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注力相關理論及其研究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專注力相關理論及其研究之探討

透過選擇性,感官收錄引起個體注意的事物,形成初步的記憶,再經由短期 記憶對刺激表現出適當反應或複習方式,使資訊輸入長期記憶。因此,就學習觀 點而言,個體必須適度運用「注意力」,處理感官收錄的種種刺激,才能產生後續 的記憶,進行學習。

一、專注力的相關理論 (一)認知心理學觀點

23

認知是對事物注意、辨別、理解、思考等複雜的心理歷程。影響注意力的因 素極為複雜,其中個體的動機需求與刺激本身的特徵是最關鍵的(張春興,2013),

認知心理學家提出有關專注力相關理論如下:

1. 瓶頸理論

瓶頸理論(Bottleneck Theories)模式認為「注意」是一個有選擇性的過 濾器,大腦處理外界訊息的能力

是有所限制的,很難同時注意兩種訊息,其可分為 Broadbent 的過濾模式

(A Filter Model)、Treisman 的減弱模式(An Attenuation Model)、Deutsch 和 Deutsch 的記憶選擇模式(A Memory Selection Model)與 Lavie 的知覺 負荷量模式(A Perceptual Load Model)(林鋐宇、張文典、洪福源,2011)。

2. 容量理論

容量理論(Capacity Theories)模式是將注意力視為有限的認知資源,並假設 所能選擇與支配的注意力是固定的。Tversky 和 Kahneman (1973)認為個體 的專注力是有限的資源,當人類的認知資源被消耗殆盡時,另一個刺激則 無法處理訊息,因為專注力的容量有限,因此我們需要依照個人需求、經 驗和技能來分配這些資源,專注力就成為重要的決定因素。

3. 多元模式

多元模式(Multimode Model)主要強調選擇的彈性,可視情況對專注力做最 佳的使用。Johnston 和 Heinz (1978)提出綜合瓶頸理論與容量理論的多元 模式,主張人類可以彈性選擇瓶頸置在何處,像 Broadbent 的前選擇(an early mode of selection)是將瓶頸放在刺激被辨認之前;Deutsch 和 Deutsch 的後選擇(an late mode of selection)將瓶頸置於分析過的語意之後。在後 選擇時,因同時需處理多種複雜訊息,會耗費較多心理資源(鄭麗玉,

1993)。

24

4. 自動化

自動化(Automaticity)模式是透過不斷練習某種行為,而得以大幅度降低投 入此行為上的認知資源。越熟練的程序,需要的注意力越少,而在極度熟 練的程序即可完全不需使用注意力就完成工作程序,這樣的過程稱為自動 化(張春興,2014)。

(二)神經生理學觀點

神經生理學家藉由解剖、神經染色和病人研究,探討人體生理機制如何操控專 注力的運作過程,其提出的相關理論如下:

1. 注意力網路模式

注意力網路模式(Attention N etwork Model)主張大腦的注意力機制存在三 個不同的網路,Posner 和 Petersen(1990)提出分別是導向網路(orienting network)、執行網路(executive network)與警覺網路(alerting network),不 同的腦區分別負責了不同的任務。導向網路是在幫助個體將注意力轉移特 定環境的改變;執行網路主要是在偵測目標,判斷網路的刺激或目標物的 屬性;警覺網路負責控制個體的警覺狀態,以及個體對刺激的反應速度 (Posner,2004)。根據此模式更加支持人類注意力功能在大腦是注意力系 統的理論(林宜親等人,2011)。

2. 監督性注意力系統模式

監督性注意力系統模式(Supervisory Attentional System Model,簡稱 SAS)模 式主要是訊息處理的機制,負責監督各體的運作功能,Shallice 將外界與 內在訊息策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個體對例行性事務的自動化處理過程;

