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對外投資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我國製造業對外投資密集度,再針對本議題找尋 出各種影響決定因素,因此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加以彙整,期能瞭解 廠商進行對外投資的理論基礎,進而歸納出影響對外投資廠商考慮投資 密集度有利與不利之重要因素。

第一節 對外投資理論

對 外 投 資 在 一 般 實 務 上 可 分 為 「 對 外 直 接 投 資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以及「對外間接投資」(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依據我國經濟部 2010 年修正公布之「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第三條 及「國外投資或技術合作協助及輔導辦法」第二條之規定,對外投資指 的是我國國民或公 司依下列方式所為 之投資:(一)持有 國外公司之股 份或出資額。但不 包括短期國外有價 證券之購買。(二) 在國外設立分 公司、獨資或合夥 事業。(三)對前二 款所投資事業提供 一年期以上貸 款。再就國際間資金移動大致區分,為國人或企業將資金直接投資國外 企業,取得該企業之經營權,並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之對外直接投 資;另一種是投資為國人或企業將資金購買國外有價證券,但未參與其 企業之經營活動,其目的僅在追求資本報酬之對外間接投資。從美國商 業部(1992)文件明訂:1國外直接投資為該國外投資者,對於被投資國 的某一企業的所有權或控制權擁有 10%以上。因為這比例以上的國外投

1 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 defines FDI as "ownership or control by a foreign person of 10 percent or more of an enterprise's voting securities or the equivalent," which is deemed enough to influence management decision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者,被認定足以影響被投資企業的管理決策。

因 此 , 國 際 間 對 外 投 資 行 為 必 有 所 規 範 , 目 前 國 際 上 二 大 重 要 規 則,其一為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準則之資本流動,為發達國家間資本流動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另為世 界貿易組織貿易總協定中之服務,為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自由化。而 本研究的對外投資是以 OECD 公布「資本移動自由化守則( the Code of Liberalization of Capital Movement)」的海外投資,也就是指非當地居民 為創設或擴充其子公司,係以取得經營權為目的、參與新設或已有之公 司投資者。但有學者劉亞秋(2000)認為跨國企業從事直接對外投資,

指本國企業在其他國家成立以專門銷售的子公司,或是以製造為 主的子 公司等投資行為,故其認為對外投資應含製造與服務項目。惟本研究僅 依中華民國經濟部投審會 2007 年針對我國製造業部份,至於我國服務 業對外投資部份並非本研究範圍。

企業從事國際對外投資之理論,學者 林彩梅(2006)研究認為對外 投資不能僅就單一層面或幾個因素來說明,本質上是為了追求企業利潤 極大化,以及企業機能與管理機能的交互運用,故企業對外投資的整個 活動有其複雜性。學者陳添枝等(2013)提出自 1960 年以後,由於國 際間各國貿易快速發展,大企業不斷的對外投資形成了多國籍企業,因 此 學 說 上 陸 續 產 生 非 貿 易 理 論 的 對 外 投 資 理 論 , 主 要 可 分 為 無 形 資 產 說、產品循環期說、內部化說及綜合理論,分述如下:

1.無形資產說(Intangible Asset Hypothesis)

有關對外投資之無形資產說最早,由美國學者 Hymer(1960)研究 發表,指出廠商能對外直接投資原因之一,為其擁有無形資產的優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甚至到國外使用這些無形資產的邊際成本非常的低廉,又不會因在國外 使用而減損國內的效用,所以海外投資對廠商而言是利大於弊。因此廠 商可以不斷到國外使用此一無形資產,藉由公司的規模優勢形成多國籍 企業,以此優勢形成市場寡占或壟斷,此為廠商 決定至海外投資的重要 因素之一。後來亦有美國學者 Caves(1971)研究發現當地國廠商最熟 悉自己國內市場與法令,同時也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偏好,當地國廠商應 該具有絕對優勢,其他國家的廠商想進入與其競爭,一定要備有「無形 資產」優勢來超越當地廠商,例如公司的技術、資本、專利、Know-How、

品牌、創新產品、規模經濟等優勢,惟擁有無形資產優勢才能跨越他國 投資的障礙。

2.產品循環說(Product Cycle Hypothesis)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一般商品不可能長期維持優勢,所以產品是有 其生命週期的。產品循環說由 Vernon(1966)提出,他以比較利益法則 來解釋對外投資的行為,認為許多產品的生命週期應該分為創新期、成 長期及成熟期等三階段,而產品會隨著生命週期而改變其特性。

第一階段為產品的創新期,新產品大部份都由技術先進國家設計開 發,藉由不斷的研發創新而產出,此一階段的生產技術尚不太成熟,所 以廠商的生產成本均比較高,此時的生產量大多只能供應當地消費者,

難以外銷到其他國家,故生產成本無法降低;緊接著當商品進入第二階 段的成長期,因為國內外市場需求擴大,依照經濟學供需理論,需求加 大必然引發其他業者加入市場競爭。當此商 品市場有太多的競爭者時,

廠商為求自保必須增加投資改進製程,以大量生產方式來壓低成本保住 市 占 率 , 因 而 進 入 市 場 自 由 競 爭 , 在 此 情 況 之 下 必 然 造 成 激 烈 價 格 競 爭。最後步入產品成熟期,產品標準化後許多國家都有能力生產,廠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 了 取 得 此 一 產 品 成 本 優 勢 , 就 會 將 生 產 基 地 移 至 工 資 相 對 便 宜 的 國 家,廠商的對外投資行為亦因應而生。

3.內部化說(Internalization Hypothesis)

廠商將事業擴展至海外,不一定要採取對外投資方式,他們可採用 授權生產、貿易出口、租賃等市場交易行為,轉讓給當地廠商經營與販 售,即可免除直接經營的困難,但當海外子公司所獲取之利潤遠高於透 過上述市場交易方式所獲得者,廠商為追求高利潤必然至當地投資。在 不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會想盡辦法追求最大的利潤,直接至當地投資 成為排除市場競爭障礙最佳方法,就如 Buckley and Casson (1976)研 究發現,廠商在國外市場交易中,會導致成本拉高與時間亦相對拉長,

所以會設法將此一外部性活動內部化,也因此對外投資廠商只有至海外 設廠,才會將此市場不完全競爭現象,由原來的外部市場予以內部化,

排除不確定因素及降低風險。

4.綜合理論(Eclectic Theory)

對外投資各種理論在百家爭鳴之中,由 Dunning(1980)提出綜合 理論以結合各家之理論,認為廠商在選擇對外投資的前提,是它們擁有 廠商優勢(ownership specific)、地主國優勢(location specific)以及內 部化優勢(internationalization specific)等,換言之廠商對外投資是此三 種優勢的結合。綜合理論之廠商優勢係指對外投資廠商擁有專業技術、

技能、專利及產品等有形及無形資產;地主國優勢則是指每一個國家具 有不同的比較優勢,例如有充沛廉價勞工,足以吸引國外廠 商投資;至 於 內 部 化 優 勢 則 是 指 廠 商 在 海 外 子 公 司 可 獲 得 利 益 遠 高 於 國 際 貿 易 交 易所得,促使廠商為追求更高的利益而至海外投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