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之現實因素,研究對象係以空軍某基地停機 線人員為主,研究推論範圍受到限制,本研究結果只能類推至本研究基地之空 軍停機線人員,而無法類推至其他地區。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則可考慮增加 其他組織層面,或進行其他地區單位調查,以增加研究資料的豐富性及完整性

,期能得到更具體之結果。

二、研究方法

激勵因素、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在個人的認知評量下,會各有其不同的 表現方式,所以激勵因素、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的強弱,在於個人與人際間 的感受,不易由其他人評判。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僅能代表整體的趨 勢,且在資料的獲得上,未能實施全軍停機線的普查,且未做實地訪談與觀察

,故無法瞭解停機線人員激勵因素、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在實際情境中的真 實現況。因此,研究結果未能探討出造成停機線人員激勵因素、工作滿意度與 工作績效的內在動力,未來相關研究若能在個人的心理因素上,找出對研究主 題造成影響的潛在因素。此後研究若能選取全軍各階層停機線人員實際觀察並 予以深入訪談,並配合問卷結果加以分析,如此或許更可以增加本研究結果的 可信度。

三、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所使用之調查量表,係根據文獻探討、參考其他相關量表與採納實 務停機線人員提供之意見,再經過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等,刪除無效問項編製 而成。然而本量表僅針對本研究需要而編製,若後續有意從事此方面的研究者

,對本研究之調查量表進行修改,或自行編擬符合其研究所需之調查量表。

四、研究工具方面

在「工作滿意度」、「工作績效」之變項,未來的研究者可以將「工作滿意 度」、「工作績效」之個別層面,以激勵因素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之相關理 論為基礎,使題目測驗的類別更為明確。期以獲得更多不同結果,藉以提昇停 機線人員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預測力。

至於「工作滿意度」層面中,可將 S 基地內凝聚力、餐廳飲食、修維護工 作設計及安全的工作環境等變項納入,藉此找出部屬們的需求或驅動力以及這

些需求或驅動力的層次關聯性。如此可以獲得更多不同結果,藉以提昇空軍基 地停機線成員的工作滿意度之預測力。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金能(2008),主管領導行為、激勵因素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 管企管碩士班論文。

王陸鎰(2006),人格特質、組織結構、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加 工出口區行政人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江孟儒(2009),激勵制度、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地區人壽 保險機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組織學系碩士論文。

余德成(2004),薪資制度、責任感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夏季號,

4(2),頁 47-59。

吳瑞甯(2012),基層公路監理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 關聯性研究: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數,南華大學組織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論 文。

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 大學學報,41(1),頁 61-74。

呂禮詩(2007),壽險從業人員激勵模式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 組織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佳怡(2000),知覺組織支持對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青芬等譯(2001),組織行為學(Robbins, S. P.原著),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組織。

李娸維(2010),臺灣漁會領導型態與激勵制度對員工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公共行 政學報,36(1),頁 91-123。

沈姵君(2005),組織結構、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房

屋仲介業從業人員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所)碩士論文。

周宇飛(2011),激勵因素對組織成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軍備局第二0三廠為例,

美和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祥(2010),國軍高司幕僚單位激勵策略、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開 南大學組織與創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周復成(2008),激勵公平性對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組織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房冠寶(2000),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的關聯性研究﹕以證券業後勤行政人員為例,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大衛(1995),生涯成功、激勵制度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彥(2006),管理學,鼎茂出版社。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澤鴻(2001),臺灣地區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蓉(2006),領導型態、激勵措施認知、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國立中 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雅倫(2006),壽險業激勵制度、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空軍司令部(2012),空軍修護手冊,CAF 00-20-MM-1-1-6,空軍司令部印行。

姚裕錡(2006)人格特質、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 ─以台中地區文理補習 班員工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洪雪珍(2003),員工工作滿意與士氣關係之研究中國某組織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暄喻(2000),週休二日政策的影響研究─台北市政府的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嘉盈(1998),兩因素理論-工作動機研究報告,台北:實學社。

胡文玲(1987),某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滿足感調查分析,護理雜誌,34(1),頁 41-53。

孫令凡(2000),人口屬性、報酬激勵效果與工作滿足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 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防部(2011),中華民國一○○年國防報告書(2011),國防部印。

張大川(1996),從激勵-保健理論探討激勵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以銀行業為例,國 立中興大學組織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火燦(1992),人力資源發展與組織經營策略之整合,台北:1992 年國際人力資源 發展研討會。

張世青(1992),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因素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張冬梅(2006),組織經營者人力資本及激勵方式,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張順法(2006),領導型態、激勵制度對空軍基地後勤人員工作滿意之影響,立德管 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政治大學 學報,35(1),頁 13-56。

許士軍(1988),管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組織。

陳怡如(2001),高屏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激勵之研究-以 Herzberg 理論為例,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宏(2008),建築師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所 碩士論文。

陸洛、高旭繁(2009),組織行為,台中,滄海書局。

傅永剛(2000),如何激勵員工,大連,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曾信超、蔣大成、侯淑華(2008),醫療機構內部服務品質、工作滿足、角色壓力與 員工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嘉南地區署立醫院為例,品質學報,15(3),頁 233-247。

程本清(1998),從激勵理論探討我國圖書編輯人員之陞遷制度,人事月刊,27(4),

台北:人事月刊社,頁 44-51。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黃家齊(2000),「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部契合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全形理論觀 點」,中山管理評論,8(3),頁 511-536。

黃珠金(2012),領導型態、激勵制度、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之關係-以空軍某基 地後勤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組織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論文。

黃國強(2004),運用激勵理論探討提升員工工作績效之研究-以軍備局第四○一廠 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論文。

黃惠君(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

-以高科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蘭鈺(2003),激勵因素、激勵制度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國際觀光旅館部 屬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葉怡慧(2006),領導型態、激勵與工作態度之關係研究-以圖書出版編輯人員為例,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曉菁(2004),激勵因素、工作態度、工作表現之關係研究-以咖啡連鎖店臨時人員 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詹明乾(2000),臺、菲、泰基層員工之激勵制度對工作滿足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 大學國際組織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美惠(2003),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侯對工作滿意、自我效 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組織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鄧維兆、江淑瀅(2006),內、外部服務品質與整體顧客滿意度之關係探究-以新竹牧 場為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 42 屆年會暨第 12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

盧美束(2010),教師情緒智力與工作壓力對滿意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中 學教師為例,美和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信榮(1996),員工激勵誘因,產業金融,32(1),頁87-95。

簡淑華(1995),領導特質與領導型態、激勵方式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 大學組織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義祥(1999),中華電信專戶服務部門領導型態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服務人 員特質及成熟度的調節作用,國立中山大學組織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Adams, J. S.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4), pp.267-299.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pp.422-436.

Alderfer, C. 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2), 142-175

Anderson, D. M. (1994). Motivation power. Success, 41(1), pp.98-99.

Atkinson, J.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Van Nostrand, New Jersey:

Atkinson, J.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Van Nostrand, New Jersey:

相關文件