第二種是「監督性注意力系統」,此系統會在非例行性事務時,透過由上 而下的即時抑制修改,使事務獲得更有效率的處理方式或滿足特殊環境的 需求(林鋐宇、張文典、洪福源,2011)。

25

3. Cohen 注意力模式

此模式包含四個向度:(1)感覺選擇(sensory selection),指只會注意特定外 界刺激物,並讓刺激進入高階認知系統,但非目標刺激物則會被忽略;(2) 反應選擇與控制(response selection and control),藉由意識控制去抑制不當 的反應,以完成任務;(3)注意力的容量與聚焦(attentional capacity and focus) 形塑訊息處理具有一定的容量,影響注意力的容量;(4)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維持注意力一段時間之能力(林鋐宇,2017)。

4. 注意力功能限定向度模式

注意力功能限定向度模式(Restricted Taxonomy of Attentive Functions)主張 注意力涵蓋四種類別,且分別由不同的腦區所支配:(1)集中與執行 (focus/execute):將注意力集中某特定任務,並排除周邊干擾刺激之能力;

(2)維持(sustain):維持警醒狀態並能對目標做出反應,且抑制對非目標做 出反應;(3)轉移(shift):將注意力從刺激的一個層面轉移至另一層面;(4) 編碼(encode):可以同時執行認知運作與記憶短期資訊(林鋐宇,2017)。

(三)多向度注意力觀點(林鋐宇,2017、胡永崇,2001;Sohlberg & Mateer,2001) 1. 集中式注意力

集中式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係專注力最基礎與必備的條件,係指個體 對外界特殊感覺刺激所產生的反應能力,主要是幫助個體將注意力集中在 一個或少數的訊息刺激上,例如:學生上課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教材或教 師身上。

2. 持續性注意力

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係指個體需具備執行注意力的能力,並 能持續一段時間關注的現象,如果外界資訊對個體是有趣且具有吸引力的,

則注意力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但如果是單調無聊的,注意力則不易維持 (Parasuraman, 1984)。例如:在課堂上播放影片,學生專注力的持續性會

26

比教師傳統授課時間長。

3. 選擇性注意力

選擇性注意力(selsctive attention)係個體面對干擾物或競爭刺激下,維持行 為或認知設定的能力。選擇性注意力的過程是一個抉擇的歷程,個體面對 大量的資訊,選擇性注意力可以協助個體判斷外界刺激的重要程度,將不 必要的訊息刪除。例如:學生上課時,可以忽略外面的動靜,或是同儕講 話的聲音,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教學上。

4. 轉移性注意力

轉移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係個體能將焦點由特定刺激轉換到另 一個刺激上,透過注意力的轉移機制,在不同認知需求之任務間重新定位 產生新的刺激,例如:在課堂上學生跟隨老師的口述、指令學習,教師在 示範與講解時,學生必須不斷轉移注意力,以確保有效的學習。

5. 分配性注意力

分配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係個體可以針對同時發生的多種不同任務,

在接受到訊息後,快速的產生適當反應。分配性注意立本身具有彈性,當 個體同時做兩件事,不會出現相互干擾的現象,但發生緊急狀況時,分配 性注意力會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表示注意力是具有分離性 的(宋淑慧,1992),例如:學生在課堂中,可以一邊聽課一邊抄寫上課筆 記,但因為快下課老師突然加快速度而無法跟上時,學生可能將所有注意 力由抄筆記轉移到先聽老師講解的任務上,之後下課再去跟同學借筆記抄 寫。

經由探討各種專注力理論模式,得知專注力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何教導學生善用專注力,並透過課程及教育活動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學會 掌握自己的專注能力,進而改善自己的學習表現。

27

二、特殊需求學生專注力之理論及介入方式 (一)特殊需求學生專注力理論

1.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美國精神醫學會 2000 年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修訂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test revision,簡稱

DSM- IV-TR) 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 稱 ADHD)分為四類型:注意力不良型、衝動型、合併型與未定型(孔繁鐘、

