交一份分析報告,然後集中到 研究者手中,由研究者召集項目組人員舉行研析會議,對每個人獨到的見解再次 進行剖析,最後由研究人員設計第一回合問卷。

第二回合問卷是由整理分析第一回合問卷收集到的答案,再設計後續問卷,

每一回合的問卷需附上前一回合專家意見的摘要,並將統計分析後的結果整理成 統計圖表附註在後續的問卷上,例如分配圖、平均數、標準差、眾數、四分位差 等。在問卷上應標明受訪者可改變前次的意見或堅持原意見,用以確保專家意見 可以忠實表達(潘淑滿,2003)。設計問題時可以採用願付卡(Payment-Card)的概 念(余純君,2000),以研究者設計區間作為為選項,例如將未來生育率的可能 值分成幾個區間,讓專家勾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最後,建立資料檢測標準,檢測標準分為個別問題的一致性檢定以及整體問 卷的一致性檢定。檢定專家對個別問題的一致性檢定,是以統計數據了解專家對 個別問題的趨向(李永山等人,2008)。主要以眾數、中位數或四分位差來顯示 專家對個別問題意見的集中程度。例如用二分法的同意、不同意或是、否表達專 家的意見,集中趨勢通常以眾數的方式呈現,此結果不具排列的意義故無法以中 位數、平均數的方式分析。若改以優先順序或是同意程度(例如:非常同意、同意、

沒有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表達專家意見,則可以使用眾數、中位數或四 分位差等統計數據來檢測專家的共識程度。在德菲法中並未有明確定義的標準,

研究者需以個別的需求定義。Mckenna (1994)認為眾數的參考標準為在單一問題 中若有過半(51%以上)的專家表達相同意見;Murry & Hommons (1995)以 75%

的相同意見做為共識的標準;Green 等人(1999)則以 80%的相同意見做為共識的 標準。四分位差(Quartile Deviation, QD)是指第三四分位數(Third quartile;Q )與3 第一四分位數(First quartile;Q )差值的一半。四分位差越小,代表變異程度越小,1 在德菲研究中代表共識的程度越高。以 5 等第的問卷為例,四分位差的值小於或 等於 0.6 代表意見達成高度共識,介於 0.6 到 1 之間代表意見達成中度共識,大 於 1 代表意見未達成共識。若前後兩回合中,某特定題目皆未達成共識,則以專 家意見變更人數小於 20%,做為專家小組對於個別問題之意見分佈達到穩定之最 低標準。再來進行整體問卷的一致性檢定,Payne 等人(1976)認為專家意見在 55%

以上的問題達到一致,則視為達到共識;Mead(1992)則認為需達到 80%以上才可 視為達成共識。意見達到共識後,整理問卷結果進入合併工作。

(三)合併意見

合併意見的方法視資料型態的不同做不同的討論,由於專家具有類似的背景

(人口統計領域)和參考同樣的過去資料,我們認為專家對未來的生育率推估值 服從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且在德菲法的作用下為獨立同態(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的隨機變數(Random Variable)。下面將討論四種不同情境下的資料

隨機變數(Independently and Identically Normal Distributed Random Variable),合併 方法有下列三種:

應用 percentile,將樣本對應到相對機率的 Z-score 分數

(1) (2) (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1 2 2 3 4

Q Q Q

TM  

 (3-3)

為了估計 ,我們以電腦模擬尋找 的不偏估計量(詳見附錄),發現全距 除以某個常數(constant, c )和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除以另外一個常1 數(constant, c )皆為不偏估計量,但兩者取相同權重加權平均的估計量有最小的2 估計標準誤(standard error;S.E..),故我們選擇兩者平均當作估計量,亦即:

( n ) ( 1 ) 3 1

1 2

( )

ˆ 1[ ]

2

X X Q Q

c c

  (3-4)

情境二:

當資料型態為一預測區間,代表每位專家無法明確的指出未來某一時間點的 生育率,但是可以提供一個區間認為該時間點的生育率落在這個區間之中。同樣 假設每位專家提供之生育率為來自相同常態分配的獨立隨機變數,分兩種情況進 行討論:實際值為區間中位數與實際值不為區間中位數。

模型 1:實際值為專家給定之區間中位數。

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預期估計結果與單一預測值沒有差異。

Method2-1.1:取區間資料中位數視為樣本,將區間轉變為單一預測值,再求樣 本平均數與標準差。

Method2-2.1:取區間資料中位數視為樣本,以 Z-score 分數找最小平方估計量。

Method2-3.1:取區間資料中位數視為樣本。以無母數 trimean 方法估計,以全 距除以某個常數(constant, c )和四分位距除以另外一個常數(constant, 1 c )的加權2 平均估計量估計 。

模型 2:實際值不一定為專家給定之區間中位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在此種模型下,我們預期估計結果會較單一預測值有更大的變異數。

Method2-1.2:取區間資料中位數視為樣本,將區間轉變為單一預測值,求樣本 平均數與標準差。

Method2-2.2:取區間資料中位數視為樣本,以 Z-score 分數找最小平方估計量。

Method2-3.2:取區間資料中位數視為樣本。以無母數 trimean 方法估計,以全 距除以某個常數(constant, c )和四分位距除以另外一個常數(constant, 1 c )的加權2 平均估計量估計 。

情境三:

此情境應用了願付價值(Willingness to Pay)的收集方法進行推估,願付價值 是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所認定的價值,並以貨幣表示願意支付的價格(莊慶達和 趙聚誠,2000),在此我們借用為專家認為的未來總生育率之值。而願付卡 (Payment-Card)為一種探詢受訪者願付價格的方式,其做法為由研究者在問卷中 列出一連續的願付價格,其價格代表受訪者願付之最高金額,並由受訪者自行圈

此情境應用了願付價值(Willingness to Pay)的收集方法進行推估,願付價值 是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所認定的價值,並以貨幣表示願意支付的價格(莊慶達和 趙聚誠,2000),在此我們借用為專家認為的未來總生育率之值。而願付卡 (Payment-Card)為一種探詢受訪者願付價格的方式,其做法為由研究者在問卷中 列出一連續的願付價格,其價格代表受訪者願付之最高金額,並由受訪者自行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