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溝通原理與溝通模式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7-4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4 溝通之定義及研究

2.4.2 溝通原理與溝通模式

根據神經語言程式學(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的原 則,溝通的意義等於對方所得到的反應, 而溝通的責任在於傳送者,

而非接收者身上。因此如欲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就需先瞭解溝通 原理與溝通活動的程序, 以釐清溝通雙方的互動。人類的行為起源 於溝通, 所以溝通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此為了探討溝 通活動的程序, 應先瞭解溝通所要達到的目的與原理。對於溝通程

訊學領域研究中發展出的溝通模式, 此模式提供四個主要的溝通構 成要素:來源、訊息、管道和接受者,另外有多位學者( Rogers and garwala-Rogers,1976【28】;Gibson and Hodgeets,1989【26】;

Dimbleby and Burton,1992【27】) 強調溝通並非單向而是雙向的,

因而都提出「回饋」之於溝通過程中的重要性。

王慶富( 1999)【5】 針對「回饋」在溝通過程中所應扮演的重要 性, 即解釋溝通的程序是由「送訊者」透過一特定「管道」, 將一 定的「訊息」傳送到對方的「受訊者」, 受訊者則運用「回饋」表 明該訊息已收悉了解,

依此程序解釋, 首先是由送訊者心中先存有欲溝通的意念, 然 後以此意念轉換成一項訊息, 繼而選定一條管道或媒介, 再決定以 受訊者最適當的資訊形式及方法傳送, 將訊息發出; 受訊者在接受 到訊息後, 需自行解釋該訊息的所代表的意涵, 並藉著回饋管道向 送訊者表明已收到訊息, 或要求送訊者協助說明訊息中的疑點, 而 送訊者亦有其義務做進一步的說明。在此溝通程序中之「回饋」具有

「查核」的功能, 為了澄清訊息中不明白的地方, 可經由此回饋過 程, 讓溝通雙方對訊息達成完全的了解。而其中「干擾」是指對於

溝通最主要的目的, 是在將資訊與經驗等分享給他人, 使他人能夠 產生相同的感受; 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最早的溝通模式, 不論是語言 或文字, 都是發送者在接收到一些訊息資料後, 經過自我的整理吸 收與轉化, 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與表達技巧, 以能夠讓接收者理解 吸收的方式, 透過發送管道傳送給接收者, 以期讓接收者能感受同 樣的經驗; 相對的在溝通的過程中,接收者和發送者其實也一直在 互相的扮演著對方與自己的角色。我們可以一個簡單的邏輯圖表,來 解釋溝通的基本原理,如圖2.1,訊息經驗等, 在經過消化整理過後,

可轉變為自我的知識經驗, 同時也可以分享給他人。所以溝通的過 程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分享的過程。

圖2.1 溝通分享模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溝通因為涉及到資訊的交換, 所以傳達資訊的人要確定資訊是 清楚而非曖昧不明的, 務使收訊人能夠得到正確的訊息。而收訊人

可知溝通是一門較廣的課題, 它涉及到大量的知識運用, 而在專案 溝通管理方面, 有幾個原則需要注意, 例如:

1. 與一般溝通模式一樣, 具備了送訊者、收訊者模式、回饋圈 與溝通障礙等條件。

2. 在媒體選擇上包含了何時以何種媒介, 將訊息傳達給需要訊 息的人。

3. 寫作方式的書面體裁用詞遣字等。

4. 身體語言, 視覺補助的設計等的簡報技巧。

5. 會議管理技術的議程準備、衝突處理等。

既然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交換彼此的訊息, 因此專案溝通管理的 廣泛觀念,在任何成功的專案中, 在對的時間內給對的資訊是基本 且重要的要求與技巧。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7-4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