孔繁錦,2007)。其診斷標準為七歲以前,跨生活情境,例如在家裡、學校、

社區或其他工作場合,出現六種或六種以上不專注、過動,和易衝動的行為,

且持續六個月以上,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學業、社會、職業功能上的不適應 及損害,非因智力、感官或其他健康狀況所引起。2013 年 5 月美國精神醫學 會再次出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修訂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簡稱 DSM-V),因考量到注意力缺乏症 的兒童,是比較晚被察覺的,所以將發生年齡的診斷標準延後至十二歲,並 將 ADHD 做等級上的分類,更可以清楚了解 ADHD 對社會以及職業功能的影 響程度(孟瑛如、簡吟文,201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楊坤堂(2002)指出ADHD患者集中焦點任務的表現較差;而研究發現 ADHD兒童在引導注意力集中的右額葉最前端與基底核等區域較小,顯示 ADHD兒童在集中性注意力的表現產生困難(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亦有相反的理論表示ADHD兒童左腦功能異常,導致情 緒處理方面有功能性的障礙,,研究者認為ADHD患者的集中性注意力問題 並沒有這麼嚴重,是可以透過集中性注意力彌補 (Hale, Zaidel, McGough, Phillips & McCracken, 2006)。張世彗(1999)指出ADHD學生的注意力廣度不 足,無法維持對活動的注意力。Tinius(2003)的研究也顯示ADHD學生在短 時間注意的作業表現,與對照組學生無顯著差異,但在需要較長時間的作業

28

中,ADHD兒童明顯較控制組學生表現差(引自林鋐宇等,2012)。

2. 學習障礙

國內外學者綜合研究發現,學習障礙(learning disorder,簡稱LD)學生約 有40%同時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孟瑛如、陳麗如,2000;Dupaul &

Stoner,1994),洪儷瑜(2005)表示學習障礙患有注意力缺陷問題的學生,通 常在閱讀理解及數學計算會有顯著困難,原因可能是閱讀理解與數學計算需 要持續性的注意力,學習障礙學生因持續性注意力較弱,而嚴重影響學業成 效(張世彗,1999);選擇性注意力方面,學習障礙注意力異常的學生,在聯 結搜尋能力差,較無法判斷哪些事情是比較重要的應該先處理,哪些事情是 可以忽略的(洪麗瑜,1998a);交替性注意力方面,學習障礙學生轉移能力 較弱,注意力呈現固著性(楊坤堂,2002);分配性注意力方面,許多研究皆 指出學習障礙學生的注意力廣度不足,導智學習障礙學生的注意力問題(

孟瑛如、陳麗如,2000;張世彗,1999;楊坤堂,2002)。

3. 智能障礙

智能障礙(mentally retarded,簡稱MR)學生伴隨注意力的問題,例如:語 言表達、記憶力、問題解決、組織力、記憶力和其他認知問題(楊坤堂,

2002;Barkley,1990),智能障礙學生可能因無法接收到談話中的線索,造 成答非所問的情況,尤其要立即性回答的對話更顯困難(洪儷瑜,1998b)。

感官及動作方面,智能障礙伴隨注意力問題的學生,在精細動作、視動協 調、手眼協調能力比一般同儕弱(李姿瑩,2008;楊金昌,2008)。林鋐宇等 (2012)研究指出智能障礙學生在持續性、選擇性與分配性等注意力向度皆呈 現缺陷,在問題解決、組織力表現不佳,因而影響執行力方面無法形成自我

感官及動作方面,智能障礙伴隨注意力問題的學生,在精細動作、視動協 調、手眼協調能力比一般同儕弱(李姿瑩,2008;楊金昌,2008)。林鋐宇等 (2012)研究指出智能障礙學生在持續性、選擇性與分配性等注意力向度皆呈 現缺陷,在問題解決、組織力表現不佳,因而影響執行力方面無法形成自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